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258936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祝你考试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菡萏(hn dn) 涎(xin)水 黝(yu)黑 为虎作伥(chng)B. 恣睢(z su) 驾驭(y) 眼睑(jin) 面面相觑(q)C. 羁绊(j pn) 寒噤(jn) 娉(png)婷 瞠(chng)目结舌D. 褴褛(ln 1) 汲(j)取 狡黠(xi) 既往不咎(ji)【答案】B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部署 松驰 别出心裁 再接再厉B. 震撼 取缔 谈笑风

2、生 破斧沉舟C. 遐想 云霄 出人头地 披星戴月D. 脸颊 哂笑 委屈求全 粗制滥造【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回首初中生活,同学们之间相敬如宾,坦诚相待,想起来真让人留恋。B. 面对中高考改革的新挑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应未雨绸缪。C. 漫步语文世界,你会遇见波涛喧腾的大海,还会遇见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D. 全市许多学校纷纷组织以“拥抱自然,感悟人生”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其势头如雨后春笋。【答案】A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常读美文经典,可以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 “天地英雄气,千秋侠骨情”,富有传奇色彩的金庸先生让我们为之折

3、服。C. 随着巴人文化艺术节的举办,使巴人文化元素在城市空间得到了较好展示。D. 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源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答案】B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B.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儿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C.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来紫藤萝花香气扑鼻,

4、轻柔缥缈)D. 我和书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气势,表现了“我”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抒发了对书的喜爱之情)【答案】D6.下列有关语法知识的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句子加点的词都是代词)B. “热爱祖国”“敬畏生命”“不忘初心”(三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C.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句中偏正短语“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作主语)D. “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此句是假设复句)【答案】D7.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常以“加冠”“而立

5、”“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B.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历史,烽烟指战争,桃李指学生,须眉指女子,手足指兄弟,伉俪指夫妻等。C. 成语“诲人不倦”“刮目相待”“扑绷迷离”分别出自于论语十二章,孙权劝学、木兰诗。D.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子夜等。【答案】B8.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6、。”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A. B. C. D. 【答案】C9.“增强文化自信,筑牢文化之魂”,某班开展以“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1)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请列举你身边的两处或两种文化遗产。(如: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民俗活动和礼仪、传统表演艺术等)(2)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正不断遭到破坏,许多重要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失传,请你谈谈其破坏的主要因素。(至少两点)(3

7、)作为青少年,正确理解和保护文化遗产重任在肩,请你就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至少两点)【答案】(1)示例:南龛石窟、恩阳古镇、十六登高、剪纸、皮影戏(2)示例:战争、都市化、环境污染、乱扔乱丢、随地吐痰、过度开发、洪水、风蚀、干旱、地震、其他灾害(3)示例:利用网络、书刊、媒体进行文化遗产教育。政府落实经费保障。从自身做起,规范行为10.按要求填写古诗文中的句子。(1)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兼葭萋萋,_。(诗经蒹葭)(3)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苏轼定风波)(5)出师表中“_,_”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

8、致。(6)“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时代骄子应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不由得想起了李白在行路难中“_,_”的坚定信念。【答案】 (1). (1)采菊东篱下 (2). (2)白露未晞 (3). (3)晓镜但愁云鬓改 (4).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 (5)陟罚臧否 (6). 不宜异同 (7). (6)长风破浪会有时 (8). 直挂云帆济沧海11.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拟,打算。(1)请结合诗意从修辞角度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答案】(1)运用拟人,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2)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惬意和真情。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或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

10、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注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12. 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两处)。吉 安 刘 公 宣 代 戍 于 京 师 龙 骧 卫1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右备容臭( )(

11、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师惊异之( )(4)及启封( )14.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衾拥覆/以语使B. 久而乃和/乃公也C. 当余之从师也/谓必山林老儒之作D. 足肤皲裂而不知/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15. 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16. 甲、乙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12. 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 13. (1). (1)气味,这里指香气 (2). (2)通“披”,穿 (3). (3)对感到惊奇 (4). (4)等到 14. B 15. (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

12、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日夜在马棚里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这件事。 16. 宋濂和刘宣两人都专注勤奋,刻苦读书,终成大器。如甲文中“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谷中”,乙文中“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悠悠艾叶香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氯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

13、,“滴答”一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田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站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

14、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