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5259782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州区2023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生物试卷1. 假如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生命诞生在凌晨3点后,8点多产生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而人类出现在最后1分钟。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蓝细菌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 细菌进化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C. 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D. 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协同进化历程【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详解】A、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A错误;B、细菌进化的原材料来自于基因

2、突变,B错误;C、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原核生物,其细胞内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历程,D正确。故选D。2. 下图为某种物质分泌过程的透射电镜照片,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过程不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B. 该过程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该过程会导致某些生物膜成分的更新D. 突触前膜以图示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答案】A【解析】【分析】胞吞、胞吐一般是大分子颗粒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的神经递质也通过胞吐释放。【详解】A、胞吐过程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A错误;B、该过程中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具有

3、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后,囊泡膜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导致细胞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D、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可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A。3. 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清除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甲醛污染,具体过程如图(其中Hu6P、Ru5P是中间产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碳元素转移路径B. 甲醛可作为碳源参与常春藤的光合作用C. 常春藤分解甲醛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D. 常春藤光合作用强度与甲醛浓度成正比【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

4、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详解】A、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稀有稳定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故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碳元素转移路径例如14C,A正确;B、据图可知,甲醛经过图示过程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供给常春藤的光合作用,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常春藤分解甲醛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

5、基质,所以分解甲醛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C正确;D、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清除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甲醛污染,不能判断常春藤光合作用强度与甲醛浓度成正比,D错误。故选D。4. SRY基因是人类男性性别决定基因,在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过程中,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SRY基因可发生交换B.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可观察到46条染色体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染色体分离D.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产生2种精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详解】A、SRY基因是人类男性性别

6、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SRY基因不会发生交换,A错误;B、人类原始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可观察到46条染色体,B正确;C、X和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染色体分离,C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形成2种成熟生殖细胞,D正确。故选A。5. 进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后,对实验操作及结果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归纳总结,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实验操作目的或结果用同时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标记噬

7、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实验中搅拌不充分35S标记组的沉淀物放射性偏高培养的时间过长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偏高35S标记组和32P标记组相互对照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A错误;B、正常情况下,35S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较高,沉淀物

8、放射性较低,若搅拌不充分,则含35S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进入沉淀物,使沉淀物放射性偏高,B正确;C、正常情况下,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放射性较低,沉淀物放射性较高,若培养的时间过长,则含32P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细胞内释放出来,离心后进入上清液,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C正确;D、35S标记组和32P标记组因放射性元素标记噬菌体的部位不同,可以相互对照,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A。6. 某遗传病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当个体携带含突变基因的线粒体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会表现出典型症状。下图为某家族系谱,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疾病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B. 该疾病在女性中

9、的发病率高于男性C. 1与正常男子结婚,子女一定患病D. 1携带的突变基因来自于1【答案】D【解析】【分析】母系遗传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子一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母系遗传是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征。 线粒体DNA只通过卵细胞将其中的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使得子代中线粒体DNA序列和母亲一致。【详解】A.该遗传病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通过卵细胞将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子代的表现都与母亲相同,该病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A错误;B.若母亲带有致病基因,会传给所有的子代,男女发病率一样,B错误;C.1与正常男子结婚,致病基因会传给子女,根据题意“当个体携带含突变基因线

10、粒体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会表现出典型症状”,子代不一定患病,可能是携带者,C错误;D.根据母系遗传的特点,1携带的突变基因来自于她的母亲II2,II2的突变基因又是来自于她的母亲1,D正确;故选D。7. 受精前隔离是指隔离发生在生物交配受精以前,包括时间、空间、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隔离。现有菊科植物的两个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在自然状态下,前者在夏季开花,后者在早春开花,不能正常杂交繁殖后代。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地理隔离属于受精前隔离的范畴B. 受精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开花季节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

11、性形成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选择的方向是不同的,不同的选择方向形成不同的生物类型,最后形成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种,其基因库中的基因组成也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详解】A、受精前隔离是指隔离发生在生物交配受精以前,包括时间、空间、生物的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隔离。因此地理隔离属于受精前隔离范畴,A正确;B、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C、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开花季节不同,C正确;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

12、差异,D正确。故选B。8.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损伤,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站立行走不稳B. 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高热C.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D.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时,患者可能瘫痪【答案】C【解析】【分析】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

13、的总枢纽。【详解】A、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可以维持身体平衡,损伤发生在小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站立行走不稳,A正确;B、下丘脑是生物的体温调节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高热,B正确;C、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能听、读、写,不能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但是发声的部位没有问题,所以仍然能发出声音,C错误;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高级神经中枢会对低级神经中枢控制,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时,患者可能瘫痪,D正确。故选C。9. 2023年春季,甲流席卷全国,下列关于甲型流感病毒及疫情防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甲流患者的典型症状为高热,可通过体温测量

14、初步排查潜在感染者B.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C. 已免疫的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通过吞噬、消化甲型流感病毒而保护机体D. 流感病毒感染后,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相应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而通常甲流患者的典型症状为高热,因此可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潜在感染者,A正确;B、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刺激机体发

15、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B正确;C、已免疫的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等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D、流感病毒感染后,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D正确。故选C。10. 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顶端,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角),测量数据如下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分组甲乙左右角/度20.49.0kA. 该实验可增加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组作为空白对照组B.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 角形成原因是胚芽鞘切段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更快D. 乙图右侧琼脂块生长素含量与左侧基本相同,k约等于9.0【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