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319175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全市初中九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卷(历史、道德与法治合堂分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历史满分100分)温馨提示:请每一位考生把所有答案都答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50分)01都江堰2200多年以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功能,成都平原因此成为“天府之国”。这反映了( )A都江堰依势而建,气势恢宏 B成都平原自然条件优越C齐国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 D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0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立即着手制定以统一为原则的文化改造计划。”下列措施属于“文化改造计划”的史实是( )A建立郡县制 B设置丞相 C统一车轨 D统一文字03汉武的帝

2、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此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的哪一举措( )A焚书坑儒 B统一文字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兴办太学04史料记载“西域险厄,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完成此“凿空”任务的历史人物是( )A汉武帝 B张骞 C卫青 D霍去病05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06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其中敢于犯颜直谏二百多次,流芳青史的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张玄素07悲剧窦娥冤是下列哪一作家的代表作( )A白朴

3、B马致远 C王实甫 D关汉卿O8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海外贸易 B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 D进行殖民扩张09一位历史学家说:“他们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这位史学家评价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0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了三次艰难探索。其共同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1

4、1它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2“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材料中的“此举”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西安事变13由于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以上材料反映了( )A红军长征的经过 B红军长征的原因C红军长征的结果 D红军长征的意义141937年7月7日,驻某地的日军借口“士兵失踪”

5、挑起事端,继而发起进攻挑起战争。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坚决予以还击,这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这一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 B皇姑屯事件 C柳条湖事件 D皖南事变15在某战役胜利后,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一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16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上述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一五计划的过程 B一五计划的起因 C一五计划的结果 D一五计划的影响17“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该构

6、想的前提和基础是( )A和平统一 B对外开放 C一个中国 D社会主义制度18文艺复兴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的思潮,被称为( )A享乐主义 B个人主义 C人文主义 D拜金主义19学界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分水岭,其划分的视角侧重于( )A世界联系 B交通变革 C政治革命 D军事因素20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议会的重新召开 B三级会议的召开C攻占巴士底狱 D发动“光荣革命”21在下列问题中,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主要解决了( )A管理问题 B技术问题 C资金问题 D劳动力问题22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会议签订了一个公

7、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会议”是指(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23“三巨头操纵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这儿句歌谣描述了哪次国际会议的史实及影响( )A华盛顿会议 B大陆会议 C巴黎和会 D制宪会议2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建立了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 )A亚洲战争赤源地形成 B欧洲战争测验队形成C华盛顿会议召开 D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25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 )A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 B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

8、发展C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二、材料解析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6分,28题20分,计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选自人教版2016年部颁七年级上册教材(1)依据材料一指出哪项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增强。(2分)材料二:“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玉、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评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2)

9、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答出秦国、秦朝、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变化?(6分)材料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3)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三中的“人才”获取的方式和以前有何不同。(2分)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摘录(4)依据所学回答材料四中的全会确立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分)(5)变革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2分)27历史小组以“新”为主题,开展

10、探究性学习,邀你完成学习任务。(图片源于教材)新面貌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1)材料一与哪一史事相关?这一“史事”有何历史意义?(4分)新中国材料二:开国大典(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答出图片所反映的史事。(2分)新时期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该“全会”解决了什么问题?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4分)新理念材料四: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的 C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出C处的内容。(2分)新时代材料五:中共第十九大会场(5)依据材料五,结

11、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会议确定哪一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6)上述五则材料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任选一项简述其“新”在哪里?(2分)28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传奇,其如此“任性”是因其实力的强大,它的崛起有一些因素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独立战争“屈辱的历史,无尽的愤怒,不懈的斗争,伟大的胜利”。(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屈辱的历史”指的是什么?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4分)材料二:美国南北战争“揭秘美国,聚焦林肯,解读政策,青史留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聚焦林肯”及他青史留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材料三:在南北战争

12、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叶以当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材料三说明了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如何?结合所学回答其快速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4分)材料四:如下表时间美国民生产总值国(亿美元)增长率(%)1932年587-23.31933年564-3.91934年660171935年73311.1摘编自世界经济信息网(4)材料四中的1932年美国经济低迷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美国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鲜明的特点?(6分)(5)美国崛起的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一点即可

13、)?(2分)2023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题号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答案DDCBCCDBA B C B B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ABCCAA D A C D D 二、材料分析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6分,28题20分,计50分)26. (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分)。(2)县制郡县制郡国制(郡和诸侯国并存)(6分)。(3)由重注家世才学(2分)。(4)邓小平(2分)。(5)促进社会的发展等含义正确即可(2分)。27.(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2分)。(2)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3)左倾错误(或阶级斗争、两个“凡是”等给2分)。改革开放(2分)。(4)市场经济体制(2分)。(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分)。(6)新中国的成立“新”在:国家独立;人民当家做主(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含义正确给分。)28.(1)英国的殖民统治(2分);既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