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小学语文教案《笋芽儿》教案模板

上传人:芝****量 文档编号:35251200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考小学语文教案《笋芽儿》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招考小学语文教案《笋芽儿》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考小学语文教案《笋芽儿》教案模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招考小学语文教案笋芽儿教案模板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冲破阻碍,好好学习,勇于进取。 题目点出了题材范围,即写一颗笋芽儿这个主要人物(植物人格化)。笋芽儿是一个名词,从课题亦可推知本课是记叙文,全文以笋芽儿生长过程为线索,讲了四层意思,讲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出土之前,笋芽儿只是央求,而后是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表现了她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排除阻碍,在阳光下,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

2、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结构类型属于纵向结构,文章脉络如下: 春雨姑娘滋润 春雨姑姑呼唤雷公公呼唤小草弟弟鼓励 太阳公公照射 本课的类型属于讲读课文,是单元的开篇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要将思想内容、语文知识,段的训练溶为一体,借助过去所学的观察学习方法学好本课,且进一步地领会和运用此法,为后面的喇叭花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学习打基础,扫除阻碍。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领悟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央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懂得按事物发展过程分段的方法。 4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知道,文道结合,读写结合,讲练结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3、,因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往往是综合型而非单一型的,一般包括教学目标(1)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教学目标(2)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3)是属于技能训练部分。上述四点,努力体现文道、读写结合、有讲有练的阅读教学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一般从思想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选择其一,它是比较单一型的,重点太多就不称其为重点了。比较本课内容、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尽管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但它已并非初次接触,故观察、朗读不是重点。所学生字大部分为合体字,均由熟字组成,因而字词训练也不是课文训练重点,课文中笋芽儿的向上进取精神是本课的中心,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笋芽儿出土之前与竹妈妈

4、的对话,出土以后与小草弟弟的对话,以及她自己的自白。本课讲竹笋发芽长成竹子的过程,学生感到生疏,这是教学的难点。拟采用如下的方法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1紧扣中心,一线串珠。从释题、析文到练习,都以笋芽儿生长的过程为线索。教学时,将学生抓住笋芽儿的语言作前后比较,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行动和结果。例如: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等等,从中让学生体会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 2参看插图,讲述知识。突破本课难点,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出示各个生长阶段的笋芽儿图片,同时讲述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兴趣是诱发

5、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本课四层按笋芽儿生长过程的顺序进行记叙,结构相似,内容浅显。如果从头到尾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学生势必感到乏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简笔画教学,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举一反三的范例引路法。教学流程大体如此:创设情绪导学第一节质疑抢答互问互答总结评定作业练习。现概说如下: (一)创设情绪 猜谜语,引出课题,出示实物,解题。 1释题。 2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 3讲读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问,学生听、划、想、答,共同活动,理清层次,概括段意。画出笋芽儿喜欢温暖,

6、害怕寒冷,在地下沉睡,直到雷声隆隆才生长发芽的简笔画。 4总结这一节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整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范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从模仿学习过渡到有意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二)质疑解难 质疑开始,学生自解疑难。激发学生用上节教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解答疑难,每一题给予评分,每组抢答时由组长指定本组同学答题。促使每个学生都以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 第二部分质疑如下几方面问题: 1谁呼唤笋芽儿?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笋芽儿听了是怎样表现的? 2这时竹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3笋钻出地面需要哪些条件? 4默读课文并把有关板书补充完整。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这一部分要讲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6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7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