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高三上化学期中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A(g)+B(g)=C(g)+D(l) △H <0,下列图示能表示该反应能量变化的是 (图中E表示能量)A. B. C. D.2、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氯气 B.制取氧气 C.制取氨气 D.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已知中和热为ΔH=-57.3 kJ/mol,则1 mol稀硫酸和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D.已知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5、从海带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骤:①通入足量的Cl2,②将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③加CCl4振荡,④用分液漏斗分液,⑤过滤。
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充分吸收了Na2SiO3 饱和溶液的小木条,沥干后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木条不燃烧Na2SiO3 可作防火剂B将H2 在充满Cl2 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H2、Cl2 化合生成HClC将SO2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SO2 具有漂白性D用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冒白烟NH3 具有还原性A.A B.B C.C D.D7、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 X、Y、Z、Q、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Q 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 Y 核外电子总数相同,X 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中与 Y 单键相连的 Q 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B.WX 的水溶液呈中性C.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 Y>Z>QD.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元弱酸8、氮氧化铝(AlON)是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硬度大熔点高的透明材料,描述正确的是A.含有离子键 B.属于原子晶体C.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属于离子晶体9、X、Y、Z为三种单质。
已知Y能将Z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Z又能将X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①单质的氧化性: Y>Z>X;②单质的还原性: Y>Z>X;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 X>Z>Y;④对应离子的还原性: X>Z>YA.① B.②③ C.①④ D.D ①②③④10、某化学反应2X(g) Y(g)+Z(g)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化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0 B.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C.实验3比实验2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前10分钟,实验4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比实验1的大11、某无色透明溶液放入铝片后会有氢气产生向原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是A.NH4Cl B.Al(OH)3 C.Cu(NO3)2 D.CaCO312、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装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油,充分振荡,静罝下层为橙色裂化汽油可萃取溴B向Ba(ClO)2溶液中通入SO2有白色沉淀生成酸性:H2SO3>HClOC将钠块加入盛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H2D分别向相同浓度的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中通入H2S前者无现象,后者有黑色沉淀生成Ksp(ZnS) 2)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3)已知R—NH2+F—R′→RNH—R′+HF,G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H(分子式为),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①有一个六元环,该六元环含一个О原子和一个N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4∶2∶15)已知:RCOCl+R′NH2→;①设计A→B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②写出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18、高分子H是一种成膜良好的树脂,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氧元素质量分数为0.276,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②(1)A的结构简式为___,G中官能团名称为___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B的系统命名为___4)化合物E的沸点___(选填“>”,“<”或者“=”)2-甲基丙烷5)F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6)H的结构简式为___7)的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种①分子中无环状结构且无支链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 其中官能团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___(任写一种)19、乙醇是制取饮料、香精、染料、涂料、洗涤剂等产品的原料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室用乙醇制取乙烯时,浓硫酸的用量远远超过作为催化剂的正常用量,原因是______2)验证乙烯加成反应性质时,需对乙烯气体中的干扰物质进行处理,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填写化学式);能确定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了加成反应的事实是______选填编号)a.溴水褪色 b.有油状物质生成c.反应后水溶液酸性增强 d.反应后水溶液接近中性(3)实验室用乙醇和乙酸制备乙酸乙酯时,甲、乙两套装置如图1都可以选用关于这两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a.甲装置乙酸转化率高 b.乙装置乙酸转化率高c.甲装置有冷凝回流措施 d.乙装置有冷凝回流措施(4)用乙装置实验时,提纯乙中乙酸乙酯的流程如图3以上流程中试剂A的化学式是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Ⅲ一般适用于分离______混合物5)如图2是用乙醇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实验中有两种加料方案:①先加溴化钠→再加乙醇→最后加1:1浓硫酸;②先加溴化钠→再加1:1浓硫酸→最后加乙醇。 按方案①和②实验时,产物都有明显颜色,若在试管中加入______,产物可变为无色与方案①相比较,方案②的明显缺点是______2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一种制取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②ClO2气体只能保持在稀释状态下以防止爆炸性分解,且需现合成现用③ClO2气体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1)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生成NaClO3和氢气,电解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3)吸收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塔内的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5)经查阅资料可知,当pH≤2.0时,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欲测定成品中NaClO2(M为90.5g/ mol)的含量,现进行以下操作:步骤Ⅰ称取样品W g于锥形瓶中,并调节pH ≤ 2.0步骤Ⅱ向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KI晶体,并加入少量的指示剂步骤Ⅲ用c 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I—和S4O62—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上述滴定操作中用去了VmL Na2S2O3溶液,则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不用化简)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21、减少氮的氧化物和碳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1)己知:N2 (g) +O2 (g) =2NO (g) △H=+180.5kJ·mol-1C (s) +O2 (g) =CO2 (g) △H=-393.5 kJ·mol。
2)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3)已知R—NH2+F—R′→RNH—R′+HF,G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H(分子式为),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①有一个六元环,该六元环含一个О原子和一个N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4∶2∶15)已知:RCOCl+R′NH2→;①设计A→B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②写出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18、高分子H是一种成膜良好的树脂,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氧元素质量分数为0.276,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②(1)A的结构简式为___,G中官能团名称为___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B的系统命名为___4)化合物E的沸点___(选填“>”,“<”或者“=”)2-甲基丙烷5)F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6)H的结构简式为___7)的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种①分子中无环状结构且无支链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
其中官能团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___(任写一种)19、乙醇是制取饮料、香精、染料、涂料、洗涤剂等产品的原料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室用乙醇制取乙烯时,浓硫酸的用量远远超过作为催化剂的正常用量,原因是______2)验证乙烯加成反应性质时,需对乙烯气体中的干扰物质进行处理,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填写化学式);能确定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了加成反应的事实是______选填编号)a.溴水褪色 b.有油状物质生成c.反应后水溶液酸性增强 d.反应后水溶液接近中性(3)实验室用乙醇和乙酸制备乙酸乙酯时,甲、乙两套装置如图1都可以选用关于这两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a.甲装置乙酸转化率高 b.乙装置乙酸转化率高c.甲装置有冷凝回流措施 d.乙装置有冷凝回流措施(4)用乙装置实验时,提纯乙中乙酸乙酯的流程如图3以上流程中试剂A的化学式是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Ⅲ一般适用于分离______混合物5)如图2是用乙醇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实验中有两种加料方案:①先加溴化钠→再加乙醇→最后加1:1浓硫酸;②先加溴化钠→再加1:1浓硫酸→最后加乙醇。
按方案①和②实验时,产物都有明显颜色,若在试管中加入______,产物可变为无色与方案①相比较,方案②的明显缺点是______2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一种制取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②ClO2气体只能保持在稀释状态下以防止爆炸性分解,且需现合成现用③ClO2气体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1)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生成NaClO3和氢气,电解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3)吸收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塔内的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5)经查阅资料可知,当pH≤2.0时,ClO2—能被I—完全还原成Cl—,欲测定成品中NaClO2(M为90.5g/ mol)的含量,现进行以下操作:步骤Ⅰ称取样品W g于锥形瓶中,并调节pH ≤ 2.0步骤Ⅱ向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KI晶体,并加入少量的指示剂步骤Ⅲ用c 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I—和S4O62—①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上述滴定操作中用去了VmL Na2S2O3溶液,则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不用化简)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21、减少氮的氧化物和碳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1)己知:N2 (g) +O2 (g) =2NO (g) △H=+180.5kJ·mol-1C (s) +O2 (g) =CO2 (g) △H=-393.5 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