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23834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30题)1. 下列气体中,对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贡献最大的是()A.N2 B.O2 C.C02 D.S022. 草原的优势植物以( )为主。A.禾本科 B.豆科 C.莎草科 D.菊科3. 生物群落分类实质都是( )。A.对所研究的群落按其属性、数据分组B.按照群落自身固有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分组C.按照对群落实体的不同看法分成不同学派D.按照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分类群落的生态关系4.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 )提出的。A.谢尔福德 B.达尔文 C.奥德姆 D.莫比乌斯5. 我国西部大开发

2、提出退耕还林(草)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畜牧业 B.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生态旅游 D.提高木材产、蓄量6. 核桃树下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的主要原因是( )A.缺营养 B.他感作用 C.缺水分 D.缺光照7.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 B.发育天数 C.有效积温 D.生物学零度8. 在地球陆地上面积最大、地位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9. 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 ( )A.石油农业 B.传统农业 C.生态农业 D.机械农业10. 温室效应的加剧不会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 B.海平面上升

3、 C.大气中CO2浓度降低 D.冰川融化11. 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 ( )A.浮游生物 B.小鱼 C.食小鱼的大鱼 D.食大鱼的水鸟12.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A.内禀增长率 B.瞬时增长率 C.世代增长率 D.周限增长率13. 下列概念中,由德国科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的是( )A.生态学 B.生物圈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14.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 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15. 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 )A.世纪演替 B.长期演替 C.快速演替 D.以上三者都不是16. 下列

4、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在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消失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17.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下列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太阳辐射18.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 B.天然气 C.水能 D.煤19.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三者都不是20. 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逆行演替 D.周期性演替21.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

5、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22. 生物个体间竞争剧烈,正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23.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24.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25. 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A.大豆菟丝子 B.草兔子鹰 C.牛粪蚯蚓鸡 D.秸秆蘑菇人26. 下列生态系统中对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是A.稀树草原 B.淡水湖泊 C.荒漠 D.常绿阔叶林 ( )27.单位面

6、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 B.密度 C.多度 D.优势度28. 阴性植物叶片长期处于弱光照下所形成的生理适应表现为( )。A.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B.枝下茎高较长,树皮通常较厚C.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D.叶绿素含量大29.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 )。A.海克尔 B.坦斯利 C.马世骏 D.竺可桢30.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 B.贝格曼规律 C.谢尔福德定律 D.林德曼定律二、填空题(25题)31. 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

7、间特征和_。32.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和_两种。33. 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的有序系统结构叫_。34.与成熟林相比,幼龄林的净初级生产力_。35. 海拔高度、地形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作用的生态因子。36.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_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37.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_ 。38.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_链。39.按形成的主导因素,隐地带冷性土壤可分为水成土壤、盐成土壤和_。40.核小体核心是由_缠绕_组成。41.生态位是指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_。42.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其栖息和

8、繁衍的地区,该种生物的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一过程称为_。43.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_、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44.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45. _是种群固定增长能力的唯一指标。46. 农田生态系统经常采用_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转化和利用。47.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_或配置状态。48.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群落。49.水生生物群落,根据环境的不同又可分为海洋生物群落和_。50. 种群数量的年间变动,有的是周期性的波动,有的是_的波

9、动。51.生物生产经历了两个过程即_和动物性生产。52.待分解资源的_性质影响着分解的速率。53. 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或配置隋况即为种群的_。54.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属于_演替。55.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过由简单到_的发育过程。三、判断题(10题)56.耐受性定律也叫贝格曼定律。()57.在微酸性条件下,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最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58. 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A.否 B.是59.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小是成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之一。()60. 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A.正确 B.错误61. 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前提,

10、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 )A.正确 B.错误62.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物质影响其他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他感作用。()63. 林带可以使冬季的积雪免于被风吹走,因而保持了地温。( )A.正确 B.错误64.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65. 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区都存在着一些并不属于气候顶级群落的群落。( )A.正确 B.错误四、简答题(5题)66. 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67. 简述判断种群分布型的方法。68.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69.简述物质循环的调节。70.简述生态系统能流的途径。参考答案1.C2.A3.A4.D5.B6.B7.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为生

11、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8.A9.C10.C11.D12.A13.A14.D15.C16.A17.D18.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19.B20.B21.D22.B23.D24.D25.B26.D27.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28.D29.B30.B31.遗传特征遗传特征32.冻害33.耗散结构耗散结构34.高高35.间接间接36.平衡状态37.土壤肥力38.腐屑39.钙成土壤40.DNA,组蛋白41.特殊功能和地位42.生态入侵43.物质循环物质循环44.个体论观点45.内禀增长

12、率内禀增长率46.食物链加环食物链加环47.比例比例48.镶嵌镶嵌49.淡水生物群落50.非周期性非周期性51.植物性生产52.物理和化学53.年龄结构年龄结构54.旱生(或原生)旱生(或原生)55.复杂复杂56.N57.N58.Y59.Y60.B61.B62.Y63.A64.N65.A66.()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当环境温度高于

13、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67.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 (1)分散度法:假设每个样方中个体平均数为m则可根据分散度S2值判断种群的分布类型 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均匀分布; 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随机分布; 若S2m即分散度大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集群型分布。 (2)空间分布指数:空间分布指数是由方差和均数的关系决定的即:I=V/m 式中:I为空间分布指数V方检验空间分布的方法有分散度法和空间分布指数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