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化学教案

上传人:芝****量 文档编号:35251353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年级化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年级化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年级化学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年级化学教案2022年 优秀的教案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把握讲课节奏,甚至带动同学的乐观性,使教学事半功倍。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三班级化学教案2022年七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初三班级化学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空气成分的探究试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洁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学习重点】同学自主设计试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学习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原理。 【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熟悉?(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

2、别插入布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堂探究】 【自主学习1】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肯定的熟悉,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讨论爱好,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绽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神秘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渐渐被人们所熟悉。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脚印,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本第26页的内容,思索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讨论空气成分的试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消失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讨论空气成分

3、的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试验探究】观看老师的演示试验,完成下面表格 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点燃快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沟通争论】请同学们结合本内容和小组争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字表达式 2.总牢固验结论 3.总牢固验中的留意事项,并争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削减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自主学习2】阅读第27页内容,思索并争论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4、2.找出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概念。 3.推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洁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学习3】阅读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相对稳定的三种气体是?它们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2.什么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和能,采纳的原料; (2)在的条下进行反应,以削减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全部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平安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

5、头消退污染。 初三班级化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学问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看、分析试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试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熟悉冲突双方在肯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

6、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肯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 【沟通回答】 转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力量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力量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讨论物质的溶解力量。 【归纳总结】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力量(即溶解度)的要素:在肯定温度下;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溶液为饱和状态;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肯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

7、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肯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溶液为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提出问题】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常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请看下面资料。 【课件展现】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课件展现】 教材P36表9-1 【分析小结】 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表示溶解度不直观,不能表示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查找另一种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活动与探究2】 请同学按教材P36P37要求绘制溶解度曲线,

8、并争论回答相关问题。 【归纳总结】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推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状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1.溶解度的三种状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如KN0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如Ca(0H),。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提出问题】 我们讨论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 【课件展现】 1

9、.展现教材P38争论,并回答有关问题。 2.烧开水时,锅底有许多小气泡,为什么?这说明白什么? 【沟通回答】 1.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练习争论】 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 【同学活动】 利用所学学问和阅读教材P38P39资料争论回答。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了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我们还可利用已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

10、示同学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初三班级化学教案篇3 学问目标: 使同学了解在试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 通过争论,把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试验探究,学会设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力量目标: 通过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同学的探究力量; 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同学合作力量、表达力量; 通过探究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育同学试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进展观看力量并提高同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同学体验合作、发觉的乐趣; 在设计试验装置过程中,培育

11、同学创新精神、实践力量,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同学复习到目前为止同学已经把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试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推断,从中真正体现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试验同学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试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晰原则,让同学自己总结,思索究竟试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试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同学思索,试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试验室制气的原则。 学问讲解指导 留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同学明白试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

12、检验方法;让部分同学清晰选择该方法的缘由和试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留意理论与试验的结合,避开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培育同学在试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试验的方法等思路的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同学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学问、化学基本试验及试验探究力量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学问的学习比较简单,同学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争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力量训练。同学在前面学习的氧气、

13、氢气的试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阅历,各项试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同学主体,让同学真正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老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同学思索;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沟通、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同学探究力量的培育,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其中有两个探究: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 讲授过程指导 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可结合试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边讲边试验。 留意运用争论法,充分调动同学乐观性。可适当与氧气、氮气的试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结合装置讲解制二氧化碳装置与制氢装置的区分与联系(均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气);结合二氧化碳气的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程结束指导 复习试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 布置同学进行家庭试验,用醋酸和鸡蛋壳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留意计算和装置图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