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阿拉善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258950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内蒙古阿拉善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内蒙古阿拉善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内蒙古阿拉善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内蒙古阿拉善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内蒙古阿拉善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内蒙古阿拉善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内蒙古阿拉善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祝你考试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2019年内蒙古阿拉善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战国时期,思想领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建立中央权统治的思想派别是()A. 墨家B. 儒家C. 道家D. 法家2. 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那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期史实西汉归属会稽郡,称夷洲三国时期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隋朝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A. 新疆B. 南海C. 台湾D. 西藏3.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

2、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 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B.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C.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D. 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4. 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B.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C.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 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5.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德国闪击波兰D. 日本偷袭珍珠港6. 14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新

3、文化运动。并逐渐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国家。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A.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B.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C. 处于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D. 具备多样化的人才结构7.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做的有价镇的探索是()A. 实施新经济政策B. 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C. 颁布苏联新宪法D. 开展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8. 据图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A. 工厂制度日趋完善B.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D.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9.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据此可

4、知,罗斯福新政()A. 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B.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C. 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D. 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0.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A. 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B. 推动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 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D. 消除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

5、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材料二: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从1980年起,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经验。 材料三: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中日文化交流的两个史实加以说

6、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读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几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各反映了什么史实。并归纳这些史实共同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概括

7、建国初期社会变革在经济上的表现。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重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绕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 材料二: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获得发展,而西欧联合的关键是法德两个国家实现和解。1950年,法国外交都长舒曼提出“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一处,这个计划得到了德国的支持。根据材料一,说明法德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德两国在一战前后对立的表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和解的方式并分

8、析对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案1.D2.C3.D4.A5.A6.B7.A8.C9.C10.B11.(1)原因:社会经济繁荣;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史实:日本政府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作用:经济特区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打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 (3)时代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等。12.(1)史实:图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图3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建立。共同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2)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的建立。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表现: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13.(1)根源:争夺煤铁资源。对立表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抗;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战后法国参与签订惩罚德国的凡尔赛条约。 (2)方式:经济合作(经济利益绑定,煤钢联营)。作用: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随着欧洲各国合作的不断加强。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