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216495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 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B. 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C. 儒家学派地位逐步提升D. 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2. 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反对封建专制B. 救亡图存C.

2、反抗外来侵略D. 追求民主3. 1927年,某学者描述上海街道:“时时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躜(向前冲)”由此可以看出上海A. 传统习俗仍居主流B. 交通状况混乱无序C. 社会已经全盘西化D. 社会习俗新旧杂释4. 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摘要(如图)旨在强调()A. 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日的中流砥柱B. 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C. 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D. 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日前线5.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部分分币的样币。你认为该图的主

3、题体现了A. “一五”计划已经取得成就巨大B. 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C. 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D. 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6.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A. 以阶级斗争为纲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实现共同富裕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7.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A. 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B. 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C. 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D. 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8. 如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

4、古代文明 发源地文字建筑北非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胡夫金字塔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印章文字那烂陀寺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甲骨文长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腓尼基字母帕特农神庙A. 濒临大河、农耕为主B. 宗教主导、相互交融C. 文字多样、交流频繁D.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9. 某历史学习小组所列复习纲要主要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等内容。此复习纲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拓展C.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D.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变化10. 下面为某历史教材的部分目录。这部分目录的主题应该是()

5、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发展A.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1850年至1911年,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报纸相继创刊,这些报纸有英国的每日邮报、日本的读卖新闻等。于1883年创刊的美国妇女家庭杂志,在1900年发行量即达100万份之多。这可以用来佐证()A.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实现平等B. 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生活方式更新C. 科技创新使消费观念发生变化D.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家庭地

6、位提高12. 19世纪印度的社会精英锻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说明A. 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的中坚力量B.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自治C. 印度反英斗争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支持D. 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13. 有学者指出,一战后,各个阶层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来描述战争惨状,但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中东欧国家相继独立,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英国女性获得了普选权,福利国家逐渐出现,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A.

7、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B. 奠定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C. 拓展了文明发展的道路D. 强化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14. 中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有着独特的内涵,“应该将它视为一种崭新的追求,一种有别于强权政治时代的追求,一种谋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多样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一副生动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政治局面”这表明,中国倡导的多极化()A. 源于多元的世界文明不断融合B. 谋求建立多元平等的国际格局C. 促进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建立D. 有利于世界大国共同主宰世界15. 1997年全球并购(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涉及的金额是1995年的两倍;1998年全球并购的规模比1997年扩大了50%;1999年全球并

8、购数量比1998年又有了大幅度增加。这反映了当时()A. 世界金融危机的破坏力B.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C. 世界经济发展的无序化D.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16.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周公、老子、孔子等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精神成果,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早期面貌。 材料二:希腊文化是在汲取古代东方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克里特岛就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到希腊开始大规模向小亚细亚地区殖民,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向希腊传播东方文化的

9、主力,以至于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由此认识并汲取了大量东方文化。 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材料三:明代中后期,“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两件大事。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传入西方近代知识和理念的同时,也把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造纸、印刷、农艺、饲养、医学、药物、数学、天文、造船、建筑乃至诸工百艺都介绍到西方,以滋补处于起步阶段的西方近代社会。 中外文化交流史(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与希腊文化在来源上有何不同?(2) 根据材料二,概括希腊人接触东方文化的主要途径。(3)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中后期中外文化交流有

10、哪些特点?(4)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新的认识?17.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先后于1945年4月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2021年11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称为“三个历史决议”。 据【学习强国】材料二: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

11、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材料三:某同学整理的【知识卡片】 它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继续,它说明“帝国主义在海岸上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它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决策,钱学森等大批科技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的事业中来,最终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坚实基础。 中国政府照会关贸总协定,要求恢复中国的缔约方地位,时称“复关”。由于美国等的阻挠,中国最后加入的是新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入世”。(1)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各自背景。(2) 材料二将中国共

12、产党的百年历史分为哪几个历史时期?(3) 据材料二、三,写出三次历史事件的名称,并指出其各发生在哪一时期、反映了何种精神? 序号事件时期精神_ _ _ _ _ _ _ _ _ 18. 大国兴衰是最为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以1898年争夺西班牙的菲律宾等殖民地的战争(即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大西洋、太平洋“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

13、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材料二: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积极寻求以平等成员身份加入国际社会,在此过程中,辛亥革命提供了国内政治前提,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被视为难得的良机,可结果事与愿违。此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抗日战争;第二个更为重要的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 据伍斌徐国琦教授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述评(1) 下面是材料一提出的几个观点,请用相应的历史史实加以说明。 观点史实说明此前50年,美

14、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_ 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太平洋区域事务。_ 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_ (2) 材料一认为“美国没有成为英国霸权的直接挑战者”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3) 据材料二,在中国“以平等成员身份加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有过许多历史事件。你认为哪件事最为重要,为什么?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仁者无敌于天下”“一同天下”“一心定而王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表明各家都主张统一,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知道题干现象说明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答案】B【解析】A.“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了反侵略思想,“中体西用”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思想,他们并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 B.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救亡图存,以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理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掀起了辛亥革命。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C.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科学”思想未直接体现反抗外来侵略,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