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238404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酒泉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肃省酒泉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肃省酒泉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肃省酒泉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肃省酒泉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酒泉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酒泉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酒泉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30题)1. 在一些水域中,由于氧、磷等矿物质过多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引起水色异常,即赤潮现象。这一现象属于( )。A.生态入侵 B.种群平衡 C.种群爆发 D.季节消长2.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A.生物组织层次 B.生物类群 C.生境类型 D.应用领域3. 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光照长度 B.光照强度 C.光照时间的早晚 D.光照速度4.下列食物链中,最典型的捕食食物链是( )。A.马马蛔虫

2、原生动物 B.草蚱蜢青蛙蛇鹰 C.动植物残体蚯蚓鸡 D.稻草牛牛粪蚯蚓鸡5.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A.寄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6. 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昼夜变化 B.湿度昼夜变化 C.食物的变化 D.光照昼夜变化7. 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r对策 B.K对策 C.S对策 D.J对策8.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A.0.1 B.0.2 C.0.3 D.0.49.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 B.土壤顶极 C.气候顶极 D.地形顶级10.

3、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多个种群共存 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 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11. 有关种群容量,下列说法中有误的是( )A.种群容量指的是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B.温、光、水、养分等因子或食物、空间等资源所构成的环境决定了种群容量C.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减少D.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种群的遗传特性也决定了种群容量12. 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13. 比较理

4、想的耕种土壤是A.沙土 B.壤土 C.黏土 D.盐碱土14.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_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15. 单元顶级和多元顶级之间的真正差异可能在于( )。A.衡量群落最稳定性的时间因素B.衡量群落相对稳定性的时间因素C.衡量群落最稳定性的结构因素D.衡量群落相对稳定性的结构因素16.兔子是食草动物,因而处于食物链的(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17. 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弱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冻原18. 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 )A.种类 B.个体 C

5、.种群 D.群落19.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 B.天然气 C.水能 D.煤20.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21. 下列动物中,进行夏眠的是( )。A.青蛙 B.蜗牛 C.蛇 D.鳖22. 海洋中水域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决定植物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pH B.含氧量 C.温度 D.光照23.气相型循环的贮存库主要是()A.大气圈 B.土壤圈 C.智能圈 D.岩石圈24.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

6、频度 B.密度 C.多度 D.优势度25.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群,可以称为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里的鱼 B.一座山上的菜粉蝶 C.一个牧场里的奶牛 D.一个蜂巢里的蜂26. 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 ( )A.形态适应 B.生理适应 C.行为适应 D.结构适应27.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老鼠 B.麻雀 C.鱼 D.熊猫28.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9. 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 B

7、.光照强度 C.光谱成分 D.温度30.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 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 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 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二、填空题(25题)31. 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之间的竞争就越。32. 生态型是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发生的_。33.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34. 扩散的方式包括迁出、迁入和_。3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_级生产。36. 蝼蛄在生存斗争中是通过_对策适应环境的。37. _和种子来源是原生植物群

8、落复生的有利条件。38.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和_两种。39. 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40. 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的41.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_。42.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在_圈中。43. 生物的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44.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45. 种群密度可分为原始密度和_密度。46.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叫_。47.

9、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3个层次。48.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分为原生环境和_。49. 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_,食物链长度一般只有四、五级。50.种群均匀分布的模型为_。51.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_。52.我国对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是: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_。53.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生物。54. 南方的喜温作物可以移到北方的_上生长。55.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_。三、判断题(10题)56.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57.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

10、数目是无限的。()58.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是位于中非的热带雨林。 A.正确 B.错误59. 荒漠由于极端干旱,只有旱生草本生存。( )A.正确 B.错误60. 新迁入的植物对新的未开发生境中的原有物种的进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61.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可以被异养生物全部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62.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A.正确 B.错误63. 在群落的自然分类系统中,有的以群落区系组成为分类基础,有的以其生态外貌为基础,还有的以其动态特征为基础。( )A.正确 B.错误64.()65.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11、。( )A.正确 B.错误四、简答题(5题)66. 简述生态入侵及其危害。67.简述物质循环的调节。68.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及生物耐性的主要特点。69. 环境保护的内容是什么?70.简述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并说明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据。参考答案1.C2.A根据组织层次分类: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区域生态学(景观生态)、生态圈生态学(又叫全球生态学)。3.B4.B5.C6.D7.A8.C9.C10.C11.C12.D13.B14.D15.B16.B17.D18.C19.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20

12、.D21.B解析:蜗牛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夏季高温条件下,经常躲进壳里夏眠,选B。22.D23.A24.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25.A26.A27.C解析:一般陆生动物是恒温动物,而水生动物往往受水体温度影响而变温,故选C。28.D29.B30.C31.激烈激烈32.趋异适应趋异适应33.负34.迁移迁移35.初36.K37.土壤土壤38.冻害39.遗传特征遗传特征40.自然稀疏自然稀疏41.富营养化42.岩石43.他感他感44.呼吸作用清耗的能量多呼吸作用清耗的能量多45.生态生态46.休眠47.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8.次生环境4

13、9.严重损耗严重损耗50.正二项分布51.优势种52.群丛53.指示54.南坡南坡55.抗毒作用56.Y57.N58.B59.B60.A61.N62.B63.A64.N65.B66.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入侵种群由于关系不完善进人生态系统后迅速扩展破坏系统结构影响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入侵种群由于关系不完善,进人生态系统后迅速扩展,破坏系统结构,影响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6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然条件下,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就是说对某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