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5250645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室内天然采光报告绿色建筑室内天然采光与眩光计算分析报告项目名称: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一期)-华都路停车场项目地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规范标准参考依据: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3、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9一、建筑概况1.1 基本信息城市:成都(北纬=30.70, 东经=104.00)光气候分区:V区建筑类型:公建建筑朝向:南偏西50.65度建

2、筑层数:3 层建筑物高度:13.30 m1.2 建筑轴测图图1 建筑模型图二、指标要求针对天然采光评价标准依据主要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采光测量方法GB/T 5699,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2.1 条文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对建筑室内光环境与视野的具体要求为:5.2.8 充分利用天然光,评价总分值为12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住宅建筑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其采光照度值不低于300lx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8h/d, 得9分。2 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

3、分别评分并累计:1) 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 得3分;2) 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得3分;3) 室内主要功能空间至少6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 得3分。3 主要功能房间有眩光控制措施,得3分。2.2 评价指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对室内光环境提出如下评价指标:1 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照度满足要求的平均小时数不低于4h/d的面积比例,当达标面积达到60%时,认为达标。除此之外,还需考察地下室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地下室首层面积的比例及内区采

4、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公共建筑的采光照度及采光系数标准值见下表。表1 公共建筑采光标准值采光等级场所名称侧面采光顶部采光采光系数标准值(%)天然光照度标准值(lx)采光系数标准值(%)天然光照度标准值(lx)注:上表是III类光气候区的标准值,本项目处于第V光气候区,故采光系数标准值需要乘以相对应的光气候系数K值,K=1.20。2 主要功能房间的不舒适眩光指数(DGI)不高于下表规定的数值表2 窗的不舒适眩光指数(DGI)采光等级眩光指数值DGII20II23III25IV27V28三、模拟概述目前常用的采光评价的方法有平均采光系数(Cav)公式法、采光系数(DF)静态模拟法、动态模拟

5、法,其中平均采光系数(Cav)公式法是在典型条件下的快速算法,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采光系数(DF)是室内目标点上的照度与全阴天下室外水平照度的比值,表征全年中最不利的天气条件下的采光情况。以上的评价方法具有计算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但这种评价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未考虑建筑朝向、太阳光直射、天空状况、季节与时间等因素,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起来一些新的天然采光评价指标,包括Daylight Autonomy(DA)、Useful Daylight Illuminances(UDI)等。2019年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了一种动态的分析的方法:动态采光评价法

6、,本项目即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采光设计。3.1 原理概要动态采光评价法指的是主要功能房间采用全年中建筑空间各位置满足采光照度要求的时长来进行采光效果评价,计算时应采用标准年的光气候数据。对于设计阶段,计算参数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执行(地面反射比0.3,墙面反射比0.6,外表面反射比0.5,顶棚反射比0.75);对于运行阶段可按照建筑实际参数进行计算,已获得准确的采光效果计算结果。3.2 分析软件本报告主要采用绿色建筑天然采光模拟分析软件PKPM-Daylight进行建模和室内采光计算,分析判断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采光效果是否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

7、8-2019的要求,并根据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 449的要求输出报告书。绿色建筑天然采光模拟分析软件PKPM-Daylight由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PKPM)自主研发,软件的操作环境为Windows XPWin10系统,并可在AutoCAD平台及PKPM-BIM平台上运行。该软件配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及各地地标,自动生成可溯源的天然采光模拟计算报告书,帮助用户快速完成我国建筑领域的室内光环境设计评价工作。该软件获住建部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双重认证;典型案例的软件计算值与实际工程测量值误差在7%以内。对于采光系数的计算,本

8、软件采用逐时、逐点照度模拟计算法。即对民用建筑模型每个房间的距地面0.75米(工业建筑取1米,公用场所取地面)高度处的水平面按一定精度划分为多个网格,设置室内材质、外部遮挡建筑物等影响采光的基本条件参数,通过调用美国Radiance计算内核,利用蒙特卡洛算法优化的反向光线追踪算法和自然光系数的方法,对每一个网格以1h为步长进行照度计算。公共建筑还会分析内区及地下室的采光系数。3.3 参数设置材料的材质、颜色、表面状况决定光的吸收、反射与投射性能,对建筑采光影响较大,模拟分析时需根据实际材料性状对参数进行选值。本报告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

9、J/T 44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的表5.0.4及附录D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中表6.3.1。对各种不同材料构造的光学性能参数提供的参考指导值进行赋值计算分析,本项目玻璃及内饰面材料光学性能参数取值具体如下表所示。表3 目标建筑材料光学性能参数构造部位材料内饰面反射比可见光透射比墙面1绿建新国标推荐值0.60-顶棚1绿建新国标推荐值0.75-地板1绿建新国标推荐值0.30-外窗16透明+12空气+6透明-0.81外玻璃幕墙16透明+12空气+6透明-0.81内玻璃幕墙16透明+12空气+6透明-0.81四、模拟分析4.1 模拟条件采光系数及照度计算

10、:逐时动态计算CIE天空模型(眩光计算):全晴天模拟空间网格间距:0.50(米)本项目划分网格数:0(个)地面材质反射系数:0.30光线反射次数:5模拟范围:动态计算区间:1月1日至12月31日4.2 模拟结果4.2.1 窗地面积比表4 本项目功能房间窗地面积比层数户型房间类型房间名称地面面积()外窗面积()窗地面积比4.2.2 采光照度达标小时数4.2.3 采光照度达标小时数汇总表5 采光照度达标小时数汇总表楼层房间面积()4h/d达标面积()4h/d达标面积比例(%)汇总0.000.00-本项目不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中5.2.8关于照度达标的平均小时数的面积比

11、例达到60%要求。4.2.4 内区采光系数达标面积统计本项目无内区,故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第5.2.8条关于内区的要求。4.2.5 地下空间达标面积统计表6 地下空间采光系数达标面积比例地下空间总计算面积()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首层地下室面积()面积比例(%)0.000.000.00-本项目无地下空间,故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第5.2.8条关于地下室采光系数的要求。4.2.6 不舒适眩光指数计算表7 不舒适眩光指数统计表楼层房间类型房间名称采光等级窗编号不舒适眩光指数(DGI)最大值DGI限值是否达标五、结论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的有关规定:1. 公共建筑没有内区,得3分。2. 本项目无地下空间,直接得3分。3. 公共建筑室内主要功能空间0.0%面积比例区域的采光照度值不低于采光要求的小时数平均不少于4h/d,公建部分得0分。4. 眩光未计算,得0分。综上所述,本项目共计得6分。第6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