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35255943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诗经两首-关雎》教学设计5-八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下语文关雎公开课教学实录案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5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诗意与诗情;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灵活方式引领学生朗读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诗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畅谈对诗歌的体会和感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遗产尤其是这些优秀诗歌的深厚感情;让学生在朗读、探究与赏析中得到一种审美的体验。教学重点 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联想中演绎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教学构思一 课前安排预习。老师指导:搜集整理与诗经有

2、关的资料。了解诗歌的“六义”说。这一内容通过课前预习解决。二 课堂教学导入:老师启发学生联想与爱情有关的诗句,由此导入课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播放录音,老师领读,分声部朗读等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寓诗于画。在朗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用手中的笔画出关雎一诗的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画面。在这样一种更为形象的画面中,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意境。感知内容。在老师的启发下, 小组内交流诗歌表现的故事及其传达出的感情,然后全班交流。演绎诗情,鉴赏诗歌。通过古今联想去解读关雎一诗的内容与情感:在从古到今的时间流程中去追寻诗句中所演绎的故事即读到诗句时在脑海中

3、浮想出与之相近的情节或故事。 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席慕容的爱情诗一棵开花的树,将它与课文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写法和情感有何异同。关雎课堂实录一 导入师:爱情是上帝赐予我们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有了爱,我们的心会变得充实而喜悦;因为爱,我们的生命也揉进了悲伤。于是,人世间上演了一幕幕爱的悲喜乐章。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有关爱情的诗句呢?生1:我知道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生2: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两句我很喜欢:“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师:多美的誓言!有补充的吗?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师: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停顿)爱

4、情是无比美好的,可它有时候又让人心酸,同学们,这样的感觉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就有了。让我们一同打开历史,去聆听一首缠绵悱恻的情歌。(板书关雎二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1、播放录音师:首先,让我们在朗读中去感受诗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文录音。大家拿好笔,边听边标注生字的读音,同时注意感受诗的语气和节奏。(在乐曲的衬托下,录音机里播放着录音。时而婉转悠长,时而昂扬喜悦。学生在书上注音,然后老师出示幻灯片正音。)2、教师领读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我读一句,同学们跟读一句。(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师:同学们,读了两遍以后,这首诗的内容及其传达的情感你们理解了吗?生:理解了大部分。有些地方

5、还不大懂。师:因为这是一首经典的古代诗歌,许多字的意思和今天都不一样。让我们先来扫清理解上的障碍吧,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以四人为一个小组,通过合作完成这一环节。(学生合作探究,解决疑难词句。)3、同学们,在诗中,主人公的心情可是时起时伏的,让我们合着这一韵律,分声部朗读来演绎这首诗。请一个同学来读前两句,为我们拉开序幕。女低音朗读三至六句,要出诗的辗转反侧的痛苦;男高音朗读后四句,传达出诗的喜庆气息。(分声部朗读诗歌。)三 寓诗于画师:王国维曾夸赞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有此可见,绝佳的诗、绝佳的画便该是二者的合二为一。听着这一句句诗,你是否在脑海中想象那一幅幅的画面呢?请同学们拿

6、起手中的画笔,把这首诗画出来,然后再把诗句题到你的作品中去。(学生画画,题诗,感受诗的画面美,意境美。然后现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再选出优秀的在班级交流。)四 内容感知师:通过刚才的环节,我相信同学们已经融入了诗句当中,和诗的情与景展开了一番对话。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生: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师(笑):很有概括性。具体点呢!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又追不到。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每天夜里都难以入睡。师:有补充吗?生:还有,在河洲上,一对关雎鸟一唱一和地鸣叫着,看起来应该很相亲相爱吧。师:同学们,诗中的鸟和人有什么共

7、同点吗?生:鸟的一唱一和与人的爱情应该是相通的吧。师:原本要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却要从景和物写起,自然地引发到人的情感和活动中。这中写法在诗经中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手法叫“兴”或“见物起兴”。同学们,就这首诗的内容,你们还有补充的吗?生:这个男主人公有点小聪明,他弹琴鼓瑟去接近那个女子,还敲着钟鼓让她快乐。师:那么,同学们,求之不得的男主人公真的得以接近那位女子了吗?请大家细细揣摩上文。“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些话在文章的内容安排上有何用意?请大家先在小组中讨论。前后四人一个小组。(学生讨论)师:有了结果了吗?生:诗的前面提到“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我们想:日有所思,夜

