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大纲

上传人:芝****量 文档编号:35251350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大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大纲 学习,是我们永不停止的话题。学习也是需要技巧、方法的,做到会学、巧学。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了小升初奥数学问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小升初奥数学问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削减的; 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2小升初奥数学问点(植树问题总结)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3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

2、(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消失这个差的缘由; 再依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消失的差。 基本公式: 把全部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把全部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4奥数学问点(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肯定量的对象,根据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根据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

3、种安排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依据这个关系求出参与安排的总份数,然后依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5小升初奥数学问点(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依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缘由,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

4、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 6小升初奥数学问点(平均数问题) 基本公式: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算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或进行计算。 (基准数法:依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全部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全部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全部差的和;再求出这

5、些差的平均数;最终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详细关系见基本公式) 7小升初奥数学问点(周期循环数) 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消失。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消失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 年:一年有366天; 年份能被4整除;假如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需能被400整除; 平 年:一年有365天。 年份不能被4整除;假如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8小升初奥数学问点(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假如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

6、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状况: 4=4+0+0 4=3+1+0 4=2+2+0 4=2+1+1 观看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觉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假如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k=n/m +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学问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4.351=4;0.321=0;2.9999=2; 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9

7、奥数学问点(定义新运算) 小升初奥数学问点(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肯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全部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假如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假如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8、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0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加法原理:假如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其次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 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 基本特

9、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 乘法原理:假如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 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 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肯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 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 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 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

10、; 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 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 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 11小升初奥数学问点(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质因数:假如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N= ,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数N的质因数,且a1。 求约

11、数个数的公式:P=(r1+1)(r2+1)(r3+1)(rn+1) 互质数:假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小升初奥数学问点(约数与倍数) 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的性质: 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2、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 3、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4、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 例如:12的约数

12、有1、2、3、4、6、12; 18的约数有:1、2、3、6、9、18; 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 那么12和18最大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 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 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 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8的倍数有:18、36、54、72; 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

13、8; 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3小升初奥数学问点(数的整除) 一、基本概念和符号: 1、整除:假如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 ”;由于符号“”,所以的符号“”; 二、整除推断方法: 1. 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 2. 能被4、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 3. 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 4. 能被3、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