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216503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云南省红河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河州2023年第一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A)每个传统节日,都留存着一个民族深刻而独特的文化记忆。中秋节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吟(yng)咏中秋明月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团

2、圆赏月的悠(yu)久习俗,中秋节凝聚着深挚_的家国情怀,意味着家人团聚与家庭美满,也意味着国家祥和与华夏兴旺。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_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B)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里值得珍存。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贪恋于高速交通工具和钢筋水泥的森林,就难以_花前月下,感受自然之美,以至于再好酒的人,也领略(l)不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妙处,也使人类心灵里的形象世界干瘪无味。(C)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体系是中华文明的一部

3、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当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应付式过节,而是认真思忖节日中包含的文化_。(D)人们一方面重新认识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摆脱传统程式和不合时宜的习俗,设计切合时下人们心理的全新载(zi)体与方式,使人们在尽情享受传统文化丰盈精彩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承和赓续家国情怀,让传统佳节幻发出时代光彩和人文魅力。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吟(yng)B悠(yu)C略(l)D载(zi)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璀璨B祥和C潜移默化D幻发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浓密不可或缺驻足意象B浓郁缺一不可停留意蕴C浓

4、密缺一不可停留意象D浓郁不可或缺驻足意蕴4文中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个传统节日,都留存着一个民族深刻而独特的文化记忆。B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里值得珍存。C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D人们一方面重新认识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摆脱传统程式和不合时宜的习俗。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hatGPT为什么会引发巨大关注?_,_,_。_,_。它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迈上了新台阶还蕴含着世界知识、具备思维链推理能力,大模型在特定任务下的效果不比专用小模型差ChatGPT是一种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在效果上

5、的突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大规模语言模型中除了常规的语言模型能力也标志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语言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生成内容的范围、有效性、准确度大幅提升ABCD6名篇名句默写。【(1)(4)题中任选两题作答,(5)(6)题必答,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关关雎鸠,_。(诗经关雎)(3)_,雌兔眼迷离。(木兰诗)(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人生在世,处于任何环境都应该有自己内心的坚守。刘禹锡虽居陋室却觉“陋室不陋”,是因为“_,_”。(6)孔子曾把人类许多美德赋之于水

6、,并把“子在川上曰”的关于“水流”的语言“_,_”记录在论语子罕中。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一)口语交际(4分)为提高同学们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你所在班级将举行“劳动,学生成长的必修课”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五育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体,以德育为核心,共同服务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标。人才培养的最初目的,是形成立体全面的人格,劳动教育工程是全面人格中重要的一环。说起劳动课,70后、80后感触颇多。70后的劳动课,多在田地里:麦熟时,学校放起麦假,孩子回到田野帮父母收割麦子;80后的劳动课,多在课堂上:竹木扎框、糊上棉纸,自制风筝放飞在课后的欢声笑语

7、里。“是时候补上这堂课了”“劳动课很有必要”各大社交平台上,此起彼伏的支持与赞扬是主流意见,传递着一个共识:劳动是光荣的,也是难忘的。无论是生火做饭,或是缝衣织布,劳动在供给生活必需的同时,更让人在其中找到彼此需要的生命联结。劳动是质朴的,亦是多彩的,它无比深刻地与童年交织缠绕在一起,成为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与永不逝去的底色。而劳动课的回归与弹性扩容,恰恰寄望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学段目标、规范的课程设计,去铺设抵达寓教于劳、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材料二: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2020年3月20日

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作出全面部署。2022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2023年新学期伊始,劳动课迎来了第一个“春耕”。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稳步落实,劳动课已成为各中小学不可缺少的独立课程之一。许多学校将体验劳动作为“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在汗水与欢笑中开启校园生活。材料三:开好开足劳动课的呼唤,深切期待着多方联袂参与的回应。学校或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9、或请非遗项目入校园,让学生在躬身稼穑、体验民俗之间,感受生活味、烟火气;企业、工厂等社会力量,利用提供标准化场地、定制化器具等方式,拓展校方的有限场景资源;家长通过日常交流的言传、共担家务的身教,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家教。如此,方能打通书本与现实、学校与社会的罅隙,把劳动课牢固地嵌入教育体系的应有位置。劳动课虽无范式,评价更需有标准。健康、可持续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有赖于社会心态的转变。劳动教育并非朝夕之得、尺寸之功,更需日将月就、久久为功。劳动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教育,精神上的隐性收获,更能让孩子在思想、道德与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7请对以上材料的信息作简要概括。(2分)8你作为九年级

10、一班的同学,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有了初步认识。老师请你劝说班级中不愿意参加班级卫生值日的小明同学。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你会怎么说?(2分)(二)名著阅读(4分)9学校开展“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阅读成果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知经典情节升文学素养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情节引人入胜。西游记借助想象展现出曲折生动的故事,请写出师徒取经途中经过的国家,如“宝象国”“_”等;另一部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通过塑造人物形象串联起“智趣横生”的故事,请写出带有“智”的情节,如“智取生辰纲”“_”等。(2分)任务二:探人物选择增阅读思考走入名著,我们追寻到作家笔下的人物不同的经历轨迹,他们的选择

11、与人生产生了紧密联系。请任选一部作品简要概括出作品人物的一个人生选择,并概述其原因。(2分)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正楷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简体字,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2分)11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其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的书法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下面属于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的是( )(2分)三、阅读(1224题,共32分

12、)(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2诗歌颔联借用了“_”和“_”的典故,表达了作者_和_的思想感情。(2分)13请从作者情感和蕴含哲理两个角度,说说你对颈联的理解。(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3、。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注释】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敲戛:敲打。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拥毳衣炉火毳:_(2)客此客:_(3)竟为雨雪所阻为:_(4)任之

14、而已任:_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16【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西湖_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写景,作用是_。(2分)17【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7分)以奋斗谱写“青春之歌”华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新时代青年当以昂扬奋进的精神开创新气象,凝聚磅礴青春之伟力,在青春赛道上奋勇争先、勇往直前、追梦圆梦。青春无悔,厚植家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是凝聚人心、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传承和发扬家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