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土壤污染现象及土壤污染物来源》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35246386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土壤污染现象及土壤污染物来源》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土壤污染现象及土壤污染物来源》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土壤污染现象及土壤污染物来源》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土壤污染现象及土壤污染物来源》知识点汇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土壤污染现象及土壤污染物来源知识点汇总 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 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或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环境容量,而且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状况。 土壤污染现象 2004年和2006年我国化肥生产量分别为4629万吨4860万吨。单位施用量的集中范围是90270kg/hm2;化肥利用率大多集中在1535,且与化肥施用量有关。 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的含量,促进土壤酸化,导致营养失调,NO2积累,微生物活性降低。 楷体增加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由磷肥引起) 从化肥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

2、,都会给化肥产品带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元素 由于氮肥进入土壤后会因土壤的硝化作用产生NO3。从而引起土壤的酸化。氮肥中的NH3挥发到大气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水解作用形成HNO3,成为酸雨的成分之一。 土壤中营养成分比例失调、植物NO3积累 1.施肥比例不科学,使得营养元素比例失调。 2.氮肥过量使得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增高,危害食用者身体。硝酸盐可将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中的Fe2氧化为Fe3,成为氧化血红蛋白,致组织缺氧。氧化血红蛋白达20时,表现明显的缺铁症状,达7090时,可致死。 楷体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微生物具有转化有机质、分解复杂矿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作用。在化肥施用合理时,对微生物活性有

3、促进作用,过量则反而降低其活性。 土壤污染物来源 农药、化肥的使用 农药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与施用过程中都会产生污染,施在作物上的杀虫剂大约有一半左右流入土壤中。进入土壤中的农药虽然在生物、光解与化学作用下,可有一部分降解,但对于像有机氯这样的长效农药来说,那是十分缓慢的。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性与土壤的理化性质与环境条件密切的关系。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一是不合理的过量施用,促使土壤养分平衡失调。二是有毒磷肥特别是含三氯乙醛磷肥,它是由含三氯乙醛的废硫酸生产的,当它在土壤中施用后,三氯乙醛转化为三氯乙酸,两者均可给植物造成毒害,由此而造成的作物大面积受害的情况屡有发生。磷肥中重金属特别是镉的含量也

4、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估计,我国每年随磷肥带入土壤的总镉量约为37吨,因而应当认为含镉磷肥是一种潜在的污染源 污水灌溉 污灌常可引起土壤污染。污灌是指利用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或混合污水进行农田灌溉。大量的污水未加处理而直接倾注于环境中,使一些灌区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有明显的积累。京津唐地区污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明,北京东郊由污灌引起的土壤污染约占检测样品的60%,污染的糙米样品数约占检测样品数的36%。 大气沉降 气源重金属微粒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之一,它的构成主要是金属飘尘。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在交通繁忙的地区,往往伴随有金属尘埃进入大气,其种类视污染源的不同而异。这些飘尘自身降落或随雨水接触

5、植物体或进入土壤后随之为植物或动物所吸收,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作物亦有污染。酸沉降本身既是一种土壤污染源,又可加重其它有毒物质的危害,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本身就是酸性土壤,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进一步酸化,养分淋溶,结构破坏,肥力降低,作物受损,从而可破坏土壤生产力。此外,尚有多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非金属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性散落物等)的同时污染。 固体废物堆放 固体废弃物包括工业废渣、污泥、城市垃圾等。由于污泥中含有一定的养分,因而可用来作为肥料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量为0.80.9%,含磷量为0.30.4%,含钾量0.20.35%,有机质含量为1620%。但如混入工业废水或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污泥,其成分较生活污泥要复杂得多,特别是金属的含量很高,这样的污泥如在农田中施用不当,势必造成土壤污染。一些城市历来都把大量的垃圾运往农村,由于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煤灰、砖瓦碎块、玻璃、塑料等。含这些成分的垃圾长期施用农田,可逐步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与理化性质。同时城市垃圾亦有一定量的金属,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随着垃圾施用量的增多而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学习方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