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238431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辽宁省锦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辽宁省锦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辽宁省锦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辽宁省锦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锦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30题)1. 在一些水域中,由于氧、磷等矿物质过多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引起水色异常,即赤潮现象。这一现象属于( )。A.生态入侵 B.种群平衡 C.种群爆发 D.季节消长2. 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出现的次生裸地,与原生裸地( )。A.差异极大 B.有些差异 C.差异不大 D.没有差异3.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4. 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A.雨林 B.北方针叶林 C.红树林 D.夏绿阔叶林 (

2、 )5. 种群分布的类型是( )A.均匀分布 B.随机分布 C.集群分布 D.以上三种类型都是6.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寒温带7. 世界人口的增长动态是( )A.增长率上升 B.出生率增加 C.死亡率降低 D.老龄化严重8. 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 )A.杂草群落 B.黄蒿群落 C.禾草群落 D.贝加尔针茅群落9. 生物“自疏”和“他疏”的现象是受( )因素的直接影响。A.密度 B.性别 C.领域 D.社会等级10.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11. 鹿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

3、,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此现象是( )对生物生理的限制作用的表现。A.日照长度 B.日照强度 C.常年温度 D.有效积温12.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 )。A.块状结构 B.片状结构 C.团粒结构 D.柱状结构13. 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 B.第二、三级 C.第三、四级 D.第二、三、四级14.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15.判断下列关于多样性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低B.低丰富度

4、高均匀度的群落一定比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C.高丰富度低均匀度的群落与低丰富度高均匀度的群落,可能出现同样的多样性指数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不一定高16. “-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A.密度效应 B.产量效应 C.温度效应 D.边缘效应17.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18.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 B.达尔文 C.奥德姆 D.莫比乌斯19.生态学是研究()A.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科学B.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C.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

5、用的科学D.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0.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 B.青光 C.紫光 D.红光21.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 B.生态对策 C.种间关系 D.内分布型22.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23.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 B.顶极格局假说 C.多元顶极理论 D.以上都是24. 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 B.土壤肥沃 C.不施农药 D.植

6、物群落有分层结构25. 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A.温度、光、水、营养、空间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D.温度、光、水、行为、适应能力26.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27. 低温期( ),植物受害越重。A.温度越高 B.越短 C.越长 D.有间隔28. 荒漠植物的生理机制和形态结构是( )。A.叶和枝具有特殊的繁殖构造 B.叶面缩小和退化 C.根系强大,肉质 D.叶和枝具有发达的气孔保护组织29.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 B.23 C.34 D.5630.下

7、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生态效应的是( )。A.改善土壤营养状况 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C.增加土壤湿度 D.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二、填空题(25题)31. 林德曼效率又叫_。32.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_。33. 地形是通过对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重新分配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因而它是( )生态因子。34.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贮存、流动与转化,可表现为不同的能量形式,常见的有日光能、化学能、动能和_四种。35.gm-2a-1是 _单位。36. 群落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也就是以_所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37.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实验研究和模拟。38. 两物

8、种间竞争的结局是排斥还是共存,取决于环境系统的_。39. 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法则。40.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41.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42.土壤结构是( )的排列组合方式。43.在某个真实或特定的环境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叫_。44._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之间的关系。45. 菌根、根瘤都是_的典型例子。46. 共生中仅对一方有利的称为_共生。47.季节性消长主要是一年内随_和生物生活史的适应性变化。48.生物金字塔定律又可称为_。49. 使原系统的变化率加大,远离平衡态的反馈是_反馈。50. 群落外貌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_和

9、结构。51.昼夜节律是由于地球的_所造成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使能量输入成为一种周期性变化。52.高山植物都具有特殊的莲座状叶丛,这是_照射较强的结果。53.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54. 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属于_性自然资源。55. 荒漠生物群落是由_占优势的地面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三、判断题(10题)56. 浮游生物增长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不规则波动。( )A.正确 B.错误57.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58.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59.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推算出昆虫在一年内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从而进行虫害预报。()60.由于群落交错区

10、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61. 浮游生物增长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不规则波动。 A.正确 B.错误62.()63. pH3时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大多数生物将不能存活。( )A.正确 B.错误64.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65. 紫外光可以诱杀害虫、消毒灭菌,大剂量紫外光会使生物发生病变甚至致死。( )A.正确 B.错误四、简答题(5题)66. 简述捕食的概念及形式。67. 简述森林群落对水分的影响。68. 什么是物种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69. 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70. 物种间竞争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C2.A3.A4.D5.D6.C7

11、.A8.D9.A10.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11.D12.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13.D14.A15.C16.A17.B18.D19.D20.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21.A22.C23.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24.D25.B26.D27.C28.C29.D30.C土壤动物的生态效应主要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营养状况以及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31. 10%定律32.优势种33.间接间接

12、34.热能35.生产力36.顶级群落顶级群落37.野外调查38.开放性开放性39.贝格曼贝格曼40.高斯原理41.上升42.土壤颗粒43.生态出生率44.食物链45.共生共生46.偏利偏利47.季节变化48.十分之一定律49.正正50.形态形态51.自转和公转52.紫外光53.高斯原理54.不可再生不可再生55.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56.B57.Y58.N59.Y60.Y61.B62.N63.A64.N65.A66.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 (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 (2)植食指

13、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 (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 (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 (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 (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 (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 (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67.(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 (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