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319158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建邺二模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9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3.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一(21分)学校举办“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根据情境完成任务。嫦娥奔月、鸿雁传书、鲲鹏展翅、蛟龙入海这些曾经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日月星宿和wi蓝深海的向往。如今,在中国科学家的执着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我国

2、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和“玉兔”号月球车,命名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月球 ;我国打造的全球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鸿雁星座”,命名源于古人的信使“鸿雁”,寄托了“鸿雁传书,永不失lin”的愿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鲲鹏”,命名源自庄子北冥有鱼,展现了我国运输业不断飞升的气势;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名自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蛟龙”,承载着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寓意。过去的神话已成为今天的现实,未来的神话将由今天的现实变成。科技的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在“大国重器”中焕发新生,尽显中国人的“宇宙级”浪漫。1.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4分)(1)星宿( ) (2)w

3、i( )蓝 (3)失lin( ) (4)承载( ) 2.在空白处补充合适的偏正短语。(2分)3.对文段画线句的其中一句进行修改,使句式工整、通顺流畅。(2分) 4.同学由“大国重器”的名称由来联想到相关诗文名句,请协助整理。(6分)神话传说意象诗文名句作者及出处嫦娥奔月月春风又绿江南岸,(1) 。 王安石泊船瓜洲鸿雁传书雁(2) , 。王湾次北固山下鲲鹏展翅鹏(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蛟龙入海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4) 。刘禹锡(5) 5.同学们围绕活动主题提出问题,其中更有价值的是( )(多选)(3分)A.“鲲鹏”与“蛟龙”的神话故事具体是什么?B.“大国重器

4、”的命名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C.“大国重器”一共有多少种?可以如何分类?D.“大国重器”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哪些作用?6.活动接近尾声,请你准备一段主持词,进行总结发言。(至少使用一组递进关系的关联词,80字左右)(4分) 二(45分)关于古人的科学精神,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探究。(12分)【甲】山雨宋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选自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版)【乙】卢肇论海潮,以谓“日出没所激而成”,此极无理。若因日出没当每日有常安得复有早晚?予尝考其行节,每至月正临子午,则潮生,候之万万无差。此以海上候之,得潮生之时。

5、去海远,即须据地理增添时刻。【丙】琴瑟弦皆有应声。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即不动,声律高下相同,虽在他琴鼓之,应弦亦震,此之谓正声。 (选自梦溪笔谈北宋沈括,中华书局2016年版)注释卢肇:宜春人,唐代弘文馆学士。曾作海潮赋。子午:“上中天”和“下中天”。古人称正午时分太阳所处的位置叫“上中天”,午夜时分太阳所处的位置叫“下中天”。候:观察。应声:琴弦上声音的共振现象。7.给画线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若因日出/没当每日有常/安得复有早晚B.若因日出/没当每日有常安/得复有早晚C.若因日出没/当每日有常安/得复有早晚D.若因日出没/

6、当每日有常/安得复有早晚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的意思。(3分)虽在他琴鼓之,应弦亦震,此之谓正声。 9.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诗通过所处山中无雨的情况下溪水湍急的现象,推理出是其他山峰在下雨的结论。B.【甲】诗写雨从正面着笔,前两句写月朗星明、无云无雷,后二句写溪流湍急。C.【乙】文中卢肇论海潮的看法被沈括认为是毫无道理的。D.【丙】文中沈括通过纸人试音的实验来证明琴瑟等乐器应声的原理。10.假如沈括看到了翁卷的这首诗,你觉得他会认可“知是他山落雨来”的结论吗?请结合材料推断,并简述理由。(4分) 学校戏剧社准备把下面这篇科幻小说改编成戏剧进行演出,请你参

7、与。(20分)守脑如玉王诺诺今天下午,杨教授从大学出来后直接进了澡堂。或许他忘了接孙子,又或许他彻底忘了自己还有个孙子。从年初开始,杨教授的阿尔兹海默病症状加剧了。他努力隐瞒病情,不愿离开挚爱的太空望远镜,对他来说,失去探索未知的机会,比失去记忆更可怕。虽然如今的系外行星研究已远不如娱乐八卦那么受人关注。“生命啊,轻如鸿毛又重如泰山的生命!”一个声音说道。杨教授猛一抬头,澡堂子空空荡荡的。什么情况?“要搓背吗?我技术不错。”那个声音再次响起,但它似乎并不来自鼓膜的震颤。“是皮肤,你从皮肤上感受到我的声音。我在数光年外发出这种波,作用在你身上表现为皮肤发生微弱的机械振动,这样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

