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辅用房、4#食堂、门卫室--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5255723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7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教辅用房、4#食堂、门卫室--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3#教辅用房、4#食堂、门卫室--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3#教辅用房、4#食堂、门卫室--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3#教辅用房、4#食堂、门卫室--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3#教辅用房、4#食堂、门卫室--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教辅用房、4#食堂、门卫室--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教辅用房、4#食堂、门卫室--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项目名称改建公兴小学工程子项名称3#教辅用房、4#食堂、门卫室目 录1 项目概况11.1 总平面图21.2 三维视图32 计算依据43 参考标准44 计算原理44.1 风场计算域44.1.1 冬季工况风场计算域44.1.2 夏季工况风场计算域54.1.3 过渡季工况风场计算域64.2 网格划分64.3 边界条件84.3.1 入口与出口边界条件84.3.2 壁面边界条件94.4 湍流模型94.5 求解计算94.6 风速放大系数计算105 计算曲线116 结果分析126.1 冬季146.1.1 人行高度处风场分析146.1.2 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风压分析166.2 夏季186

2、.2.1 人行高度处风场分析186.2.2 外窗内外风压分析206.3 过渡季226.3.1 人行高度处风场分析226.3.2 外窗内外风压分析247 结论261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项目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24369.63,规划总建筑面积为8561.95,本次报审范围为新建建筑:3#教辅用房、4#食堂和门卫室。项目效果图如下所示:图1 项目效果图1.1 总平面图图 2 总平面图1.2 三维视图图 3 三维视图262 计算依据本项目主要参照资料为:1)成都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审查技术要点(2021版);2)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JGJ/T

3、 3092013;3) 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建筑专业设计图纸、设计效果图等图纸资料;4)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5) 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3 参考标准成都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审查技术要点(2021版)中第3.1.2.29条规定: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风,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高1.5m处风速小于5m/s,户外休息区、儿童娱乐区风速小于2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3分;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

4、大于5Pa ,得2分。2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3分;2) 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2分。4 计算原理4.1 风场计算域进行室外风场计算前,需要确定参与计算风场的大小,在流体力学中称为计算域,通常为一个包围建筑群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本项目的风场计算域信息如下:4.1.1 冬季工况风场计算域表 4.11 冬季工况风场计算域信息顺风方向尺寸(m)202宽度方向尺寸(m)202高度方向尺寸(m)65图 4.11 冬季工况风场计算域图示 4.1.2 夏季工况风场计算域表 4.12 夏季工况风场

5、计算域信息顺风方向尺寸(m)187宽度方向尺寸(m)186高度方向尺寸(m)68图 4.12 夏季工况风场计算域图示 4.1.3 过渡季工况风场计算域表 4.13 过渡季工况风场计算域信息顺风方向尺寸(m)189宽度方向尺寸(m)187高度方向尺寸(m)68图 4.13 过渡季工况风场计算域图示 注:不同季节因风向不同,为了最大限度反映项目周围区域风场特征,根据不同风向划定不同的计算域。4.2 网格划分网格划分决定着计算的精确程度并影响计算速度,网格太密会导致计算速度下降并浪费计算资源;网格太疏导致计算精度不足结果不够准确,合理的网格方案需要考虑对计算域中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网格方案。建筑周围

6、,远离建筑的区域,建筑物轮廓有明显的局部特征(如尖角,凹槽,凸起等细微的外装饰),贴近地面的区域,都需要采用不同的网格方案。下面为本项目所采用的加密方案:1)普通网格:指除靠近地面和建筑以外的网格,通常不需要特别加密处理l 分弧精度:对于有圆弧特征的建筑局部,把圆弧分解为线段时,弦到弧的最大距离;l 初始网格大小:初始化时候正交网格的大小,单位米(m);l 最小细分级数:初始网格至少细分的级数;l 最大细分级数:初始网格最多细分的级数;2)地面网格靠近建筑物的区域称为近场,远离建筑物的区域称为远场。近场的地面网格需要加密,对应地面细分级数较大;而远场地面对应网格较疏,地面细分级数较小。3)附面

7、层网格贴近地面/建筑壁面的空气流动,因为空气自身粘性而受到地面/建筑表面阻滞作用,紧贴地面/建筑壁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几乎为0,且速度随着与地面/建筑壁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使得靠近地面的一定厚度空气层的流速呈现梯度分布,最终达到主流速度,而这层空气层通常称为流动边界层或者附面层。在做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时,为了获取边界层/附面层内的空气流动特征,提升分析精度,宜对其中的网格进行分层加密,形成附面层网格。l 地面附面层数:地面附面层网格的层数;l 建筑附面层数:建筑表面附面层网格的层数;以下为本项目的网格划分信息,上述网格方案对网格的控制分别体现在相应的网格参数中:表 4.21冬季网格划分信息网格总数(

