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施工图设计总体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5255723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施工图设计总体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施工图设计总体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施工图设计总体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施工图设计总体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施工图设计总体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施工图设计总体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施工图设计总体说明(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 施工图设计总体说明1 概述1.1 工程概况项目名称: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工程阶段:施工图设计业主单位:代建业主:工程地址:项目区位工程建设内容:本项目原项目名称为近悦湾生态公园(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2)(以下简称“原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范围现调整为两个标段,分别为第八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和三吏堰河道整治工程标段,目前根据武侯区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调整报告(评审修订版)一同纳入武侯区水系连通一期工程。为有效提高第八再生水厂尾水水质,原方案结合水生态修复、水系连通、水系整治、景观设

2、计,打造生态公园,涉及水生态处理、河道整治、公园绿化、步道、骑行道、服务建筑、桥梁的新建。主要由河道工程、景观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水生态、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组成。标段划分范围原方案设计总面积为23.5ha,其中成都市第八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设计面积为21.3ha,三吏堰河道整治工程标段设计面积为2.2ha。1.2 任务依据及参考规范1.2.1 设计依据1、任务委托书;2、本项目1:500地形图(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2023.02)3、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2023.02)4、武侯区水系连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调整报告(中间稿)(重庆国

3、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23.02)5、近悦湾生态公园景观方案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02)6、2021年成都市国土变更调查资料7、武侯区“宜居水岸”二期PPP项目施工图设计(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07)8、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2020.12)9、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优化提升(公示版)(2020.03)10、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 11、关于做好2022年“三农”重点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省一号文件)(2022.03)12、天府绿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城生态公园建设工作第56次会议纪要(2021.06)

4、13、成都市武侯区悦湖科技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片区防洪规划(2021公示版)14、武侯区分区详细规划(2017-2035)15、成都市武侯区悦湖科技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片区道路竖向及排水专项规划16、成都市武侯区悦湖科技城片区城市更新(三期)项目悦湖科技城景观绿化工程施工图设计(成都传承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21.11)17、智远大道(东坡路西二段至永康路段)道路及市政管线工程(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01)18、武侯新材料转化基地环线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07)1.2.2 参考规范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1.3 坐标系及高程系本工程

5、高程系采用85高程系,坐标系采用成都市城市坐标系。1.4 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说明2023年2月28日,相关部门及专家对武侯区水系连通一期工程(近悦湾生态公园项目,包括成都市第八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三吏堰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原则通过初步设计审查,针对成都市第八再生水厂再生水综合提升标段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复核工程河段流域特征及洪水成果。回复:按专家意见复核相关参数。2、优化河堤结构细部结构。回复:按审查意见优化河堤结构。3、优化人工湿地进出水管路设计。回复:按审查意见优化人工湿地进出水管路设计,考虑采用阀门进行控制进水流量。4、优化桥梁跨径布置和上部结构设计。

6、回复:按审查意见并结合地勘报告对桥梁上部结构以及跨径进行优化。2 地质概况2.1 场地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2.1.1 地质构造从地壳稳定性来看本建设场地属稳定区,场地属相对稳定场地,适宜工程建设。2.1.2 地层岩性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现详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色杂;松散;主要由砼块、砖块等大量建筑垃圾、人工回填卵石、砂岩和粘性土等组成。硬杂质含量约5070%。据调查,黄堰河HS0+06630段和水生态(悦湖湖区)北侧大部分地段,主要是盗挖砂石后人工回填而成,堆填时间约35年。N12

7、0动力触探实测17击/dm,平均击数为2.43击/dm,离散性大,填土中存在空穴、架空情况,回填不密实。属欠固结土,均匀性差。N120动力触探实测17击/dm,平均击数为2.41击/dm。预估沉降量大于20cm。厚度约0.516.4m。(2)杂填土:色杂;松散;主要由生活垃圾(局部富含大量塑料袋)组成,含部分砼块、砖块、石膏碎块和少量粘性土等。硬杂质含量约20%。主要分布于水生态(悦湖湖人工湿地区)至黄堰河配套管理用房一带(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根据调查,为盗挖砂石后人工回填而成,黄堰河配套管理用房原为成都地铁9号线一期6标作项目部,项目部设立时碾压后,采用薄层素土进行封闭,并在上部采用

8、混凝土再次封闭,防止雨水下渗,其余地段未经碾压,直接堆填。堆填时间大于5年,属欠固结土,均匀性差。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1.69击/dm。厚度约3.48.2m。(3)素填土:灰色;可塑。主要由粘性土混1020左右砖瓦碎屑块等硬杂质组成;粘性土为可塑;湿。为人工种植,原地堆填,堆填时间大于10年,基本完成自重固结。厚度约0.53.9m。本次勘察钻孔揭示人工填土厚度约1.816.4m。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1)细砂:黄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及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松散,稍湿。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素填土底部,卵石土层顶部。最大厚度约3.2m。(2)中砂: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

