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考前速背【必修二】核心知识点-2023年高中地理合格考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35256576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考前速背【必修二】核心知识点-2023年高中地理合格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2+考前速背【必修二】核心知识点-2023年高中地理合格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2+考前速背【必修二】核心知识点-2023年高中地理合格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2+考前速背【必修二】核心知识点-2023年高中地理合格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2+考前速背【必修二】核心知识点-2023年高中地理合格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考前速背【必修二】核心知识点-2023年高中地理合格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考前速背【必修二】核心知识点-2023年高中地理合格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籍02 考前速背【必修二】核心知识点主题01 人口分布1.通常情况下,内陆地区、海拔高的山地高原地区、气候干旱、寒冷地区、水资源缺乏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稀疏。2.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四地人口密集的共同原因有地处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位于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贸易繁忙,经济发达。3. 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亚洲,2022年底世界人口总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4.我国四川盆地和渭河平原虽地处内陆,但人口密集的原因是开发比较早,经济长期繁盛,。5. 我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极不平衡;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平原地区人

2、口多,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少;湿润地区人口多,干旱地区人口少。6. 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云南省腾冲”一线,“胡焕庸线”。主题 2 人口迁移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有: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 新西兰;非洲向美洲;亚洲向其他大洲迁移。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主要迁移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亚、非、拉地区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籍工人向西亚和北非的石油输出国迁移。4.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是从东部向中部、西部地区的迁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中、西部人口向沿海地区迁移。5. 人口迁入区因就业机

3、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生活条件更好,吸引人口迁入,因此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6. 战乱导致人口逃离家园、国家分裂后统一加强了人口迁移,属于政治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7. 宗教分歧、种族大屠杀等导致人口迁出,属于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8. 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的异常等引发的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环境因素引发人口迁移。主题 3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2.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工业化之前为人口低增长阶段,其特征是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 4.工业化初期为人口高增长阶段,其特征是高出生率, 死亡率快速下降,人

4、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为增长型人口金字塔。发达国家当时进入这个阶段,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5.工业化中后期为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其特征是出生率快速下降而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趋缓。发达国家当时进入这个阶段,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6.后工业化时期为人口低增长阶段,其特征是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趋于稳定或略有缩小,并出现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为缩减型人口金字塔。当前德国、瑞典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正处于这一阶段。中国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低,目前人口发展也处于这一阶段。7.常用年龄分组将人口划分为

5、少年儿童 (014岁)、劳动人口(156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三个组。8.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也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等问题。9.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开放程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 ,人均消费水平与承载力呈负相关。10. 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主题 4 城乡空间1.从单位土地利用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角度分析,城乡空间呈现以商业用地为中心,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依次环绕的土地利用同心环结构(也称同心圆结构)。2. 一般而言,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越便捷,地租就越高。3. 商业和商务活动可以创造高额利润,地租

6、支付能力强,在城市中心集聚形成商业用地。北京城市中心是紫禁城(故宫),是历史原因导致的。4. 商业用地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都是离城市中心越远、单位土地利用效益越低,其中下降速度最快的是商业用地。5. 大的城镇功能分区有商业区、商务区、 居民住宅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生态保育区。6. 城镇的商业区和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区,在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简称 CBD)是具有最高等级的商业商务功能,如上海陆家嘴、外滩和北外滩区域,就是上海的CBD。7. 城镇的居民住宅区(居住区)在城市中的分布具有遍在性特点,高档住宅区位于生态环境适宜、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8. 城镇的工业区分布在土地资源

7、相对充足、地价低、远离居住区、交通便利的郊区,河流下游向、盛行风的下风向。9. 城镇的文化教育区(文教区)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区或郊区。10. 城镇的生态保育区的作用有保育生态系统、净化自然环境和调节城市气候、游憩、健身和教育等社会生活综合效益,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空间,分布于城镇各地。11.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按土地利用强度,划分为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12.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按建成时间,划分为老城、新城。13. 城镇各类功能区之间有人流、物流、信息流,使得城市各功能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4. 在传统农业村中,最基本的空间单元是聚落(包括集镇和村庄)、田园。15.

