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阜阳中考生物真题(含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257384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安徽阜阳中考生物真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安徽阜阳中考生物真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安徽阜阳中考生物真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安徽阜阳中考生物真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安徽阜阳中考生物真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安徽阜阳中考生物真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安徽阜阳中考生物真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祝你考试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2019年安徽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如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A细胞膜B细胞质C线粒体D细胞核【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解答即可。【解答】解:A、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A符合题意;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C、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

2、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C不符合题意;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分)玉米田中有杂草,有玉米螟等害虫,还有以害虫为食的天敌。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玉米是生产者B杂草和玉米之间是竞争关系C玉米螟和它的天敌之间是捕食关系D玉米田中物种少,自我调节能力强【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

3、)、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解答即可。【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中玉米是生产者,A正确;B、杂草和玉米,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C、玉米螟和它的天敌之间是捕食关系,C正确;D、玉米田中物种少,自我调节能力弱,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等知识的理解及运用。3(2分)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经传粉受精后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ABCD【分析】中花瓣,柱头,子房,雄蕊,结合题意答题。【解答】

4、解:一朵花传粉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故选:D。【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4(2分)经化验发现,某肾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较多的蛋白质。可初步判断,该患者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集合管【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解答】解: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5、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滤过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血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导致的。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脏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5(2分)当同学看到废弃的食品袋等垃圾时,将其捡

6、起并放入分类垃圾桶中。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D脊髓【分析】反射弧是由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其中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能传入神经冲动,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产生新的冲动,传出神经能传出神经冲动,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做出反应。【解答】解:小李在操场上看到一片废纸,他捡起后扔进垃圾桶。控制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故选:A。【点评】考查了脊髓和脑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是解题关键。6(2分)昆虫是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的节肢动物。如图图示的动物中,

7、属于昆虫的是()【分析】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的特征都属于昆虫,据此答题。【解答】解:A、蜘蛛有四对步足,属于节肢动物的蛛形纲;B、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有2对翅,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C、蚯蚓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D、蜈蚣有多对足,属于节肢动物的多足纲。故选:B。【点评】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和节肢动物的特征,为基础题目。7(2分)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既有先天性行为,又有学习行为,这些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B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C学习行为

8、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D学习行为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解答】解:A、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没有先天性行为,动物不可能生存,A正确;B、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因此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和繁殖的基础,B正确;C、动物的学习行为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甚至消失,而不是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C错误;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

9、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8(2分)鲨鱼和鲸都生活在海洋中。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鳃呼吸B体温恒定C都有脊柱D胎生哺乳【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解答】解:鲨鱼生活在海洋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卵生,属于鱼类;鲸生活在海洋中,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胎生,属于哺乳

10、动物。鲨鱼和鲸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故选:C。【点评】掌握鱼类和哺乳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9(2分)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鲤鱼的受精卵内,培育成胖鲤鱼。这一过程中,科学家利用的生物技术是()A组织培养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克隆技术【分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解答】解: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通过生物技术转入鲤鱼的受精卵里,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鲤鱼。胖鲤鱼的培育主要应用了转基因技术。故选:C。【点评】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

11、展,已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转基因技术就是人们研究的成果。10(2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准备以蝌蚪为实验材料,探究甲状腺激素在动物发育中的作用。下列是同学在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时的发言,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蝌蚪应大小相同B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温、水质及饵料等条件应一致C每组用一只蝌蚪进行一次实验,就可获得可靠的结果D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将实验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分析】为了要得到可靠的定量的比较,所以要进行测量,一般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解答】解:A、实验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蝌蚪应大小相同,正确; B、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温、水质及饵料等条件应一致,正确;C、本实验的不足之

12、处是用一只蝌蚪进行一次实验,这样的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不能令人信服,错误。D、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将实验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正确;故选:C。【点评】熟记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5分)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如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叶上、下表皮无色透明,利于透光;表皮上分布的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气体交换的“门户”。叶脉有运输和支持功能。(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

13、存了能量的有机物,这不仅满足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3)应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写出两点即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分析】(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即可。【解答】解:(1)叶上、下表皮无色透明,利于透光;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

14、,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这不仅满足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3)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故答案为:(1)气孔;(2)光能;食物链;(3)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点评】掌握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5、。12(5分)如图是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及物质在体内运输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进入体内;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2)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最终进入线粒体中被利用。(3)上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统一,这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分析】人体的各个系统既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又不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功能,例如人在运动时,需要呼吸、循环、排泄等器官系统的相互配合、协调活动。【解答】解:(1)食物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进入体内;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2)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最终在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被利用。(3)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也需要统一协调。这些都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故答案为:(1)消化;呼吸(2)循环;线粒体(3)神经【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