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五)生物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5319251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五)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五)生物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生物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核酸保健品日益关注。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酸分子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催化、运输、参与构成细胞结构等功能B. 补充某些特定的核酸,可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C. 蛋白质和tRNA的空间结构都与氢键有关D. 以碳链为骨架的核酸,参与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

2、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核酸分子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如DNA)、催化(如RNA类的酶)、运输(如tRNA)、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如rRNA)等功能,A正确;B、无论是食物中的核酸还是补充特定的核酸,都不能直接被细胞利用,需要被分解成小分子才能进入细胞,因此补充某些特定的核酸,不能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B错误;C、蛋白质和tRNA形成的过程中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都与氢键有关,C正确;D、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以碳为基本骨架,“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D正确。故选B。2. 在细胞内,不同性质的囊泡介导不同方向的运输,如图所示。内质网(ER)内

3、正确折叠组装的分泌蛋白、膜蛋白被选择性地捕获到COPII囊泡中,标志着新合成蛋白进入分泌途径的开始。COPI囊泡则介导蛋白质的回收,包括逃逸的ER驻留蛋白回收、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回收和ER高尔基体间连续循环的运输机器回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分泌蛋白、膜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B. COPII囊泡上可能存在识别分泌蛋白的受体C. 高尔基体能识别出错误折叠蛋白质D. 在囊泡运输中,内质网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膜蛋白以及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路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膜外(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在囊泡运输中,高尔基体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详解】A、核糖体是“

4、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分泌蛋白、膜蛋白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B、结合题干“正确折叠组装的分泌蛋白、膜蛋白被选择性地捕获到COPII囊泡中”可推测,COPII囊泡上可能存在识别分泌蛋白的受体,使得分泌蛋白、膜上蛋白能被COPII囊泡包裹,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COPI囊泡来自于高尔基体,且“COPI囊泡则介导蛋白质的回收”可推测,高尔基体能识别出错误折叠的蛋白质,C正确;D、在囊泡运输中,高尔基体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D错误。故选D。3. 要观察细胞等生物组织材料时,首先需要制作装片。实验室所观察的玻片标本可分三种,即切片(由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装片(由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

5、成)、涂片(由液体的生物材料涂抹而成)。下列有关切片、装片的制作及显微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的制作过程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B. 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需要先升高镜筒,再转换为高倍显微镜观察C. 观察叶绿体时,可撕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D. 洋葱根尖分生区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答案】B【解析】【分析】苏丹 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 染液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叶绿体时,可撕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所含的叶绿体大而稀,这样便于观察单个叶绿体的形态。【详解】A、苏

6、丹 染液不溶于水,溶于酒精,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的制作过程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溶解苏丹 染液,洗去浮色,A正确;B、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无需升高镜筒,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B错误;C、观察叶绿体时,可撕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所含的叶绿体大而稀,这样便于观察单个叶绿体的形态,C正确;D、 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将细胞分离开来)漂洗(用蒸馏水冲洗)染色(用碱性染料染色)制片,D正确。故选B。4. 细胞中的相关酶系统可识别DNA分子复制时碱基发生错配而形成的松散凸起结构,并将错配碱基去除,从而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双链DNA具有自我修复机制,

7、双链DNA的一条链发生碱基错配或碱基丢失后,另一条链可以当作模板对损伤链进行修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特异性决定了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在差异B. 碱基发生错配而形成的松散凸起结构与碱基的分子结构有关C. 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中的核DNA在自我修复后,分子中的碱基比例可能会改变D. 若双链DNA的一条链发生碱基错配且未进行修复,则后代DNA全部异常【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

8、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具有特异性,都为双螺旋结构,A错误;B、正常配对的碱基之间会形成氢键,错配的碱基之间无法形成氢键,形成凸起结构,与碱基的分子结构有关,B正确;C、修复后的DNA能恢复原状,因而其中的碱基比例不发生改变,C错误;D、DNA链中有一条链错配的,DNA复制时半保留复制,因此下次复制后会产生一个异常DNA分子,和一个正常的DNA分子,D错误;故选B。5. 与野生型相比,某植物两种突变类型(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的叶绿素含量都有较明显的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不大,突变体乙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突变体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两种突变体光合色素含

