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5319249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如图是对古代某一帝国特征的描述。该帝国是( )A. 波斯帝国B. 亚历山大帝国C. 拜占庭帝国D. 阿拉伯帝国【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而且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其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D项正确;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和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 1136年,德国皇帝罗退尔二世发布敕令指出:许多封臣竞相出售封土,以至帝国召集不起军队,所以如无封君允许,禁止出售封土。这反映出( )A.

2、 封臣丧失了土地使用权B. 封君封臣关系完全对立C. 兵役是封建制度的纽带D. 土地买卖影响义务履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许多封臣竞相出售封土,以至帝国召集不起军队,所以如无封君允许,禁止出售封土”可知,封臣出售土地,不履行对封君的义务,影响了帝国召集军队,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许多封臣出售封土,不意味着封臣丧失了土地使用权,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两者关系并没有对立,排除B项;封建制度的纽带并不是兵役,而是土地的封赐,排除C项。故选D项。3. 如图为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示意图。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 促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B. 强化了海路在世界贸

3、易中的重要性C. 导致白银大量流出中国D. 体现了中国与拉美直接贸易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西班牙以菲律宾为据点,以海路的形式连接了亚美之间的贸易,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促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排除A项;大帆船贸易使得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C项;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是以马尼拉为中介的,应是间接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4. 意大利评论家桑克提斯认为:“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时代”。这一结论是基于薄伽丘( )A. 追求现世幸福B. 提倡信仰得救C. 重视实验分析D. 宣扬理性主义【答

4、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个时代”,结合所学可知,他们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提倡人文主义,追求现世的幸福,A项正确;信仰得救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B项;重视实验分析是近代科学革命,排除C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排除D项。故选A项。5. 在伏尔泰的历史剧本中国孤儿中,男主人公的妻子伊达美说:“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的职责。”伏尔泰在此表达了( )A. 对虚荣观念的批判B. 对戏剧革新的探索C. 对君主制度的抨击D. 对社会变革的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

5、伏尔泰借剧中人物之口来反对封建等级贵贱制度,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理念,体现了对社会变革的追求,D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批判虚荣观念,排除A项;材料重点不是革新戏剧,排除B项;材料批判的君主专制而非君主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属于君主制的一种,排除C项。故选D项。6. 19世纪30年代,在拥有蒸汽动力和水力动力的英国纺织厂中,8-12岁的儿童有20558人,12-13岁的有35867人,13-18岁的有108208人;而在兰开斯特郡的棉纺织厂每有100个男工就有103个女工。这可以用于说明( )A. 英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 男性和女性社会关系平等C. 工人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

6、高D. 资产阶级追求利益最大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8-12岁的儿童有20558人,12-13岁的有35867人,13-18岁的有108208人”,可以看出工厂通过大量招收童工,来减少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兰开斯特郡的棉纺织厂每有100个男工就有103个女工”,可以看出,女性比男性更加适合纺织,招收更多的女性,可以提高效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资产阶级追求利益的最大化,D项正确;社会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材料未涉及产业及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招收女工,可以体现女性在社会关系上和男性接近,但是无法解释童工的招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工厂招收童工和女工工作,不

7、能得出生活水平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7. 明治政府大力倡导欧美式教育,要求华族、士族、平民及妇女等“一般以民”子弟必须“从事于学”,强制贯彻“国民皆学”方针。这些措施( )A. 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B. 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C. 确立了近代教育体制D.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明治政府大力倡导欧美式教育”,可以看出政府重视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教育,未涉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教育措施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排除D项。故选B项。8. 1500年,欧洲大国只控制了全球大约7%的土地;

8、到1800年,它们控制了35%;而在1914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84%。欧洲大国的“开疆拓土”( )A. 意在传播西方工业文明B. 体现了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C. 导致国际关系趋于缓和D. 确立了稳定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欧洲大国从新航路开辟以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占有的殖民地越来越多,体现了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B项正确;欧洲开展殖民扩张是为了服务于本国利益,而非传播西方工业文明,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大国的殖民扩张加剧了西方和殖民地的矛盾,同时加剧了列强之间的争夺,因此“导致国际关系趋于缓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西方殖民扩张确立的国际秩序既

