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255709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十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据考古发现,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石器分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细石器三种,其中包含石铲、石锄、石耜、石磨盘、石磨棒等。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铲、石刀、骨柄石刃刀、锄、镰等,这些生产工具一般通体磨光。这些可以用于印证当时我国( )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征B.农耕经济已经产生C.手工业和农业实现分工D.打制石器技术发达2、明代甘薯疏记载:“倘虑天旱,则此种亩收数十石,数口之家,只种一亩,纵灾甚而汲井灌溉,一至成熟,终岁足食,有何不可。”农政全书总结甘薯的价值为“十三胜”,认为其“可当

2、米谷,凶岁不能灾”。由此可见,当时( )A.农民因地制宜从事农业生产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甘薯起到了救荒备灾的作用D.美洲高产作物被广泛种植3、1833年,英国政府任命了4位工厂视察员,视察员有权监督工厂在童工年龄和教育方面有无违法行为,并可对违令者处以510英镑罚金。之后,工厂视察员的管辖范围从1867年的3万增加为1871年的11万个地点。1901年,视察员直接受命于中央政府,还可以随时进入工厂中的任何部门。英国的这些变化( )A.适应了产业革命发展的需要B.保证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C.强化了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D.折射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4、下面是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美国全球

3、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NS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欧盟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SNS),及其应用领域。据此可知( )A.现代科技孕育了经济新增长点B.社会信息化推动了文明互鉴交流C.高新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产业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5、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进奏院,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得取之,号曰飞钱”。元和七年(812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定每飞钱千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这些记载( )A.说明唐政府垄断了货币业务B.反映了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C.印证了唐代汇兑

4、业务的普及D.体现了区域长途贸易的繁荣6、斯大林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新经济政策预计到资本主义成分同社会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季诺维也夫指出:“新经济政策等于国家资本主义,我们根本不是从军事共产主义退向社会主义,而是退向无产阶级国家中的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对两人论述解读正确的是( )A.苏俄党内对经济发展新政策分歧较大B.苏俄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C.新经济政策体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D.苏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逐渐减弱7、下表反映了18401900年美国农业与非农业收入比较以及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年份农业

5、非农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总收入(亿美元)劳动力人均收入(美元)总收入(亿美元)劳动力人均收入(美元)18406.631734.447310.8188021.8125225.557228.2190029.5626056.1362240A.开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B.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C.工业化严重破坏了乡村生态环境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8、唐代长安城内像河流之类的地形因素对都城街道布局影响并不大,而北宋开封城内有些街道和河流并行,相互影响,形成了滨河街,构成了城内水陆交通网,开封城内整齐划一的街道逐渐变得自由随机。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宋朝城市( )A.经济功能增强B.布局趋于

6、优化C.管理更加细化D.水路交通便捷9、下图所示为20072018年中国民航业供需和客座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A.科技发展促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B.航空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C.经济的稳定发展利于促进人口流动D.现代交通体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10、周礼中将“医”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掌管天子饮食的食医列为首位。古代食物类本草著作中,也记载了大量的“药食两用”的药材,并对相关原理、功效、禁忌及用法等进行详述。这表明中国( )A.传统医药学领先世界B.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C.中医学重视经验积累D.天人合一理念影响深远11、下表为近代欧洲部分学者关于医学的著作及观点。这可

7、用于说明( )人物著作观点结果维萨留斯1543年人体的构造批驳教会奉为经典的盖伦学说的错误观点,证明了男人和女人的肋骨数目相同,上帝抽用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出女人之说纯属胡言乱语遭到宗教的迫害,宗教裁判所以“巫师”“盗户”等罪名判处他死刑赛尔维特1553年基督教的复兴通过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血液的肺循环因异端罪被宗教裁判所逮捕,连同他的著作一道被送往火刑场A.近代医学在批判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获得发展B.近代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C.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得到完善D.人文主义促使医学达到繁盛12、中国人特别强调“天人合一”,把天地人看成是统一的整体,认为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与天地存

8、在着普遍关联。儒家讲的仁爱、佛家讲的平等、道家讲的自然是我们精神追求的核心。“孝”是我们共同的伦理原则,周易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是我们精神信念的重要支柱。据此判断,中国( )A.意识形态变迁遵循一定的规律B.儒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地进步C.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价值传承D.民族文化融入世界的趋势加强13、下表为17世纪朝鲜贵族的家训内容(部分)。这反映出当时( )出处内容韩敬履家训八条“文简公居家克俭,衣服饮食取洁而已,事母定省,晨昏亲临甘旨,虽官高,衰老未尝废焉”金命锡示诸孙“穷何以不失义,达何以不离道”吴光运训子“惟吾高祖竹南先生,华而素养,盛而执谦,忠信淳朴,以遗我子孙”A.朝鲜深受

