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五)(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319157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五)(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五)(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五)(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五)(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五)(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五)(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五)(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中考全真模拟试卷语文(五)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下面横线上或括号內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的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2.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的诗句是: ,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思路决定出路口眼界决定境界。只有登得高口望得远,看清趋势与大势,处理问题时才会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有些事情如果囿于一时一地,很可能就会无解、碰壁。在急难险重任

2、务面前如果乱了心神、失了方寸,就会在困难、被动、消极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想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就必须提高站位、放大格局,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 ,擦亮“不畏浮云逃望眼”的 , 1 练 “越是艰险越向前”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泥淖( ) l 练( )(2)语段中“口”处应填人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A.分号 逗号 B.逗号 顿号 C.顿号 句号 D.句号 分号(3)语段中横线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韧劲 慧眼 定力 B.慧眼 定力 韧劲 C.定力 慧眼 韧劲(4)语段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登飞来峰,作者是( )A.杜甫 B.李白 C.李

3、贺 D.王安石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

4、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注释挟持:内心怀有。项籍:即项羽。轻:轻易。弊:疲弊。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淮阴:指韩信。6.甲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中庸 合称“四书”。(2分)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B.行拂乱其所为(辅助)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 D.必有过人之节(超过)8.用“/”

5、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能 忍 之 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10.下面关于甲文的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本文首段列举历史上明君贤臣的事例,论证了艰苦的环境造就人才的道理。B.文章第2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C.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常常就灭亡了。D.本文善用排比,语言工整,使论述极富气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11.请结合乙文说说,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豪杰之士

6、”? (3分)12.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2分)(二) 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 分)父 亲 的 砖 厂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我过完14岁生日的第二天,天刚破晓,就听见父亲叫我。我睁开双眼,隐约听到灶房传来母亲的哽咽声和父亲磁性的话语,忙穿衣,来到灶房。那刻迷惘的我,还是发现了母亲脸上的无奈,看到了她眼角涌出来的泪泉。家里穷,买不起班车票,出门谋生全靠两条腿。父亲似乎是永不疲倦的,我咬牙跟着父亲徒步到了西安火车站。那时,没钱买火车票的人都爬火车皮,就这样,我跟着父

7、亲爬上拉煤的货车,糊里糊涂地到了孟塬火车站,又走了半天,来到一处被大片庄稼地包围着的一孔砖瓦窑前。父亲一声:“娃子,到了。”我顿时感觉有点失望。这就是父亲的砖厂?这就是家里人让我学艺谋生的地方。其实,父亲是没有砖厂的,父亲的砖厂就是华山脚下孟塬土坡上一个叫冯家村的砖瓦窑。那晚,我躺在土炕上,不知咋的,迟迟难以入眠,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望着屋梁上的檩条,从东数到西,从西数到东,满脑子胡思乱想。这就是谋生的砖厂,这就是学艺养家的地方,一孔砖窑、两间土瓦房和房子里一张土炕、三个储水大陶缸。我想若母亲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要为她从没出过远门的小儿子伤心多少天。人就这么怪,没有人跟钱过不去!一想到跟父亲学制砖

8、能为家里挣钱,这砖窑是咋看咋美,土瓦房比老家的土瓦房还棒,就连三个大陶缸也咋看咋顺眼。没过多久,砖厂成了我生命里的一切,我居然喜欢上了这里。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我起早贪黑地跟着父亲学习手工制砖,日子虽苦虽累,但干得很爽很快乐。不知咋的,我总忘不了父亲手把手教我的制砖手艺。首先是选土、挖土、和泥,挖出来的土要打碎,拣去里面的石头、瓦片、树根等杂物,用铁锨堆成土堆,土堆上用锄刨个坑注水,等水渗透后,父亲和我赤着脚在土堆上踩踏,边踩踏边用铁锨翻来翻去,踩得泥巴黏稠有了韧性,就可以制作砖坯。砖坯平台是一块用厚木板做的木案板,模具是一个长方形的砖斗子,可装两块砖泥。父亲每次都把泥巴高高地举

9、起,用力甩进砖模里,用力压平泥坯四角后,把多余的泥用刮板仔细刮掉。刮平后,我就端起砖斗子走到早已平整好并撒了草木灰的场地上,把砖斗子往下一扣,两块方方正正的砖坯就成了。等砖坯晒干,摆列上架,剩下就是装窑烧制了。窑一点火,父亲的旱烟锅就常叼在嘴上,红红的窑洞口就有我红扑扑的脸蛋了。累了坐在父亲身边,看着红旺旺的窑口,盯着呼呼声中的火苗,想着砖的成色,盼着砖头快出炉。不几天,一排排齐整整的砖头就列队让人检阅了。父亲对制砖手艺粗活细做,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不知不觉中润进我的心田。至今回想,父亲虽然没上过学,但他教会了我做砖要敬畏泥土,做人要烧制成色。领到砖厂的第一窑工钱,我和父亲到县城邮电局给家里汇钱

10、,兴奋的我还在邮电局给母亲写了封信。那封信呀,我用尽在课本上学到的最好的语句,描绘父亲的砖厂,赞美砖厂的一切,并骄傲地告诉母亲,一睁眼就能看到华山,一端砖斗子就能给家里挣钱。三个月后,母亲让大姐来砖厂看我。看到这儿情况,大姐央求父亲让我和她一块回家,父亲也心疼他小儿子,让我回家。但我知道,全家人就靠姐的那点薪水维持生活,这怎么能行?我告诉大姐,我要跟着父亲学门手艺为家里挣点钱,减轻家里负担。大姐是含着泪从砖厂走的。后来的一场大雨,把土窑给淹垮了,土瓦房也漏得不能住人了,砖厂办不下去了。但那块土塬,已生长了我纯真的年华,生长了我和父亲的情感,一旦失去土窑土房,就失去了和父亲相依为命的岁月。离开砖

11、厂那天,我哭得泪人似的,惹得当时送我和父亲的村里人,都跟着掉了泪。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我还是特别怀念砖厂的岁月。只要想起父亲,就想到父亲的砖厂,只要想起那方土塬,就能在梦中见到父亲的笑颜,有时梦中醒来,感觉父亲就在身旁。我不知道父亲制砖的手艺从哪儿学的,只知道父亲和的泥有筋道,做的砖厚薄均匀,四棱见线,有力道。只知道,烈日下的父亲从没训斥过我,总是疼爱地让我去阴凉处歇歇脚。只知道,父亲说的“做砖如做人,一定要精诚,不能忽悠手艺、忽悠盖房的”是呀!那不是父亲的砖厂,是我的一所人生学堂。13.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围绕“砖厂”讲述的“我”的经历。(4分)(1)为了学艺谋生,“我”跟着父亲来到

12、砖厂;(2) ;(3) ;(4)大姐和父亲让“我离开砖厂,我不同意;(5)大雨淹垮土窑,“我”离开了砖厂。14. 文章写“我”在父亲砖厂里的一段难忘的岁月,为什么要写“大姐央求父亲让我和她一块回家”这一情节? (4 分)15.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不几天,一排排齐整整的砖头就列队让人检阅了。1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那不是父亲的砖厂,是我的一所人生学堂”的理解。(4 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的确“轻”了不少。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

13、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电子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曾经翰墨书香,如今电子触屏,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

14、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曾经翰墨书香,如今手不释“机。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