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352608522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原文+译文+考点)(共四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考点详解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秋水。文中有“从容”一词,后来延伸出“从容不迫”的成语,所以人们把庄子秋水作为“从容不迫”的出处。【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考点】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人,古代著名哲学家,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好友。惠施口才很好,与人辩论了一辈子。游于濠梁之上这是状语后置句,理解为“于濠梁之上游”,译为“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濠梁:濠水上的桥。濠:读作ho,水名,译为“濠水”。【原文】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译文】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

2、的快乐。”【考点】鲦鱼一种白色小鱼。鲦:读作tio。从容悠闲自得。成语“从容不迫”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是鱼之乐也这是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译为“这是鱼的快乐”。是:代词,意思是“这”。【原文】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鱼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鱼”。子:对人的尊称,译为“你”或“您”。安知鱼之乐这是反问句,译为“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意思是“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安知:意思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安”是表示反问语气的副词,译为“怎么”“哪里”。【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译文】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考点】子非我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你不是我”。庄子在这里顺着对方的逻辑来说,意思是: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你不是我,也就不知道我是不是知道鱼的快乐。【原文】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考点】我非子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判断,译为“我不是你”。固不知子固然不知道你。固:副词,表示强调,可以译为“固然”“确实”。子固非鱼也这是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性

4、判断,译为“你本来就不是鱼”。固:副词,本来。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全:完全,完备,这里是指“完全确定”。这里,惠子先承认了“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然后,也说明庄子确实是“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样看来,庄子是输给了惠子。但庄子没有就此罢休。【原文】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子说:“请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考点】请循其本请让我们顺着话题的

5、本源。请:表示尊敬,请让(我们)。循:顺着,追溯。其:代词,代“话题”。本:本源,最初。汝安知鱼乐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注意“安”的理解,古代的“安”既可以表示反问语气,也可以表示疑问语气,这里的“安知”就是表示疑问语气的,意思是“在哪里知道的”,这才有了下文的“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的回答。显然,庄子利用“安”的不同含义作出了符合自己的理解。庄子采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把话题转到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来了。既已已经。既:已经。知之濠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知之于濠上”,译为“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之:代词,代“鱼乐”。注意:在文中结尾处,庄子的回答似乎没有什么道理,也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我知之

6、濠上”的言外之意是,他认为自己是知道鱼的快乐的。庄子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呢?这其实是“物我合一”心境的反映,因为是物我合一,所以庄子能感受到鱼的快乐。二、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考点】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肉菜。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可译为“菜肴”或“肉菜”。不知其旨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形容词,达到极点。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处。善:名词,好处,优点。开头两个分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以不吃“嘉肴”就不知道味

7、美来作比,接着就引出再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由此引出下面“教学相长”的中心观点。【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考点】是故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因此,所以。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这样以后。然:代词,这样。知困知道困惑。困:形容词,困惑。这一句指出“学”与“教”后才能知道不足,包含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考点】自反自我反

8、省。反:反思,反省。自强自我勉励。强:读作qing,勉励。这一句进一步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考点】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长:读作zhng,动词,增长,增加,促进。这一句得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互相促进。【原文】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考点】兑命兑(yu)命是尚书中的一篇,即说(yu)命。兑:同“说”,读作yu,是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

9、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同“斆”,读作xio,意思是“教导”。学半:学习的一半。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用“之”表示,“此之谓”理解为“谓此”,意思是“说这个”,代词“此”是动词“谓”的宾语,在句中用“之”将其提前了。其:语气副词,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大概”。乎:语气助词,译为“吧”。最后一句,引用尚书中的话作结,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引用名言来论证,这叫“引证法”。三、大道之行也【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考点】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行施行。为读作wi,意

10、思是“是”,表示判断。【原文】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考点】选贤与能这里采用“互文”修辞,理解为“选与贤能”,即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与:读作j,同“举”,选举,推举。贤:品德高尚,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品德高尚的人。能:才干出众,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有才干的人。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信:诚信,信用。修:培养。睦:和睦。【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善终的

11、保障,壮年人有发挥才能的场所,儿童有成长的条件,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考点】故连词,所以,因此。不独不只。独:只,仅仅。亲其亲敬爱自己的父母。第一个“亲”用作动词,属于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亲”;第二个“亲”是名词,指父母。子其子疼爱自己的子女。第一个“子”用作动词,属于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子”;第二个“子”是名词,指子女。老有所终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所终: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做“有”的宾语。壮有所用壮年人有发挥才能的地方,意思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壮:形容词用作名

12、词,壮年人。所用: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做“有”的宾语。幼有所长儿童有成长的条件。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所长: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指成长的条件。长:读作zhng,成长。矜读作gun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分读作fn,职分,职守。归女子出嫁。诗经中有个著名的例句“之子于归”,意思是“这位姑娘要出嫁”。【原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译文】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考点】货恶其弃于地财物

13、,厌恶把它扔在地上。货:财物。恶:读作w,厌恶。于:介词,在。不必不一定。必:一定。出于身从自己身上出。于:介词,从。藏于己藏在自己家中,意思是据为己有。于:介词,在。为己为了自己(获利)。为:介词,为了。【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所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搞阴谋),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的现象)就不会产生,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做“大同”社会。【考点】是故所以,因此。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兴:兴起,发生。乱贼作乱害人。贼:伤害,害人。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闭关门,用门闩插上。是谓大同这叫做“

14、大同”。是:这。谓:叫做。大同:儒家提出的最高的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四、礼记檀弓故事二则(一)孔子过泰山侧【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释】1.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手扶车前横木”。这里的“式”是一种表示敬意的动作,两手扶在车前横木上,身体站立注意地听着。曹刿论战(九年级下册)中有“登轼而望之”,就是指“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2.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

15、由,字子路。舅:丈夫的父亲。3.一似:确实像是。一:副词,的确,实在。唐代诗僧景云画松: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4.重:读作zhng,副词,很。5.舅:古称丈夫的父亲,此处可译为“公公”。6.死焉:死于虎,意思是被老虎所害。焉:兼词,兼指“于之”,即前面所说的“于虎”。7.何为:为什么。为:读作wi。8.苛政:苛刻的赋税。9.小子: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可译为“年轻人”。10.识之:记住这件事。识:读作zh,同“志”,动词,记住。之:代词,代指妇人悲惨境遇的事。【译文】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扶着车前横木听着。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实在像是遇上很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