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陕西省咸阳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5257381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陕西省咸阳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陕西省咸阳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陕西省咸阳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陕西省咸阳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陕西省咸阳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陕西省咸阳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陕西省咸阳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祝你考试拿高分,鲤鱼跳龙门!加油!2018陕西省咸阳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出现盛世 对外开放 使用火药国家统一 商业繁荣 科技领先政权并立 贸易发达 发明司南强化皇权 闭关锁国 科技落后A B C D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3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

2、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如图所示。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战略反攻开始国民党政权覆灭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三军会师长征胜利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A B C D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据此回答4-5题。4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C传人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D开始机器

3、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5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A君主权力受限 B文艺复兴深入 C工业革命展开 D社会经济衰退6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

4、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二、非选择题7(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京师立学校,又令郡县推举孝廉、茂才,供朝廷选用。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要做官非学儒不可,士人都变成儒生了。京师的学校(太学)五经博士当教官,有正式学生五十人,叫做博士弟子,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名额不定。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一次,考上、中等的给官做,考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做地方官府的卒史,取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

5、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逮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1)图A中孔子言论体现“ ”的学说,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孔子到孟子,大体经历了五代,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和正气,如教材中“ “。孔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 。图B孟子言论被后世凝

6、练为 ,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人民而英勇无畏、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小题计分)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作用。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哪些?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8(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大”何时在图A处继续举行?依据材料一,对“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

7、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一结论加以说明。(2)共产党宣言是为哪一组织撰写的革命纲领?材料二图A中马克思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分别是如何实践发展的?图B中观点邓小平是如何在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中实践的?(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9(11分)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走向一体化的世界”为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一体化的历程】材料一材料二 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折除各国关税壁垒,取消英帝国特惠制,希望打进英联邦广大市场之外,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头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谈

8、判于1933年11月8日至16日在华盛顿举行11月16日夜,罗斯福和季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王绳祖国际关系史【一体化与中国】材料三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做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一体化新动态】材料四 乔布斯参加的最后一次政府活动是奥巴马主

9、办的宴会。出席宴会的都是美国制造业巨头,总的目的是动员他们把制造业搬回美国。席间各巨头纷纷陈述意见和建议,唯有乔布斯一言不发。奥巴马忍不住问他;“究竟需要什么条件你才肯回来?”乔布斯一句话把他呛住:“回不来了。”(1)对哥伦布发现的航线做出完整表述。材料一中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A是何史实?按照B的表述方式,对C史实做出完整表述。(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3)在材料三所述事件中,哪一事件标志着近代中国被迫一体化?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欧洲推行的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4)材料四图文体现出一体化进程

10、中的新动态是什么?分析出现新动态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对美国近期挑起中美经贸争端而采取贸易保护的做法加以评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出现盛世 对外开放 使用火药国家统一 商业繁荣 科技领先政权并立 贸易发达 发明司南强化皇权 闭关锁国 科技落后A B C D【知识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历史文化常识【思路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注意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示意图。【解答过程】从题目给出的示意图可以明显看到处与辽、西夏和金这个政权并立,故国家统

11、一的表述是错误的;处与金并立,时间处于11世纪至13世纪,可知它代表的政权是南宋,而司南是汉代发明的,故发明司南的表述是错误的;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故选:D。【总结归纳】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知识考点】戊戌变法【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戊戌

12、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解答过程】材料中“谈及西学新法者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些关键信息表明了维新变法已经发生并且失败,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顽固势力的反扑。故选:C。【总结归纳】理解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要求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这些思想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体现了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3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如图所示。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战略反攻开始国民党政权覆灭

13、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三军会师长征胜利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A B C D【知识考点】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百团大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重点掌握南昌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南京、三大战役、会宁会师、百团大战发生的时间的相关史实。【解答过程】观察题干图片和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1947年6月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战略反攻的开始;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覆灭;1948年11月-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的胜利,为渡江作战奠定

14、基础;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三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1940年8月的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符合题意。故选:D。【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南京、三大战役、会宁会师、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据此回答4-5题。4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C传人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知识考点】辛亥革命;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社会习俗变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到来,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古老的中国发生着艰难的改变。【解答过程】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