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5245910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25课。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研究发现:北方河南二里头遗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与在相距数

2、千里的南方蜀地三星堆文化中找到的因素相似。这反映出A. 三星堆文明起源于二里头文明B. 中国的地理环境适合农耕经济C. 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D. 三星堆文明影响了二里头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蜀地三星堆文化与北方二里头文化具有某些相似性,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项正确;三星堆文化的起源还在探索中,排除A项;地理环境是否适合农耕经济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蜀地三星堆文化与北方二里头文化之间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 像夏朝一样,商朝的统治者依靠一大批政治盟友的力量并借助庞大的城镇网络治理国家。这些城镇的统治者承认商朝国王的权威,以不同

3、的方式帮助商王制定政策或者扩展商王在王国内的影响。这可用于说明,在商朝A. 国王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 中央已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C. 王权借助神权治理国家政务D. 内外服制度存在明显的局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依靠一大批政治盟友承认帮助商王制定政策”等信息可知,商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正确;秦朝建立郡县制才使王朝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排除B项;“借助神权治理国家”在材料中尚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商王通过借助盟友等方式来治理地方,排除D项。故选A项。3.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贵族都豢养了大批门客,“以客出仕”也是战国时期最流行的一种入仕途径,公孙衍、张仪、白起

4、、范雎、李斯等人均是典型人物。当时的“以客出仕”A. 促进了传统儒学兴盛B. 冲击了贵族政治C. 提升了官员文化素质D. 导致了思想趋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以客出仕”现象的流行,冲击了以血缘关系为组带的贵族政治,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排除A项;“以客出仕”与官员素质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趋同”一词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4. 福建崇安汉城遗址发掘的“闽越式”陶器,器形有匏壶,部、提桶、瓮、罐、钵、小盒等,均为中原和北方地区完全未有或罕见之物。这反映出汉代崇安瓷器A. 融汇南北特色B. 设计理念先进C. 产品用途多元D. 呈现独特风格【答

5、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发掘的闽越式陶器”均为中原和北方地区完全未有或罕见”可知其风格独特,D项正确;“融汇南北特色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出现对比,不能确定“先进”与否,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用途”,排除C项。故选D项。5. 唐代西部商贸由隶属于少府寺的“互市监”负责,规定每市设“监”1人,“监官”主要“掌诸蕃交易之事”。唐朝的这一规定A. 推动了西部地区民族交融的出现B. 确保了中西交通线路的畅通C. 反映出朝廷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D. 有利于内地和边疆地区的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在西部的互市贸易,由隶属于少府寺的“互市监”专

6、门负责,这有利于内地和边疆地区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政府对西部互市贸的管理易,无法得出“推动了西部地区民族交融的出现”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西交通线路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文化政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6. 下图所示为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胡旋舞,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壁画作品体现了A. 风格多样且壮丽欢腾的特色B.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C. 宗教思想对艺术作品的影响D.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胡旋舞能够佐证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往来,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

7、欢快,多旋转蹬踏,具有强烈的美感;故是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风格多样且壮丽欢腾的特色,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思想,排除C项;图示信息不是浪漫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7. 宋代蔡襄担任三司使后,曾做过一次统计:若按照禁军一人每年耗费五十贯、厢军二十贯计算,军队每年总支出高达四千八百余万贯,占整个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这表明宋朝()A. 军队管理混乱B. 军费开支的庞大C. 官僚队伍膨胀D. 军队战斗力较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军队每年总支出高达四千八百余万贯,占整个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体现了军费开支的庞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军费开支过大,不能得

8、出“管理混乱”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军队而非官僚队伍,排除C项;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故选B项。8. 定州今属河北保定,是古代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据元代编纂的某部正史记载:“(921年)庚申,皇太子率王郁略地定州己亥,存勖(五代时后唐国君)至定州,王都迎谒马前。存勖引兵趋望都”该记载中的“皇太子”代表的政权应是A. 契丹B. 北汉C. 后蜀D. 后金【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辽对中原王朝一直虎视眈眈,曾与李存勖的后唐政权在古代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定州进行战争,所以材料中“皇