9、儒家文化影响B.家训旨在歌颂祖先功绩C.贵族是社会教化的主体D.东亚文化圈内交流互鉴14、汉谟拉比法典虽未明文述及普通女性继承父亲财产的权利,但是规定她们的父亲一般要以遗嘱继承的方式赠予女儿部分财产。已婚女性在家庭中没有独立的财产所有权,但是法典注重保护妇孺,规定丈夫也可以赠予妻子部分财产。这说明古巴比伦( )A.政府严格保护私有财产B.法典注重调解社会关系C.契约关系受神意的支配D.重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15、据考证,进入公元1世纪以后,印度商人进一步向马来半岛及其以东扩展,东南亚许多地方的民众开始信仰佛教和印度教,其在印度尼西亚范围内带来了婆罗门教,其中以印度教的湿婆教派为最主要,在东加里曼

10、丹出现了湿婆教的古戴王国。这说明( )A.印度商人是文化外传的主导者B.传播宗教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动力C.东南亚文字发展受佛教的影响D.经济交往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传播16、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后,都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如石勒曾立“太学”及“小学”10余所,并亲临大、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前秦苻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业”。这些情况的出现( )A.体现出北方传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B.结束了农牧业地域分异的格局C.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D.表明儒学传播缓解了民族矛盾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了明

11、代,随着政府强制性植棉种桑政策的推行,江南地区植棉业日益发展,形成了以松江府、太仓州为中心,兼及苏州府、嘉兴府部分县镇的棉花种植区。这些植棉区域的种植本身即为目的性明确的商品性生产,出现了“沙土高仰,粒米不产,仰食外郡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租税)”的新经济现象。江南地区沿河网密集分布的棉花交易中心,在明清商品市场,尤其是棉花市场网络中起着基本网络的作用。江南地区的棉花贸易已大大超出了江南地区区域性市场的限制,而是走向全国,“以百里之所予,常供数省之用”,形成了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全国性市场。摘编自张海英明清江南地区棉花市场分析材料二明清时期棉花在湖北各地都有生产,

12、汉阳、孝感都是著名的棉布产地。汉口市场中棉花并非大宗商品,但在清末,汉口逐渐成长为中国内地最大的棉花集散市场和消费市场。汉口得江汉水系之利,又是铁路干线连接点。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大肆倾销洋纱,以弥补棉纺织品的销售在中国不理想的局面。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后,为降低成本,决定改良湖北棉花品种,引进纤维长、产量高的美洲棉种。棉花种植户的收益相对较高,也自愿扩大植棉面积,有的农民购买洋纱作为经线,用棉花纺的土纱作为纬线,这种“洋经土纬”的土布很耐用,也深受农民喜欢,因而有的农村出现了专门加工棉花的职业。到19世纪末,汉口棉花交易仅次于上海,是中国第二大棉花市场。摘编自黄继东清末民初汉口

13、棉花市场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繁荣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汉口棉花市场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0年夏,八国联军攻占天津,随后在天津设立了临时政府委员会,史称“都统衙门”。都统衙门设立了一套近代化的政府管理机构,对天津进行近代化的整治和管理。其中设有卫生局,引入了卫生警察制度、城市粪秽处理机制和防疫检疫制度等近代卫生行政制度。辛丑条约签订后,1902年8月,袁世凯代表清政府在天津从都统衙门手中收回了对天津的治权。在列强的要求下,袁世凯保留了卫生局,并制定了天津卫生总局现行章程等规

14、章制度。依据章程,卫生局的施政范围较广,但实际施行的主要是清洁街道和参与由海关主持的卫生检疫事务。在清末新政的变革大潮中,类于近代化的中央卫生机构在中国出现。摘编自陈小卡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史材料二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卫生行政管理,于1927年4月在内政部下置卫生司,掌管卫生行政事宜。1928年11月改设卫生部。根据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的卫生部组织法,卫生部设总务、医政、保健、防疫、统计五司;另设中央卫生委员会为设计审议机构。其后又陆续增设中央医院、中央卫生试验所、西北防疫处、蒙绥防疫处、麻醉药品经理处、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及各海关检疫所等机构,中央卫生行政体制渐形完备。同年12月,国民政

15、府公布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省设卫生处,市县设卫生局,各大海港及国境要冲地设海陆检疫所。1931年4月,撤销卫生部,改设卫生署,隶属于内政部,内设总务、医政、保健三科。1932年9月,全国经济委员会设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负责创设各项卫生事业的实验与研究;内政部与教育部还合设医学、助产、护士教育委员会;教育部设有卫生教育设计委员会,规划并推进医学教育工作。摘编自王书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卫生机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比于晚清卫生事业的发展,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卫生事业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医疗卫生发展给你带来的启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位于亚欧大陆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拜占庭文明,曾在中世纪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拜占庭文明在君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