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龙溪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191089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龙溪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永州市龙溪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永州市龙溪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永州市龙溪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永州市龙溪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龙溪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龙溪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永州市龙溪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我国分别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并圆满实现“天一”与“种八”交会对接。发射“天一”与“神八”的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结构如图),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式为C2H8N2,结构简式为CH3NHNHCH3 B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键 C分子中碳、氮两种原子与周边原子所形成的构型均为三角锥型来源:学科网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N2和H2O,则分子中碳、氮和氢

2、三种元素均被氧化参考答案:B本题以火箭燃料偏二甲肼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性质、结构,体现化学学科在新科技、新材料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考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为(CH3)2NNH2,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为键;分子中碳原子与周边原子所形成的构型为四面体,氮原子与周边原子所形成的构型为三角锥型,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氢元素没有被氧化,故正确B。2. 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存在较多的Cu2+、NO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OH 、CO32-、Na+ BSO42- 、Cl、NH4+CClO 、HCO3、K+ DBr、 Fe2+、 Ba2+参考答案:B略3. 短

3、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它们均为金属元素,则X与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只含离子键 B若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则它们均为非金属元素 C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大小顺序一定是Z=YX D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不一定大于X元素参考答案:D略4. 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SP,范德华力 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 D.sp3,氢键 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由于石墨的结构是平面六边形,每个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的类型形成的

4、三个共价键是正三角形构型,而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因此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sp2类型,且羟基之间作用力为氢键。 5. 工业上生产MnO2和Zn的主要反应有: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MnSO4+ZnSO4+2H2O MnO2+Zn+2H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析出16 g S时转移1 mol电子B中MnO2和H2SO4都是氧化剂C中MnSO4发生氧化反应D硫酸在该生产中可循环利用参考答案:B略6. 有A、B、C、D、E、F六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H3H2O、Na2CO3、MgSO4、N

5、aHCO3、HNO3和BaCl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空格表示未进行实验。试推断其中F是()ANaHCO3溶液 BBaCl2溶液CMgSO4溶液 DNa2CO3溶液参考答案:A略7.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05 mol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10NAB25,pH=12的1 L氨水中含有的OH数为0.01NAC11.2 L乙烯、乙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D5.6 g Fe和足量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参考答案:B略

6、8. 在某100mL混合酸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向其中加入1.92克铜粉微热,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Cu2+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15mol/L B0.3mol/L C0.225mol/L D无法计算参考答案:B略9. 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Y可能是 C、CO AlCl3、Al(OH)3 N2、NO S、SO2A B C D参考答案:A略10. 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 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将其全部投入50 mL b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

7、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Fe又开始溶解,Cu不溶解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 mL气体(标准状况),则b = 0.3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参考答案:D解析:A、若金属有剩余,说明溶液中有硝酸根,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相当于又存在了硝酸,金属均能溶解,故A错误;B、由于铁可以将生成的三价铁还原为亚铁离子,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故B错误;C、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到+2价,当产生336mL(标准状况)即0.015mol一氧化氮时,

8、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5mol(5-2)=0.045mol,即还原的硝酸为0.015mol,这部分硝酸的浓度为0.015mol/0.05L=0.3mol/L,还有一部分硝酸显示了酸性,所以硝酸的浓度b0.3,故C错误;D、根据铁和铜与硝酸的反应生成Fe(NO3)3和Cu(NO3)2,起酸性作用硝酸为3y(1-a)+2yamol,还原的硝酸硝酸等于NO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4y(1-),C(HNO3)=80y(1-),因为硝酸还可能有剩余,所以b80y(1-),故D正确。故答案选D。11. 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9、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1 B molL1C molL1 D molL1参考答案:A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每份溶液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反应:Mg2+2OHMg(OH)2,由方程式可知每份溶液中n(Mg2+)=n(OH)=amol,另一份BaCl2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BaSO4,由方程式可知n(SO42)=n(Ba2+)=n(BaCl2)=bmol,由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Mg2+)+n(K+)=2

10、n(SO42),故每份中溶液n(K+)=2bmol2amol=(2ba)mol,故原溶液中钾离子浓度=mol/L,故选:A12. 易燃、易爆、有毒等物质的包装上应贴L:危险警告标识。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标识的是( )ABCD物质的化学式CCl4NaOHCH3OHNH4NO3危险警告标识易燃品腐蚀品有毒品爆炸品参考答案:略13. 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高温下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FeCl3与KI溶液混合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溶于水D在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参考答案

11、:D解: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一定生成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高温下灼烧至质量不变得到铜和硫酸铁,无论Fe是否过量,产物均为混合物,故A不选;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FeCl3与KI溶液混合,2FeCl3+2KI=2FeCl2+KCl+I2,加热蒸干产物并高温下灼烧至质量不变为氧化铁和氯化钾,得到为混合物,故B不选;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混合,发生2NaHCO3 Na2CO3+H2O+CO2,过氧化钠再与二氧化碳、水反应,蒸干灼烧后的固体为碳酸钠和NaOH,为混合物,故C不选;D向Na2SiO3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硅酸沉淀,高温下灼烧至质

12、量不变得到二氧化硅,为纯净物,故D选;故选D14.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反应 Fe3+Fe2+,MnOMn2+;Cl22Cl;HNO3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什么物质,其理论依据正确的是A.Fe3+,质量守恒B.MnO,得失电子数相等C.C12,阿伏加德罗定律D.HNO3,勒夏特列原理参考答案:B略15.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及现象结论A将乙烯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乙烯具有还原性B将少量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C向溶液X 中先滴加稀硝酸,

13、再滴加Ba(NO3)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 中可能含有SO32-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无红色沉淀淀粉未水解参考答案:D【详解】A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则溶液褪色,体现乙烯的还原性,故A正确;B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蔗糖变黑,体积膨胀,体现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B正确;C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由于稀硝酸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32-,故C正确;D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没有加碱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无红色沉淀,不能检验,故D错误;故选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1分)通常情况下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0.030%,当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超过0.050时,会引起明显的温室效应。为减小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目前,用超临界CO2(其状态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代替氟利昂作致冷剂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一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