9、不稳定也不合理,排除D项。故选B项。9. 英属殖民地官员卢加德(1858-1945年)认为:“非洲人民有自然顺从于高级权威的倾向。我们在那里取代的权威,要么是奴隶贩子和阿拉伯人,要么是统领部落无法容忍的暴政。”这一看法( )A. 淡化了非洲社会的落后性B. 掩盖了西方殖民掠夺的本质C. 论证了殖民扩张的建设性D. 揭示了黑奴贸易废除的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非洲人民有自然顺从于高级权威的倾向。我们在那里取代的权威,要么是奴隶贩子和阿拉伯人,要么是统领部落无法容忍的暴政”可知,卢加德首先强调非洲人民有顺从高级权威的倾向,再强调英国人取代了之前奴隶贩子、部落暴政的权威,言外之意是英

10、国人把非洲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这一看法掩盖了自己同样是殖民者的身份和对非洲殖民掠夺的本质,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非洲社会的落后与否,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殖民扩张带来的客观积极影响,不能论证殖民扩张的建设性,排除C项;黑奴贸易废除的原因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的需求,这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 如表为某年份各国战舰吨位对比表。据此判断该年份是( )国家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战舰吨位(万吨)271.49098.5130.570A. 1914年B. 1919年C. 1939年D. 1945年【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可以看出英国的战舰吨位世界第一,德国的战舰次之,各

11、国军事力量不对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一战前夕,英德之间矛盾激烈,可以得出时间是一战前夕,1914年。A项正确;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对德国进行了报复性削弱,国家实力大减,排除B项;1939年,德国在疯狂的扩军备战,侵略扩张,力量强悍,而英国力量已经遭到一定程度削弱,排除C项;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应是第一,排除D项。故选A项。11. 如图为漫画四人的聚会。它反映的是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举行的聚会(大使馆墙上挂着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的肖像)。漫画配文为:“好了,在我们继续前,先要作自我牺牲。”该漫画意在揭示( )A. 德意法西斯侵略野心膨胀B. 国

12、际秩序重建困难重重C. 英法为自身利益牺牲他国D. 捷克斯洛伐克软弱可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举行的聚会”“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的肖像”“先要作自我牺牲”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了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这是英法为自身利益牺牲他国的表现,慕尼黑阴谋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C项正确;根据“好了,在我们继续前,先要作自我牺牲”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英法为自身利益而牺牲他国,不是强调德意的侵略,排

13、除A项;材料不涉及国际秩序的重建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捷克斯洛伐克的态度,而且结合所学可知,捷克斯洛伐克是在孤立无援的背景下被迫同意割让苏台德地区的,并非是软弱可欺,排除D项。故选C项。12. 如表为1951年美国共同安全法对世界各地提供的援助数额分配状况(单位:万美元)。该援助旨在( )地区军事援助经济和技术援助合计欧洲502800102200605000远东和非洲396251600055625亚洲和太平洋地区535252375077250美洲各共和国381521255940A. 将冷战重心转向第三世界B. 淡化意识形态色彩C.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D. 推行称霸全球战略【答案】D【

14、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51年美国共同安全法对世界各地提供的援助数额分配状况”,可以看出二战后美国通过对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的援助,来推行其称霸全球的战略,D项正确;从援助额可以看出,欧洲占的比重最大,可以看出重心在欧洲,排除A项;对世界各地区的援助,是在强化意识形态,排除B项;美国的目的是称霸全球,不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3. 1952年,西德通过“投资援助法”,加大对煤、钢、电力工业的投资。政府还多次实行税中回改革,减免所得税和公司税,对利润再投资给予税收优待。这些举措( )A. 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B. 照搬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C.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宏

15、观调控D. 实现了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的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加大对煤、钢、电力工业投资”,“政府还多次实行税中回改革”,可以看出西德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消除不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苏联模式的照搬,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政府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4. 如图为1961年始建的柏林墙。它的修建( )A. 缘于东西方之间的冷战对抗B. 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C. 旨在促进民主德国经济改革D. 体现了多极力量的成长【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德国分裂,苏联控制的部分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美英法控制的部分建立了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而德国首都柏林也被一分为二,1961年美苏冷战加剧,民主德国为了防止人员外逃而修建了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也是美苏冷战加剧的表现,A项正确;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B项;柏林墙的修建和促进民主德国经济改革无关,排除C项;柏林墙体现的是两极对抗,和多极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 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