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15页)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35270735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高层住宅测量施工方案目 录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3.测量放线准备33.1测量准备33.2考察定位依据43.3办理现场测量交接44施工测量54.1测量工程作业流程54.2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54.3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54.3.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54.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64.4基础施工(0.00以下)平面轴线投测74.4.1 挖槽施工测量74.4.2轴线投测方法74.4.3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84.5 0.00以上施工测量84.5.1平面控制测量84.5.2 支立模板时的测量94.5.3高程的传递105.建筑物沉降观测115.1 沉降观测水准点的测设11

2、5.1.1水准点的布设115.1.2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115.1.3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测定115.1.4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125.1.5 观测点的形式与埋没125.1.6 沉降观测的方法和规定121.编制依据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97)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51-2003)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市*庄。总建筑面积98650.12平方米。其中B05-08#楼地上20层、地下1层;B-9#为上15层、地下1层,剪力墙结构,层高2.9米,檐高59.28米,楼板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基础采

3、用梁板式筏板基础,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烈度为8度。BS1地上两层,框架结构;BS2地上三层,框架结构。BC1地下一层,框架剪力墙结构。3.测量放线准备3.1测量准备根据本工程施工任务量、施工进度安排、工程测量难度,配备专业测量人员3-5人,验线人员1人 。测量设备配备见下表:测量设备配置表仪器名称数量用 途BTD经纬仪1投测轴线测;设平面控制;主轴线的竖向传递DZS3 水准仪3标高的测量与传递无线对讲机3通讯联络50m钢尺2轴线量测5米盒尺10细部尺寸测量测量仪器按照有关规范和公司程序文件进行计量检定,确保现场使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设备送检时,由公司提供处于周检合格期限

4、内的备用器具。3.2考察定位依据因本工程定位是由北京*测绘有限公司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大地坐标系测绘完成(详见测绘报告),检查总体轴线尺寸,在正式施测前对这些定位依据进行审核,对一些不符合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要求的部位要及时向业主及设计、测绘院反映,以明确工程定位的具体点位。做到心中有数。对测绘院提供的高程依据进行复测,复测使用电子水准仪,同时联测场内高程控制点,复测合格后,保护好桩点。3.3办理现场测量交接护坡桩施工前应对已放好的建筑物基槽边线进行认真的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护坡桩施工,在挖槽和锚喷过程中要随时对基槽的边坡进行校验,挖槽和锚喷完成后,按照定位依据

5、进行已完基坑的施工测量,检校基坑位置、基底标高情况,并将复测结果、误差、调整方案呈报业主和监理单位,并与分包施工单位办理现场测量交接手续。4施工测量4.1测量工程作业流程测量准备图纸审核测量工具检校考察给定的定位条件放建筑物控制桩放建筑物各角桩放建筑物位置线规划验线按本方案进行平面、高程网复测桩点保护基础工程投测地上工程投测。4.2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依据测绘院给定的桩点及总平面图上有关轴线,测设建筑物外边轴线控制网,测设出建筑物外廓主轴线,然后依据结构施工图对其进行轴线加密,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层平面控制网上,为了便于控制及其施工,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

6、成偏轴线0.5米。 4.3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4.3.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测绘院提供的两个场区水准基点(绝对标高BM1=34.124米,BM2=34.263米)(见测绘报告),采用0.3mm级精度的DIN10电子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出0.00034.05米(其他楼标高见图纸会审),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3)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测出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4.150米作为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

7、点。(4)根据本工程的外型和场地情况,在场区设置两个水准点。4.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路 线长 度(KM)仪器型号水准尺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三等6 50DS1DS3铟瓦双面往返各一 次往一次往返各一次12(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最低地面高度(M)基辅或红黑读数差基辅或红黑所测较差三等DS1100m360.31.0mm1.5mmDS375m2.0mm3.0mm(3)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8、: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 -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四、五等精确至1mm。4.4基础施工(0.00以下)平面轴线投测4.4.1 挖槽施工测量采用测量精度2级的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进行投测出建筑物的四廓主轴线。然后依据结构施工图放出挖槽边线,校测无误后,尚需根据轴线控制网对挖槽边线进行检测,检测无误后,方可进行挖槽施工。4.4.2轴线投测方法(1)0.00以下的基础施工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

9、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2)待底板浇筑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盘左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然后再盘右后视同一轴线桩,将轴线投测到施工平面上之后取两次投测的平均值作为施工轴线。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3)在施工过程中,每当

10、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体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体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侧面抄测出结构0.5或1米线。(0.5米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楼标高而定),以供下一层楼放线及下道工序的使用。(4)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5)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 30 m 允许偏差5 mm 30 L 60 m 允许偏差10 mm4.4.3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

11、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便于施工中使用。(3)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拆模后,抄测结构0.5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4.5 0.00以上施工测量4.

12、5.1平面控制测量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法。在建筑物首层内部,按照流水段划分,测设轴线控制点。每流水段按照使用要求埋设4个基准点,用于测设和校和。(1)首层放线验收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埋设在首层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0cm150cm) 。(2)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3)轴线控制点的投

13、测,采用激光准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准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2-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4)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4.5.2 支立模板时的测量(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拆模后,根据轴线控制点将

14、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2)柱垂直度检测柱模板支好后,先在柱模板上端标出墙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3)柱、板及平台模板抄平柱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墙柱2-3处,从墙身下面已测设好的0.5米线标高点,用钢尺沿墙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上端模板上。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墙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4.5.3高程的传递在第一层的楼板浇筑好后,从下层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0.5米线)向上用钢尺沿柱墙身量距。1、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钢尺尺方程式为 L0=2.9*N+0.005+0.000012(T-20)2.9N标准拉力为50NN为测量的楼层其中:T为测量施工的环境温度(2)应由建筑物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高 度 (M)允许误差(MM)每 层3H30530H6010(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