9、太子”代表的政权应是契丹,A项正确;北汉政权定都晋阳(金山西太原),这与材料中的地点不符,排除B项;后蜀政权定都成都,这与材料中的地点不符,排除C项;后金政权建立于1616年,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9. “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给幽燕,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则始于元焉。”这反映出A. 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B. 元朝南北差距的缩小C. 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D. 元朝交通体系的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信息是唐朝通过海运将南方的粮食运送到北方边境,只是把粮食作为补充,而元朝通过海运满足了国家运行的基本需要,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变动,C项正确

10、;A、B、D三项均不能解释材料信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0. 清兵入关定鼎北京后,以优礼待前明,如以帝礼礼葬前明帝后、不夺前明诸王之爵及录用前明内阁部院降臣等,以收人望;顺治即帝位翌日,即以孔子65代孙允植袭封衍圣公,孔府五经博士等官袭封如故。清廷这些做法的目的是()A. 承继明制,发扬儒家思想B. 笼络人心,维护统治秩序C. 教化民众,调和满汉矛盾D. 恩威并施,压制反清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以帝礼礼葬前明帝后、不夺前明诸王之爵及录用前明内阁部院降臣等,以收人望;顺治即帝位翌日,即以孔子65代孙允植袭封衍圣公,孔府五经博士等官袭封如故”体现了清朝主动适应汉族文化,其

11、目的是笼络人心,维护统治秩序,B项正确;清朝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而非发扬儒家思想,排除A项;清朝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教化民众,调和满汉矛盾 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清朝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恩威并施,压制反清力量,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 中英在南京谈判后,条约的英文本、中文本和中文直译本都在中国丛报上刊登过,但没有人愿意核查,当时通晓英语的人都被视为汉奸,他们不会以德报怨替清政府操心。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清朝A. 闭关锁国弊端的凸显B. 统治基础受到严重冲击C. 在战争中未发动民众D. “天朝上国”观念被削弱【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

12、材料可知,中英条约签订后,国人对此事漠不关心,且“通晓英语的人都被视为汉奸”,这主要是因为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是清朝推行闭关锁国弊端的凸显,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统治基础受到严重冲击”,排除B项;“在战争中未发动民众”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廷坚守“天朝上国”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2. 据学者总结发现,中国近千年来总共发生过两次粮食革命,一次是北宋时因海外贸易输入的占城稻;另一次是明朝时美洲作物的传入,使中国粮食作物的品种大幅度增加。第二次粮食革命A. 使中国的贫瘠土地得到开发B. 使中国出现了“盛世局面”C. 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D. 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

13、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第二次粮食革命指的是明朝时美洲作物的传入,使中国粮食作物的品种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中国的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加,D项正确;“使中国的贫瘠土地得到开发”不是第二次粮食革命的主要作用,排除A项;“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凭第二次粮食革命不能说明中国出现了“盛世局面”,排除B项;“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3. 英国历史学家蓝诗玲在其作品鸦片战争中写道:“1842年即将过去,来自南京的消息跨越

14、英吉利海峡到达英国。在大不列颠的历史上,或许没有哪一件事令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都如此普遍地感到满意。”英国人普遍感到满意最可能是因为鸦片战争A. 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B. 使英国实现贸易顺差C. 达成了战前预期设想D. 实现了中英两国共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与英国取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取了许多权益,满足了英国商品输出的需求,达成了战前预期设想,所以英国人普遍感到满意,C项正确;“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不是英国人普遍感到满意的原因,排除A项;材

15、料未体现英国实现了贸易顺差,排除B项;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是灾难和屈辱,不可能实现中英两国共赢,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4. 咸丰年间,都察院官员文瑞奏表明,“方今之财人不敌(敷)出,已不待言,然犹(还)有入(收入)也”,而天下财赋,东南为重,“顷者(近来)金陵失守,安徽,两湖等处又皆蹂躏无余”今年少入又不下千万”。材料反映出A. 辛亥革命重创清朝封建专制秩序B. 列强经济侵略破坏小农经济模式C. 反帝爱国运动打击列强在华势力D.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廷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咸丰年间”“天下财赋,东南为重”今年少入又不下千万”等可知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辛亥革命此时尚未发生,排除A项;列强经济侵略在鸦片战争后就已开始,排除B项;“反帝爱国运动打击列强在华势力”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 如图为洋务运动中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发展历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洋务军用企业重视数量而民用企业重视质量B. 洋务民用企业的创办有助于军用企业的发展C. 洋务军用企业为服务民用企业应运而生D. 洋务军用企业发展速度远快于民用企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