8、乡村聚落的公共活动空间,在传统乡村聚落中,是家族祠堂(宗祠),在现代乡村聚落中,是广场、公园、礼堂。16.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社会和谐的宜居家园。主题 5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1.重庆的“山城”与“雾都”的城市景观反映的多雾的山地这一自然环境特点。2. 上海陆家嘴地区,从乡村景观变成现代的城市 CBD,说明同一地域的城乡景观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3. 物质文化直接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寒冷地区要保暖、炎热地区要散热、多雨地区要利于排水、湿润地区要隔潮通风。4. 非物质文化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例如,草原地区的民间艺术多具有豪放、粗犷的风格,而我国江南水

9、乡的民间艺术则具有细腻、柔美的特征。5. 在城镇空间布局上,我国古代都城的皇宫、地方政府的衙门,往往位于全城的中心位置, 既凸显着世俗权力的核心地位,也反映了儒家“择中立国” 的传统观念。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城镇中心,一般布局教堂,体现了社会宗教文化特征。6. 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北京传统民居,四周院墙围合、中间天井庭院,形成“外闭内敞”的平面格局;内宅中 “北屋为尊 , 两厢次之”等居住空间的分配,反映了传统儒学礼制的要求;而美国民居一般没有严实的围墙,建筑居中、绿地环绕,形成开敞的外部空间,从一个侧面 反映着海洋文化的“外向性”观念。主题 6 城镇化1. 衡量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是城镇

10、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 目前世界城镇化特点有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大城市越来越多、出现城市群、城镇化重心由法定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 城镇化过程划分为起步发展(初期 )、快速发展(中期 ) 、稳定发展(后期 ) 三个阶段。4. 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的城镇化率约为10%30%。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东南亚的柬埔寨、南亚的斯里兰卡等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该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城镇化速度较为缓慢,区域整体上在一个较长时期延续着传统的农业社会状态。5. 快速发展阶段的城镇化率约为30%70%。印度、中国和南非等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该阶段农业生产力进步显著,释放出大量农

11、村剩余劳动力;工业化进程明显加速, 推动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集聚。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比重也持续上升。6. 稳定发展阶段的城镇化率约为70%90%。德国、法国、 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镇就业人口,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趋于平衡,城镇化率增速趋缓或停滞,区域整体上实现了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这个过程中,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并释放出工业劳动力,与此同时,城镇服务消费需求仍在持续增长。这使得城镇化更多地表现为城镇内部人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并推动区域经济进入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12、主导的发展阶段。7. 城镇化的好处有集约利用资源、 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乡村发展。8. 城镇化促进着乡村振兴的表现有: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了乡村人口总量,客观上提高了乡村人均资源占有水平;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城市和城市群的人口越来越多,对乡村旅游休闲等生态服务产品提出更多的需求,相对提升了乡村的价值;城镇化过程推动了中心城市繁荣,加快了城市群发育,促使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格局的形成,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小镇和乡村的振兴。9. 城镇化给城镇带来的问题有住房困难、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治安恶化。10.城镇化给乡村带来的问题有人群老弱化、村庄空废化、水土污损化。主题 7 农业区位

13、1.农业区位自然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农业科技、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2. 气候中热量条件决定了农作物的类型、生长期、熟制。气候中的水分条件决定农作物的品种、农业生产部门。在湿润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林业,在干旱地区可发展畜牧业,在干旱但有水源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3. 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四川盆地的中性或弱碱性土壤适合水稻生长。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农业生产中可采用休耕、轮作等方式,防止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的流失。4.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机械化耕作,一般是理想的农耕区;坡度较大的山地,土层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耕种,一般适宜发

14、展林业或畜牧业。5. 种植农作物需要淡水,临近河流、靠近水源的地区,便于灌溉,较适宜种植业布局。 一些近海海域,可利用海水进行渔业养殖。6. 农业科技水平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些地区农业科技水平低,经营方式粗放,而在农业科技水平高的地区则更多使用农业机械。农业科技如温室栽培、喷灌滴灌、培育优良品种、冷藏保鲜等的应用,可以减轻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改变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业信息化、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大大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水平。7. 市场需求引导着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布局。例如在城市郊区耕地布局菜田、果园、花圃、禽畜和水产养殖场(城郊农业)等,而不是生产粮食,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

15、需要。8. 对需要保鲜的乳畜业、园艺业来说, 农产品基地一般布局在距离交通枢纽和交通干线较近的地方,以便将农产品及时运达市场。9.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对农业劳动力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少,对其质量的要求则越来越高。10. 政府通过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财政支持发展、调整农业结构等,促进农业发展。11. 美国位于东北五大湖沿岸地区的乳畜带区位条件有: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河湖众多,地形破碎,土层薄,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集,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大;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移民有饲养奶牛和种植牧草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劳动力素质高;高速公路、铁路密集,航空运输发达,交通快捷。主

16、题 8 工业区位1. 工业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能源、土地、环境、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政策等。随着科技进步,原料、能源、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力下降,市场、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增强。2. 劳动密集型工业分布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资源密集型工业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分布在科技水平高的地区。3.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区位分析:上海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位于郊区,环境洁净、地价低;邻近浦东国际机场,有高速公路相连接,交通快捷;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对高科技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大;有政府政策的支持。 4. 上海宝山钢铁厂的区位分析(1)有利条件:上海及其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钢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