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35259927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制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不要让追求之舟停靠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导语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制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不要让追求之舟停靠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2021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格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平安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

3、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 (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4、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4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2)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汲取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b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

5、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洁的形式。 (3)大气的水平运动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a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b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2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a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b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6、到海陆的气压分布a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凹凸气压中心,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7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b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西北风严寒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东北风平坦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a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

7、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把握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把握之下,盛行上升气流,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侧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潮湿。全年盛行西风。分布于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把握,气流下沉;冬季受西风带把握。分布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补充:在高气压,信风和极地风带把握下,干旱;在低气压和盛行西风带把握下,潮湿 3常见天气系统 (1)锋与天气a气团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b冷锋和暖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前单

8、一气团把握,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例如:冬季春大风、寒潮、沙尘暴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把握,低温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例如:春、夏南方降水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旋:低气压(中心低,四面高),四面对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运动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中心高,四面低),中心向四面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下沉,多晴朗、干燥天气 4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

9、多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危害:海平面上升,沉没陆地转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纳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b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

10、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 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淌。b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减湿作用。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c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

11、,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d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进展。 (3)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

12、的持续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气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凹凸不平和海陆变迁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积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

13、积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2山地的形成 (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内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b断块山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用。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断层处往往

14、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断层处岩石破裂,易受侵蚀作用。c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成本高,工程难度大。a运输线路结构: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c线路延长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3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与积累地貌a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以河谷为例)b河流积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冲积平原为例)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

15、了有利的条件:a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b便捷的对外联系和运输c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2)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转变。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为基础,呈纬向带状分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为基础,呈经向带状分布。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