8、以把你身上的陈年泥垢搓下来,一举两得。”“什么,数光年外?你来自系外文明?”“对。你不回答,我就帮你搓背了啊我知道你一直在通过监测水信号和规律信号来寻找外星文明,但是你们的研究方向根本就是错的!”这个声音居然否定了我一生的研究。杨教授怒道:“胡说八道!别看我思维正在退化,我的身体可好得很呢,随时能把你打倒。”“思维就是身体,身体就是思维。生于天堂般环境里的人类永远理解不了这一点。”“什么?”“我们文明诞生的环境比你们的糟糕无数倍。没有土地、蓝天和树木,只有乱流。”那声音补充道,“对我们来说,生命在于静止,生命在于遗忘。”“这是什么歪理?”“对于生活在坚硬土地上的人类来说,生命确实在于运动。”那

9、声音反驳,“而我们出生于液态甲烷中。我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液体,不过体外由一张半透膜包裹。”“这怎么可能!”杨教授激动地说。“我们依托液态母星生存,母星上有一个漂浮固体是我们的母巢。当初它曾作为一艘飞船送我们的祖先来这鬼地方。因为某种原因搁浅在此,从此就留在了这里。”“听起来,你们的文明拥有极高的科技,为什么不把飞船修好离开呢?”“因为我们的个体和集体同时在遗忘。”杨教授感到一股混杂了悲哀、遗憾的情绪穿透了皮肤。“这要从我们的记忆传承模式说起。每个新生儿都是由漂浮在甲烷海洋中的母巢分娩出来的。每个新生儿,一出生都是天才,由于他的身体上带有最多的母巢物质,他的记忆是最珍贵的,知识也是最丰富的。而随着

10、他在甲烷海洋中一次次被拉扯,膜内物质会流散到外部,记忆和智力就会逐渐退化。于是,小时候我们了解复杂的数学公式和修理母巢的方法,担任科学家或者母巢维修工程师;中年时我们还能掌握输送能量和基本的维修技巧,当一个按部就班的修理工;年老时就什么都忘了,像白痴一样在水中漂荡,最后被修理工捕获、分解,用残躯为母巢提供能量。”“这是个可怕的过程!”杨教授惊叹。“母巢本身因为浸泡在液体甲烷中,内容物也在被稀释,新生儿的初始智慧也在逐代下降,已经不足以带领同胞找到其他出路。现在我们被彻底困在这颗星球上了。”“我明白了,这就是你联系我的原因!”杨教授恍然大悟,“你是在向我们求救。”“哈哈,通过数万光年的观察,我真

11、的喜欢地球人,优越的星球环境给了你们普通且自信的品格!”“那你找我干什么?”“我是这个族群中最年轻的头领,很快我们就要失去信息波的使用能力。在彻底变成一个孤岛前,我就是想来跟地球提个醒。如果地球再把大量资源投入虚拟世界和感官享受,那么地球的个体将在享乐中失去智慧,地球也将成为一座孤岛。”那个声音就此消失,无论杨教授怎么呼唤都不再有回复。可恶的阿尔茨海默病!“退化、孤岛、人类”杨教授默念着,用最快的速度向家里奔去,要赶在记忆消散前把刚才“听”到的每个字记录下来。路上,他向行人借纸笔,却被当成疯子。一进门,发现孙子已经到家了。“哦,对,接欢欢。我洗了个澡,还听人唠了好长一个故事。”杨教授挠了挠自己

12、光滑的后背,惊叹着今天的搓澡工怎么技术那么好。(选自科幻世界2022年第11期,有删改)11.小说结尾处写道:“要赶在记忆消散前把刚才听到的每个字记录下来。”请你补充杨教授“听”到的主要内容。(2分)12.部分同学认为小说中“液态甲烷”“母巢”等相关段落应跳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3分) 13.请帮助演员揣摩人物心理,并设计合适的动作或神态。(3分)杨教授感到一股混杂了悲哀、遗憾的情绪穿透了皮肤。 14.演员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杨教授设定成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形象、主题理解、结构技巧的角度为他解惑。(6分) 15. 面对疾病,有人觉醒奋发、磨砺成长,也有人错乱疯狂、沮丧沉沦

13、疾病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人生思考。请从教材推荐名著中任选两部,从正反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班级打算出一期“弘扬科学家精神”电子板报,在网络上找到了以下素材。根据情境完成任务。(13分)【材料一】38岁出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65岁出任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75岁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这些都与一个名字紧密相连孙家栋。1929年,孙家栋出生于辽宁复县的一个教师家庭,抗战结束后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主修俄文。可谁知道,他的人生竟被一碗红烧肉改变了。1950年元宵节那天下午,他原本打算到姐姐家团圆,突然听说食堂晚饭要加餐红烧肉。那年月,能吃上红烧肉非常不易,孙家栋就临时改了主意,决定吃完晚饭再回去。吃晚饭时,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大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招人,有意者可以报名。从小就有报国之志的孙家栋当即报名,因为俄语基础好,他被紧急招入了空军,成为空军第四航校急需的俄语翻译。进入空军第四航空学校的第二年,孙家栋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被选送到苏联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之后又以所有科目全部满分的成绩拿到了“斯大林金质奖章”。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