9、细片及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松散,稍湿饱和。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层中,部分地段该层中夹少量卵石。最大厚度约0.4m。(3)卵石:灰褐灰色。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20150mm,部分粒径大于200mm,混少量漂石。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砾石。卵石含量约6580%。卵石以弱风化为主,湿饱和。按卵石层的密实程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以及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按照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可将其划分为稍密、中密和密实卵石三个亚层:稍密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2080mm,部分粒径大

10、于100mm;粒径50mm的卵石含量约65%。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4045%。钻进较容易。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5.33击/dm。中密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20100mm,部分粒径大于120mm;粒径100mm的卵石含量约75%。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粘性土及砾石,含量约3040%。钻进较困难。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8.26击/dm。密实卵石: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50150mm,部分粒径大于200mm;粒径100mm的卵石含量约80%。充填物主要为中砂,混少量粘性土及砾

11、石,含量约30%。钻进困难。N120动力触探实测平均击数为13.52击/dm。以上各土层的分布、埋藏及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工程地质柱状图”。2.1.3 场地环境条件拟建河堤范围内地貌单一,岸线河堤现状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场地环境的改变,河堤施工、开挖、坡脚切削等工程行为,可能在大开挖地段两侧或切削坡脚处形成影响河堤及周边道路、居民区、管线安全运行的人工边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建议在河堤设计与施工时考虑对此类地段进行防护。收集场地周边区域地质资料,拟建物场地周边无污染源及污染历史。在黄堰河配套管理用房地段分布的杂填土对混凝土结构具SO42-强腐蚀性,场地其余地基土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

12、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杂填土为被污染土,该层土主要分布于水生态(悦湖湖人工湿地区)至黄堰河配套管理用房一带(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其主要成分由生活垃圾(局部富含大量塑料袋)组成,含部分砼块、砖块、石膏碎块和少量粘性土等。硬杂质含量约20%。分布范围距离建筑物周边约10m,深度至卵石层顶部,因该层土顶部分别采用素土和混凝土封闭,避免了雨水、地表水下渗而导致污染下部土层和地下水。杂填土对混凝土结构SO42-具强腐蚀性。项目场坪后,该层土直接暴露于地表,对周边环境将造成影响,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将受到的影响。因此,工程建设时,应全部清除,并运至专业处置场所进行填埋。2.1.4

13、 场地区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三吏堰河道:现状河道一直沿规划河道从北至南延伸,河道宽约5.06.0m,水流速度约2.0m/s,水深约0.20.5m,河水水面标高约504.35506.20m,河道现状较为完整,采用条石护堤,河底封闭。河水水量受人工和大气降水控制。据调查,近年最高洪水位约为505.50507.60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第12.2.1条第12.2.4条,场地环境类别按类判定:场地地表水(河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地下水及含水层类型根据场地地层分布及区域工程地质经验,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人

14、工填土中上层滞水、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根据区域工程经验,工程区局部第四系土层厚度大,自身富水性差;上层滞水赋存于工程区填土层中,一般不连续,无稳定水位,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连通性较差。下部砂卵石层为透水层,主要以蒸发方式垂直排泄,其隔水层为下部粘性土含量较大的素填土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工程区卵石层中,孔隙较发育,富水性好。受大气降水、河水及区域地下水控制控制影响,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大气降水、河水及区域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源。场地孔隙潜水与河水存在一定互补关系。其径流主要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可通过侧向孔隙补给及排泄。场地部分地段杂填土厚度较大,因盗挖砂石后回填,均匀性差,渗透性较好,

15、勘察期间在杂填土中揭见的水位基本与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深度一致与下部孔隙潜水存在一定的径流联系。下部基岩层为隔水层。根据区域工程经验,拟建场地基岩隔水层埋藏较深,一般埋深约4050m。根据我院临近工程试验和经验,沿线砂卵石层,透水性较强,渗透系数约K=25m/d。本次勘察期间主要为枯水期,勘察期间未揭见上层滞水。勘察结束后测得孔隙潜水静止水位5.29.0m,相应标高为496.48500.55mm。受工程区周边建筑工地施工降水影响,该水位较常年同期水位低35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枯水期12月次年2月,丰水期79月,其余月份为平水期。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桥位区孔隙潜水与渠水连通性较好,相互补给,受河水水位涨落影响较大,孔隙潜水水位年变化幅度2.03.0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第12.2.1条第12.2.4条,判定:拟建场地环境类别为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1.5 地基土的腐蚀性根据试验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