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隆中对》说课稿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52607658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隆中对》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隆中对》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隆中对》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隆中对》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隆中对》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隆中对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隆中对,它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下面,我就六个方面展开说课。先看第一部分:本课的地位。隆中对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这篇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它的核心部分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这篇对策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战略形势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还可以为下一课出师表的学习垫定基础。下面说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积累

2、过一些文言虚词,如:以、之、其、因、于、而等;实词也有一定量的积累,但其掌握不够牢固。一般同学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言语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能基本翻译距今较近的文章,但对于隆中对距今年代更远的文章,学生在学习时字音认读尚有一定难度,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更存在难度。接下来说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及确定: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这个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完成的,所以教学重点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及确立:作者始终围绕着诸葛亮对策这个中心思想,围绕着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结

3、构布局为清晰十分严谨,这是学生学习全文的一个关键,更是一个难点。接着看第四部分:学法。九年级学生已完全具备搜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综合能力,但如何更好地解决调动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制定如下学法指导:1、将课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网络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形成对三国文化的初步感知。2、将语文学习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学习本课将文史结合起来势在必行。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再到西晋统一天下的这段历史应在课文当中有所体现。第五部分,说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先通过三国演义主题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再出示三国挂图分析形势,导入新课。

4、2、通读课文,读通课文。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或齐读,或默读,将生字词意义,疑难语句的学习权交给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决,个别示范等多种形式并举,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初步感知,互动感悟。我依据学生自己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记,获取阅读本文的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然后把阅读所得在全班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

5、时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尤其是对诸葛这一人物的分析就是师生互动的结晶。、研读“对策”,角色演读。我针对学习重难点,找到局部突破口“隆中对策”进行引导分析,采用角色演读的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文言字词句含义理解的检查。在这环节中使用大屏幕展示重点问题,使教学生动形象,也可加深印象,更好地进行赏析。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呢?(2)是如何让刘备折服的呢?(重点突破)(3)诸葛亮对策,为什么还写徐庶、关羽、张飞?5、我评“对策”,拓展思维。为使学生能主动探究的学习,我设计迁移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以便能正确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第六部分,教学反思。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注入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了以活动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学习,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文言文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演中品,在评中发展自己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