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2页)

上传人:c****e 文档编号:35270734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编制依据1.1由*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城W55,W58,W511地块公建工程图纸。1.2*城W55,W58,W511地块公建工程楼施工组织设计1.3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施工测量手册二、工程概况*城W55,W58,W511地块公建工程位于*路,建筑占地面积9810m2,总建筑面积79480m2,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地下建筑面积36400M2,地上43080M2。建筑物檐高23.45m,室内外高差15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50m。基础为桩承台阀板基础,开挖深度-1

2、1.60m,基础底板厚650。建筑外轴线尺寸为243.6米79.200米。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3.1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局部位置较宽敞,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根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图内坐标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将控制点引测至场内,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南侧绿化带上,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控制点布置及复核点见附图。3.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3.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设置控制轴线1、6、14、23、30轴,A、L轴为控制轴,详细控制点布置及引

3、侧详见附图。3.4高程控制点数据:根据总平面图提供的上南路路中(H4.900)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埋于土层0.5m以下或设于周围永久建筑物上。3.5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见附图)3.6、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3.7、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进行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各工艺施测程序见第五项(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4.1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

4、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4.2 基础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导人护坡桩上,且基坑四周不低于6点(1轴线30轴线一点,A轴线L轴线各两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4.3 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4.4 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

5、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0.000以上结构采用横向多次砼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4.5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4.6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50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圈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一致。4.7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

6、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50标高线,要求制校核。4.8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方格网大小以饰面石材尺寸而定)。五.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5.1基础工程5.1.1将DJ2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5.1.2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

7、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5.1.3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承台、柱、墙体、楼梯、电梯并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5.1.4轴线允许偏差如下:60米L90米允许偏差士15mm(即130轴线)90米L允许偏差士20mm(即AL轴线)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5.2 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5.2.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

8、引测所需的标高。5.2.2士0.000以下标高的传递施工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坑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将其引测至基坑外围砖胎模内侧壁,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墙、柱拆模后,应在墙柱立面抄测出建筑500线。500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标高而定。5.2.3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5.2.4土方开挖测量方法5.2.4.1基坑开挖由1轴向30

9、轴推进,高程分两次传递,在距槽底设计标高1.5米的边坡上钉钢筋头,架设水准仪,随时校核槽底标高。5.2.4.2开挖到槽底标高30cm处,在基坑边轴处架设经纬仪,向基坑投测主控线,在木桩上钉铁钉,确定控制点,并用小白线拉通。然后,在基坑边A轴处架设经纬仪,以同样方法确定主控线。当纵横主控线投测交叉后,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修整槽边。随挖土进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线及边线。5.3地上结构施工(10.3以上)5.3.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5.3.1.1标高-11.3米基础底板混凝土及地下二层顶板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墙体)及伐板上,同

10、时以钢尺测弹出所有轴线及柱、楼梯梁柱、电梯墙轴线及外边线,同时在每条轴线外500处弹出控制线。5.3.1.2楼层上部结构轴线垂直控制,采用在楼层结构相同的部位留200200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轴线投测。预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5.3.1.3地下一层楼面的轴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方可向上投测。5.3.1.4地下一层楼面基点上不得堆放料具,平常以木板覆盖钉牢并定期检查,以防破坏。5.3.1.5平面控制网根据结构平面确定,尽量避开墙体,保证通视。5.3.1.6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先定主控轴,再进行轴网加密。控制轴线满足下列条件:建筑物外轮廓线、施工段分界轴线、楼梯间电梯间两侧

11、轴线。5.3.2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5.3.2.1基本要求5.3.2.2竖向投测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设备的技术的状态。从这两方面着手控制投测精度。5.3.2.3测量人员经技术培训,持证上岗。5.3.2.4测量人员施测前认真理解方案。5.3.2.5仪器需有检定合格证。5.3.3竖向投测程序5.3.3.1架设仪器于各层放线孔,将控制点引至楼层。5.3.3.2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放线。5.3.3.3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

12、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柱外框、电梯墙体边线轴线等,并设置偏轴线500的控制线。5.3.4测量精度要求5.3.4.1距离测量精度:1/5000;5.3.4.2测角允许偏差:20;5.3.5垂直度控制。结构施工中每层框架柱及梁板砼施工完毕,应检测建筑四大角偏差并记录,并弹出竖向轴线;填充墙体砌筑后也应测量外墙垂直偏差记录及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5.3.6竖向测量允许误差层间:2.5mm;全高: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5.4标高竖向传递5.

13、4.1标高传递法依据现场内6个永久标高控制点,(1轴线和30轴线各设置一个,A轴线和L轴线各设置2个)每段在外墙设置6个标高控制点,一层控制点相对标高为+0.50米,以上各层均以此标高线直接用50米钢尺向上传递,每层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向室内引测+50cm水平控制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设范围内中心位置,并进行精密安平。5.4.2标高传递技术要求54.2.1标高引至楼层后,进行闭合复测。5.4.2.2钢尺需有检定合格证。5.4.2.3钢尺读数进行温差修正。5.4.3标高允许误差层高:2mm;全高:3H/10000,且不应大于10mm;5.4.4标高传递注意事项5.4.4.1标高

14、基准点的确定非常重要,标高传递前,必须进行复核。5.4.4.2标高基准点需要妥善保护。六、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6.1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首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处外墙上(或轴线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梁板支模板的控制线。上层梁柱支模板时,以此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柱角与下一层柱角在同一铅直线上。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6.2柱、墙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为了保证剪力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填充墙及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板墙、柱位置,弹出板墙及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5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

15、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6.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6.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500cm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七、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7.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7.1.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20m 1/7000(相对误差);20m 3(对于轴线小于3mm)7.1.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7.1.3标高小于5mm。7.1.4垂直度层高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7.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7.2.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