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258722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祝你考试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点:半坡居民。解题思路:依据题干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会烧制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故C符合题意;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排除B;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排除D。故选C。2.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下列不属

2、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A. 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B.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D. 诸子百家,思想大争鸣【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是从商朝开始的,春秋战国是东周时期,A符合题意,故选A;BCD都是春秋战国时出现的社会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3. 隋、唐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下列发生于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是A. 玄奘西行B. 鉴真东渡C. 唐蕃和亲D. “遗唐使来华【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与天竺即今天的印度,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

3、奘前往天竺取经,经历艰难险阻,四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在天竺遍访名寺,研究佛法。10多年后携带大量的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珍贵文献,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A正确;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B排除;唐蕃和亲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C排除;“遗唐使”来华反映的中日两国的交往。D排除;故选A。4.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表述正确的是A. 春秋之际名医扁鹊著有伤寒杂病论B. 张忡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C. 名医华佗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D.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药物学巨

4、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所以D项符合题意;伤寒杂病论是由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的,而不是扁鹊,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东汉末年的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发明了“麻沸散”,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所以B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点睛】5. 诗史一体,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两首诗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诗歌甲诗歌乙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春愁难遣强看山,往

5、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A. 甲:南京条约乙:天津条约B. 甲:天津条约乙:马关条约C. 甲:南京条约乙:马关条约D. 甲:南京条约乙:北京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诗歌甲“海边五口又通商”“问君港岛可曾留”可知反映是南京条约,据所学,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等;诗歌乙“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等给日本。C正确;天津条约增开了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没有涉及到割地,AB排除;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排除;故选C。6.

6、阅读文本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文本中,阐违了“中国抗日故争胜利的原因”的语句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是因为,全民族团结和共同抗战,是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故符合题意;是抗日战争的意义,故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7. 有学者认为,只有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根据该观点,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标志是A. 中华民国的建立B. 新中国的成立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

7、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踏上民族复兴的征程,故B符合题意;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国仍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故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C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在开发大庆油田的会战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的是A. 雷锋B. 王进喜C. 焦裕禄D. 邓稼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王进喜在开发大庆油田的会战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

8、“铁人”,故B符合题意;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9.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某项决议通过后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提出B.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71年10月25日”及“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

9、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召开,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C项正确;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错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B项错误;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项错误;故选C。10.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 “小国寡民”是古代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B. 伯里克利主政时雅典奴隶、妇女享有政治权利C. 十二铜表法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D.

10、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扩大了公民的权利,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利,B符合题意;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所以D项不符合题

11、意;故本题答案为B。【点睛】11. 对下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伦敦世博会上的展品还有内燃机、小汽车和飞机B. 法国巴黎世博会上与电有关的展品是瓦特发明的C. 两次世博会的展品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 表中所列世博会展品是新发明和技术革新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根据时间和展品可知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新动力蒸汽机,以蒸汽机为动力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1900年巴黎世纪回眸世博会”可知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

12、力作为一种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出现了新发明发电机、发报机、电影等。可见表格两次世博会展出的都是新发明、新技术产物。D正确;C排除;伦敦世博会展出的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内燃机、小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A排除;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瓦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者,改进了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B排除;故选D。12.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同年8月上旬,苏联履行其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承诺,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该国际会议是A. 巴黎和会B. 开罗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万隆会议【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

13、题干“同年8月上旬,苏联履行其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承诺,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可知该国际会议规定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对日作战的内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C正确;巴黎和会主要是战胜的协约国瓜分德国等战败国的会议,A排除;开罗会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B排除;万隆会议召开在1955年,发生在题干事件之后,D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13. 材料解析题中国古代的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既反映了时代特色,又蕴含着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阅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划了。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摘编自卜完群春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材料三 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人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能开了入仕的大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四 明太祖朱元璋全面

15、改革官制简表材料五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西藏地区,清廷的统治者们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更像样的中央政府”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衔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郡县制度”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2)列举材料二中汉武帝“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措施。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文化上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3)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选官制度的创立有何历史意义?(4)阅读材料四,指出材料四表中的“行省”最早出现于哪一封建王朝?写出表中A处指代的相关内容。(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廷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而采取的措施一例。【答案】(1)御史大夫。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