9、量的差异可能是同种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所致B. 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遗传多样性C. 吸收红光能力的大小依次为野生型突变体乙突变体甲D. 与野生型相比,两种突变体吸收红光的能力都减弱,所以都是有害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二者合称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二者合称类胡萝卜素,光合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真核细胞中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体乙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突变体甲,两种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的差异可能是同种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所致,A正确;B、突变能产生新的基

10、因,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B正确;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依据题意可知,吸收红光能力的大小依次为野生型突变体乙突变体甲,C正确;D、突变的有害与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所处环境,D错误。故选D。6. 人类躯体运动的最高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主要分布于中央前回运动区。中央前回运动区有以下特点: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的;功能定位精细,呈倒置安排,但头面部运动区的安排仍是正立的;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

11、错误的是()A. 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都是倒置的B. 中央前回运动区能控制多数头面部双侧的肌肉C. 手和五指的代表区较大,小腿和足的代表区较小D. 某些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答案】A【解析】【分析】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具有下列特征:(1)交叉性控制,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头面部只有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和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其余的运动,如咀嚼运动、喉运动及上部面肌运动的肌肉受双侧皮层控制,故当一侧内囊损伤时,头面部肌肉并不完全麻痹,只有对侧下部面肌与舌肌发生麻痹。(2)运动区所支配的肌肉定位精细,即一定皮层部位管理一定肌肉的收

12、缩,其总的安排与体表感觉区相似,为倒置的人体投影分布,但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仍是正立分布。(3)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愈复杂的部位,在皮层运动区内所占的范围愈大。【详解】A、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是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A错误;B、依据题干“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的”可知,中央前回运动区能控制多数头面部双侧的肌肉,B正确;C、手和五指的运动精细度高于小腿和足,结合题干“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可知,手和五指的代表区较大,小腿和足的代表区较小,

13、C正确;D、神经递质为神经调节中的信号分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某些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D正确。故选A。7. 促胰液素的作用为刺激胰腺分泌大量含丰富碳酸氢盐的胰液,对人、狗、猪产生最大刺激的促胰液素剂量为一次静脉注射或每小时每公斤体重静脉灌注1临床单位,相当于200250毫微克,促胰液素对胰酶分泌有弱的加强作用,但若与促胰酶素一起给予,则明显增加胰酶分泌,促胰液素对人、狗、大鼠的胃酸分泌和胃肠道活动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B. 给狗饲喂促胰液素,可抑制狗的胃酸分泌C. 从大鼠身上切割胰

14、腺,从胰腺研磨液中可提取到促胰液素D. 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在促进胰酶分泌上具有协同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 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 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 结果。通过协同作用,多种环境化学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 强度,远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详解】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A错误;B、促胰液素化学本质为多肽,不可饲喂,否则被相应消化酶水解,失去原有作用,B错误;C、胰腺研磨液中含有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会将促胰液素水解,故从大鼠身上切割胰腺,从胰腺研磨液中不能提取到促胰液素,C错误;D、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 效应

15、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 结果,结合题干“促胰液素对胰酶分泌有弱的加强作用,但若与促胰酶素一起给予,则明显增加胰酶分泌”可知,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在促进胰酶分泌上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D。8. “同域共存”是指生存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生物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而“生态位”是指群落中的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疣猪总是选择在狮子出现少的地方活动,属于同域共存B. 一块农田里,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属于同域共存C. 尽管群落中植物不能运动,但其生态位仍可改变D. 同域物种的共存往往是通过生态位分化实现的【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详解】A、狮子会捕食疣猪,二者为捕食关系,同域共存是指同一区域的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对环境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A错误;B、蝶类和蛾类都是昆虫,在一块农田里,二者活动时间的不同属于同域共存,B正确;C、“生态位”是群落中的某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植物虽然不能运动,但一年中不同时间其生存状态不同,与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