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319176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因此教育之重,首要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首先要塑造人格,做一个“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一个人值得称赞的不是他的技能,而是他的人格,完善人格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其意义要重于技能的培养。因此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成人”“成德”上,并始终贯穿这一目标。孔子认为,技能培养必须以人格培养为基

2、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那么即使他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却仅仅用来为自己谋事、谋食的话,也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甚至若缺乏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愈高,就愈有力量危害人群。这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可以清晰地看出。比如他认为以“言语”著称的子贡不如以“德行”著称的颜渊。对同样以“言语”著称的宰我,孔子更是因其不行三年之丧而斥之“不仁”。冉有精于“政事”但他帮助季氏搜括钱财,孔子号召弟子群起而攻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学”著称,孔子告诫他“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说明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

3、人格而非技能,绝不会因为其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人格缺陷姑息迁就。孔子把培养学生人格作为教育首要目标,强调以完善人格为目标,重视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孔子不仅把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提出了完整的人格体系理论。“圣人”是孔子的人格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但圣人的境界即便尧舜也做不到,遑论普通人。但孔子依然提出圣人的目标,意在使人始终具有提升的目标。但这种几乎达不到的要求可能会使人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放弃提升努力,甚至连较低的人格层次也达不到。因此孔子提出了比较现实的人格层次君子作为现实的目标:“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是

4、相对比较现实的理想人格,是实践礼乐文明和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具体来讲,“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是具有通过修身努力培养仁、智、勇品格的人。君子还有四道,有九思,君子还须做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等。概言之,君子的品格可分为两方面:不仅要对己能“修己”,还要对人能“安人”。作为普通民众的先进分子甚至领袖,君子应担当领导人们实现“仁”的责任。所以孔子努力培养学生树立君子风范来引导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在做人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君子周

5、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个人胸襟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是政治文化的承传者,在社会上起到榜样的作用,对普通百姓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摘编自杜以向、王雪梅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必须有广阔胸怀,不是靠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追求。B.孔子认为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技能的培养是次要的,仅有技能是无法为社会做贡献的。C.人格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终极目的,君子这种高尚人格则是人格教育的终极追求。D.君子有“修己”和“安人”两方

6、面品格,是孔子人格教育体系中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三段首句有重要的作用,既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B.文章结尾以君子和小人构成对比,论证了君子是比较客观现实的理想人格层次目标。C.文章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格教育的体系”两方面展开论证,逻辑上成递进结构。D.文章大量引用孔子名言为论据,让整篇文章既显得论证充分,也显得文采飞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极其重视人格层面,因此我们能看到他批评子贡、宰我、子夏,甚至否认冉有是自己的徒弟。B.孔子既确立了教育的“理想目标”,又建立了

7、教育的“现实目标”并阐释了具体要求,对现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C.君子是政治文化的承传者,是社会的榜样,对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孔子把弟子努力往君子方向培养。D.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只是凭借自己掌握的技能为自己谋事、谋食,更要努力修君子之德,去为社会做出贡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驿站长(俄)普希金一个炎热的日子。在离开某驿站还有三俄里的地方,大雨倾盆,我浑身湿透。“喂,都妮亚!”驿站长喊道,“把茶炊摆好,再拿点奶油来。”话音未落,从板壁后面出来一个约莫十四岁的少女。“这是你的女儿?”他得意地答道,“又聪明,又机灵,跟她去世的母亲一模一样。”说完,他动手登记我的驿马使用证,我

8、便去细看那一张张点缀着他简陋而整洁的住屋的图画。都妮亚已经捧着茶炊回来了。我就跟她谈天,她落落大方地答话,像个见过世面的姑娘。我们三个人就一见如故地聊起来。过了几年,人事倥偬,我又走上了这条官道,又到了这个老地方。我忆起老站长的女儿,觉得很高兴。可是我又想:老站长可能已经撤了,都妮亚多半也已经出嫁。父亲或女儿会死去的念头也在我的脑子里闪过。于是,我带着悲哀的预感走近某驿站。马在驿站的小屋前面站住了。我一进屋,立刻认出那几张图画。桌子和床还在原来的地方,可是窗台上已经没有花了。站长盖着皮袄睡着了,我的到来惊醒了他,他抬起半个身子这正是萨姆逊威林,可是老得多了怎么三四年的工夫会把一个健旺的汉子变成

9、虚弱的老头!“都妮亚好吗?”老人皱了皱眉头。“天晓得,”他答道。“她大概出嫁了吧?”我说。老人假装没有听见我的问话。“这么说,您认识我的都妮亚?”他开言道,“谁不认识她啊?唉,都妮亚,都妮亚!多好一个姑娘!能说我不疼我的孩子吗?能说她过得不快活吗?不能。那是命中注定,在劫难逃啊。”于是他就把他的伤心事详详细细地讲给我听了。三年前一个冬天的晚上,站长的女儿在壁板后面给自己缝衣服,一辆三驾马车到了,接着一个头戴契尔克斯皮帽,身穿长军大衣,裹着披肩的旅客走进屋子里来要马。见惯这种场面的都妮亚从板壁后面跑出来,殷勤地问那位旅客要不要吃点什么。都妮亚的出现产生了照例有的那种效果,旅客息怒了,他同意等候马

