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芝****量 文档编号:35251182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有许多同学在学习高二上册物理时,由于之前没有做过系统的学问(总结),后面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不高。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二物理)上册学问点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高二物理上册学问点归纳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

2、: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逝,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

3、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视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四周就肯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

4、;F是电场力;q是摸索电荷;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2、电场线的外形: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最终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

5、于正电荷最终无穷远;(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最终负电荷;(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最终负电荷;3、电场线的作用: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4、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到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匀称;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

6、叫电势差,又名电压。1、定义式:UAB=WAB/q;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A-B;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4、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缘由: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6、等势面的画法:相临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

7、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1、数学表达式:U=Ed;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1、定义式:C=Q/U;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事强弱的物理量;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平行板电容器的打算式:C=s/4kd;(其中d为两

8、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视重力;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3、推论:当时速度为零时,Uq=1/2mvt2;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高二物理上册学问点总结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1、产生电流的条

9、件:(1)自由电荷;(2)电场;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1)数学表达式:I=Q/t;(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1、定义式:I=U/R;2、推论:R=U/I;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表示;1k=103,1M=106;4、伏安特性曲线: 三

10、、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1、数学表达式:I=E/(R+r)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

11、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力量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逝,成为超导; 高二物理学习成果差怎么办 首先、要将教材通读一遍,了解学问的来龙去脉,知道定理定律的适用条件,留意事项,这些都做到了之后,要把公式、概念背的滚瓜烂熟,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背的时候眼看、口念、手抄,让各个感官都收到刺激,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大脑,这样记得快、牢。考试时用错公式是最冤枉、最徒劳无益的。 其次、多做题。物理题的每种类型都有典型代表的题。费点

12、力气搞清晰它,再多做几道相像的题,把解题思路记住,就行了。 第三,做过的题要有印象,做题后要归纳总结记忆。常常找出来平常做过的练习册看一看,尤其是做错的题以及当时没做上的题。对于练习册,自己做题的时候最好用一种颜色的笔,而在上课老师讲练习册的时候,换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比如红色的笔)将做错的题目改正,老师解题的过程、思路登记。这样便利以后看题。 第四、把握了各种典型题目的解决方法之后,还要加强练习,达到娴熟的程度,许多同学平常能做出的题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做不出来了,很大的缘由就在于不够娴熟。 第五,物理题简单、敏捷,虽然已做了不少题,考试时确定还有大量是“不熟悉”的。做题得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确定,只要做到循序渐进、思路清楚,切忌烦躁,或是没头苍蝇般乱撞,想起什么写什么。对于的确没有思路的题,先临时放下,做别的题目。当别的题目都做完后,假如有时间再看看刚才没做上来的题目,或许这是你已经有了解题的思路。 最终是物理试验,要把器材、目的、原理、操作、计算、结论全记住,自己动手有助于记忆。老师强调的留意事项、常见错误缘由及排解方法等等往往是考试(热点),务必把握牢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