8、有所梦?因此我们小组认为,“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应该是男主人公梦到的情景。师:有不同的说法吗?生:我们小组认为是那个男的整天想入非非,最终产生了幻觉。师:是啊, “情到深处必生幻”嘛。“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些诗句暗示了下文都是诗人做的梦,是诗人产生的幻觉,是一个 男子“求之不得”时自然产生的美好心愿。五 古今联想,解读诗意师:心动追求辗转难眠产生幻觉,这一过程,组成了这个男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同学们,你们听过、见过这一幕幕情景在历史、在今天的重新上演吗?请用你的见闻去印证诗中的故事。生:老师,今天我们只谈爱情,不论政治好吗?师:好啊,请讲。生:窈窕淑女,的确是君子好逑。古往今来,留下了

9、多少这样的佳话,当然,也让多少曾经的英雄背负了几世的骂名。师:你能举几个例证吗?生:唐明皇不爱江山爱美人,集三千宠爱于杨玉环一身;明朝末年,名将吴三贵冲冠一怒为红颜,降了清朝。抛开历史的功过不说,难道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最好体现吗? 师: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好。对于这一点,同学们有补充的吗?生:老师,我的老家在成都。在那里,凤求凰的故事广为流传。师:你能向同学们讲一讲吗?生: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当时的大文豪司马相如追求寡妇卓文君,遭到卓文君的父亲激烈反对,司马相如只好带着卓文君私奔。但是两人都没有经济来源,夫妇二人一起开酒铺卖酒。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师:你的知识真丰富,请坐!同学

10、们,诗中的其他情景呢,你们听闻过吗?生(自编自唱):“相思是一种折磨人的东西。” 老师,我听过太多的人因为相思而晚上失眠。他们和诗中的男子一样饱尝着相思之苦。师:是啊!不同的年代,一样的情感。走过来的人说:那是一种甜蜜的痛苦。(停顿)同学们,见过“琴色友之”的情景吗?生:现在能谈琴鼓瑟的人比较少了。但是,我听已经工作的表姐说,她上大学时,学校的许多男的在追求女的的时候,时常抱着一个吉他在她们身边弹唱。想必他是从关雎的“琴瑟友之”中学到的吧。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闭目想想那种情景。那是怎样一种感觉?众学生:好浪漫啊!师:同学们,听闻过诗中“钟鼓乐之”的情景吗?生1:现在除了音乐会上,哪里还能见到

11、那种情景呀!生2:不,有的,现在还有许多乡村中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师:是吗?生:在结婚时,新郎迎娶新娘,会敲锣打鼓地去迎接她,场景非常热闹,那是他们生命中最快乐幸福的一天。师:是啊!现在的某些电视剧里都有这样的情景,同学们见过吗?生(异口同声):见过。师:多幸福的情景!生:只可惜,诗中的主人公只能在梦幻中去体会这样的幸福。老师,我记得你曾经给我们写过李后主的两句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关雎一诗虽然是喜庆的结局,但我能够看到男主人公心中的悲伤。师:你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深深打动了我,很棒!六 背诵全诗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让关雎中的故事在历史中、在今天重现了。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了

12、爱情的甜美与苦涩,相思的幸福与磨人,幻想的快乐与悲伤。贯穿于关雎一诗的,是男主人公的苦苦相思,辗转难眠。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师:同学们能背诵这首诗了吗?学生:(摇头)师:这首诗的思路是怎样的呢?生:开篇通过写关雎起兴,引出男女爱情。然后写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师:具体怎样写思念的呢?生:先写见到采荇菜的女子而心动,于是“寤寐求之”,然后写“求之不得”后的“寤寐思服”与 “辗转反侧”。最后写到男主人公的梦幻与心愿:“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顺着这个思路自由朗读课文,准备背诵。(师生齐背课文)课堂结束。七 作业 课外阅读席慕容的爱情诗一棵开花的树,将将它与诗经两首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写法和情感有何异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有关爱情的,学生本就比较喜爱,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努力,创造了一系列新颖的,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所以整节课上下来,是比较成功的。略加分析,本教案有如下可供鉴借的地方:朗读方式灵活多样,这让学生在朗读中感觉到新鲜活泼;把语文和美术糅合在了一起,让学生能走进诗的意境当中;古今联想拓展了学生的联想空间与幅度。总之,这是一篇颇受学生喜爱,方式上又能别出心裁的一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