10、匹,还要了晚饭,摘下湿漉漉的长毛皮帽,解开披肩,脱掉军大衣,原来这位旅客是一个体格匀称、留着黑色小八字胡的年轻的骠骑兵。突然,这个年轻人躺在长凳上面,几乎不省人事。站长把自己的床让给他,而且决定,如果第二天早晨他的病还不减轻,就派人到C地去请医生.第二天骠骑兵病得更厉害了。都妮亚把一方浸了醋的手帕包在他的头上,就坐在他的床边做针线活。病人当着站长的面只是呻吟,差不多不说一句话,却喝了两杯咖啡,还一边哼哼一边定了午饭。都妮亚一步也没有离开过他。他不断地要水喝,都妮亚就递给他一大杯她亲自做的柠檬水。一天又过去了,骠骑兵已经完全复原。他非常快活,一会儿跟都妮亚,一会儿又跟站长说笑话,闹个不停,到第三

11、天早晨,站长竟跟这位可爱的客人难舍难分了。那天是礼拜天,都妮亚准备去做午祷。骠骑兵的马车套好了,他跟站长告别,跟都妮亚告别,并且自告奋勇要送她到村口的教堂去。都妮亚迟疑不决地站着“你怕什么?”父亲对她说。“大人又不是狼,不会把你吃掉;就坐他的车到教堂去吧。”都妮亚上了车,坐在骠骑兵旁边,仆人跳上车夫座,车夫吹了一声口哨,马儿就飞跑起来。早就过了午祷的时间,都妮亚一直没有回来。傍晚时分,驿站长终于一个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带来一个吓死人的消息:“都妮亚跟骠骑兵到那一站又往前走了。”老人受不住这个打击,立刻卧倒在前一晚那年轻的骗子睡过的床上。他的朋友劝他去告状,他想了想,把手一挥,决定让步。随后又重新

12、干起自己的差事来。就在不久以前,我路过某地,又想起我那个老朋友。这时正是秋天。灰色的云块布满天空;冷风从收完庄稼的田地上吹来,树上的红叶、黄叶随风飘落。日落时分,我进了某村,在驿站小屋旁边停下。门厅里走出一个肥胖的乡下女人,她回答我说,老站长死去差不多一年了。我开始懊悔白跑了一趟,无谓地花掉七个卢布。“他怎么死的?“我问啤酒师傅的妻子。“喝酒喝死的,老爷,”她答道。“葬在哪儿?”“就在村外,他死去的太大旁边。”在她说这话的时候,一个衣衫破烂、红头发独眼的小男孩跑到我面前,立刻领我到村外去。“他教过我削笛子,从前(愿他早进天国!)他从小酒店出来,我们就跟着他嚷嚷:老爷爷,老爷爷,给点榛子!他就把

13、榛子分给我们。从前他总跟我们一块儿玩。”“夏天有一位太太路过这儿,她倒问起老站长,还到他的坟上去过。”“什么样的太太?”我好奇地问。“漂亮的太太,”小孩答道,“她听说老站长死了,就哭起来,对孩子们说:你们乖乖地坐着,我到坟地上去一趟。我说我给她带路。可是太太说:我自己认得路。她还给了我一个五戈比的银角子真是个好心肠的太太!”我们到了坟地。这是个光秃秃的地方,没有围棚,竖着许许多多木头十字架,连一棵遮荫的小树也没有。我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样凄凉的坟地。“老站长的坟就在这儿,”小孩一边说,一边跳上一个沙墩,上面竖着一个嵌着铜圣像的黑十字架。“那位太太到这儿来过吗?”我问。“来过,”万卡答道,“我远远

14、地望着她。她趴在这儿,趴了好久。”一八三年九月十四日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从多个角度写出了驿站长的人生际遇,女儿都妮亚的突然离开加重了悲剧色彩。B.小说以“我”三次到某驿站的见闻构成小说的主体,渐进展开故事的情节,刻画人物形象。C.作者多用间接描写刻画都妮亚,以父亲的介绍写其美丽,以旅客的息怒写她的魅力。D.文章以双重结构叙事,一个是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叙述,另一个是驿站长以第三人称叙述。5、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句子上承老人和女儿对年轻军官关照,下启对老人后来生活结局的叙写。B.通过写老人“立刻卧

15、倒”,凸显女儿离开对老人打击之大,使小说层次发生变化。C.用第三人称,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写老人,想象的内容更多,拓展的空间也更大。D.全句意在写年轻军官之骗改变了故事情节发展,作品中所有人物从此都很不幸。6、“细节能讲述人物复杂的心理”,都妮亚离开父亲前迟疑的神态及老站长的话语,你从中读出了父女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简要概括。7、由普希金驿站长开创的“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类人物形象。请你推测普希金创作“小人物”类作品的目的。二、基础知识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法)鼓瑟希,铿尔(同“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成(同“暮”)吾与点也(赞成)B.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王若隐其无罪(痛惜、哀怜)权,然后知轻重(称量)申之以孝悌之义(申诫、告诫)C.族庖月更刀(众)如土委地(散落、卸落)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唯君子图之(只有)D.失其所与(结交、同盟)毋内诸侯(同“纳”)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道芷阳间行(取道)9、下列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