8、个)网格类型网格尺寸109424普通网格分弧精度(m)0.24初始网格(m)8.0最小细分级数1最大细分级数2地面网格远场细分级数1近场细分级数2附面层地面附面层数2建筑附面层数0表 4.22夏季网格划分信息网格总数(个)网格类型网格尺寸96934普通网格分弧精度(m)0.24初始网格(m)8.0最小细分级数1最大细分级数2地面网格远场细分级数1近场细分级数2附面层地面附面层数2建筑附面层数0表 4.23过渡季网格划分信息网格总数(个)网格类型网格尺寸97576普通网格分弧精度(m)0.24初始网格(m)8.0最小细分级数1最大细分级数2地面网格远场细分级数1近场细分级数2附面层地面附面层数2

9、建筑附面层数0注:前述计算域随风向不同,所以相同的网格方案会产生不同的网格数量。4.3 边界条件图 4.31 风场边界类型示意图上图展示了计算域中风场边界的类型,本小节将给出不同边界的边界条件。4.3.1 入口与出口边界条件1)入口风速梯度本项目中,入口边界条件主要包括不同工况下的风速和风向数据,其中入口风速采用下列梯度风: (4.31)式中:v, z任何一点的平均风速和高度;、 标准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和标准高度值,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定自然风场的标准高度取10m,此平均风速对应入口风设置的数值;a地面粗糙度指数,本项目为0.28;表 4.31地面粗糙度指数参考值参考标准地

10、貌类别地面粗糙度指数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空旷平坦地面0.14城市郊区0.22大城市中心0.28注:上述地面粗糙度指数参考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关于4.2.6节条文说明,也可酌情参考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JGJT3099-2013中5.2.1节2)出口边界条件 本项目采用自由出流作为出口边界条件。4.3.2 壁面边界条件 风场的两个侧面边界和顶边界设定为滑移壁面,即假定空气流动不受壁面摩擦力影响,模拟真实的室外风流动。 风场的地面边界设定为无滑移壁面,空气流动要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影响。4.4 湍流模型湍流模型反映了流体流动的状态,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中,不同的流体流动应该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才会最大

11、限度模拟出真实的流场数值。本项目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推荐的标准k-湍流模型进行室外流场计算。下表为几种工程流体中常见的湍流模型适用性:表 4.41 常用湍流模型适用范围常用湍流模型特点和适用工况 standard k- 模型简单的工业流场和热交换模拟,无较大压力梯度、分离、强曲率流,适用于初始的参数研究,一般的建筑通风均适用。RNG k-模型适合包括快速应变的复杂剪切流、中等旋涡流动、局部转捩流如边界层分离、钝体尾迹涡、大角度失速、房间通风、室外空气流动。realizable k- 模型旋转流动、强逆压梯度的边界层流动、流动分离和二次流,类似于RNG。4.5 求解计算1. 数学模型本项目采

12、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风场进行求解,即在所分析的计算域内建立流体流动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建立数学控制方程,其一般形式如下所示:该式中的可以是速度、湍流动能、湍流耗散率以及温度等物理量,参照下表表 4.51 计算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名称变量连续性方程100x 速度y 速度z 速度湍流动能湍流耗散温度上表中的常数如下:, , , , , , , , , , , 由 计算其中 。如果 ,则 , 其中 , , 2. 算法说明本项目采用SIMPLE算法求解上述方程组。4.6 风速放大系数计算风速放大系数反映了高层建筑对风速的放大作用,通常指建筑物周围离地面高1.5m处最大风速与开阔区域同

13、高度风速之比。可采用下式平均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指数函数进行风速放大系数的计算:v=v1.5Bv1.5fv1.5f=v10f1.510(4.61)(4.62)其中:风速放大系数;建筑物周围距离地面高1.5米处最大风速,该风速通过前述风速计算获取,对应1.5高度处风速云图中的数据。远离建筑的开阔区域,距离地面1.5米高度处风速。远离建筑的开阔区域,距离地面10米高度处风速,此处取室外风场入口边界风速。a地面粗糙度指数,本项目为0.28;5 计算曲线Vent2014 数值模拟代数方程的终止标准按连续性方程与动量方程残差为 1.0E-2, 但由于计算量较大,根据经验,往往根据测点值变化不大时,就可认为计算准确。计算曲线及观测点的值如图 所示。图4 Vent2016夏季数值计算收敛图图5 Vent2016冬季数值计算收敛图图6 Vent2016过渡季数值计算收敛图6 结果分析本结果基于以下几个工况进行计算:序号季节风速(m/s)风向风向()1冬季1.90NE45.02夏季2.00NNE67.53过渡季1.70NNE67.5说明:风向逆时针为正,正东为0,正北为90,正西为180,正南为270。风向字母意义如下图所示:6.1 冬季6.1.1 人行高度处风场分析 图7 1.5米高处风速云图结论:人行区风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