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西服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

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89KB
约15页
文档ID:351601099
西服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_第1页
1/15

西服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十三五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扰行业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如纺织原料供给安全仍有一定风险,行业内仍存在部分关键技术短板有待突破,消费市场培育力度不够,中高端产品的市场有效供给能力仍待增强,行业内文化资源的应用及推广能力不足,品牌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等一、 服装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一)服装行业周期性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和日常消费品,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整体上具有一定消费刚性,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细分市场与品牌定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周期中,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升带动其服装消费需求增长及消费升级,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甚至衰退的周期中,服装消费需求受到一定抑制其中,品牌定位较高的男装产品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较为明显,大众品牌的男装产品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而且时尚度较高的男装相对基本款式的男装而言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二)服装行业区域性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间的气候环境、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会影响消费者的服装偏好,使得服装行业呈现一定的地域性从地理位置的区域性来看,我国南方气候湿润,温度较高,对羽绒服等主打保暖功能的服装需求相对较小,春秋款的服装需求相对较大。

北方气候干燥,温度较低,对长款羽绒服的需求旺盛;同时,北方地区一年之中气候差异较大,对服装产品的需求较为多样化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来看,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东部沿海及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收入相对较高,购买力较强,对品牌、质量、服务和时尚趋势较为敏感,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越来越关注服装的版型设计、色彩运用与整体时尚度,对功能性的要求相对较弱,也更愿意为出色的品牌设计支付较高的品牌溢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三、四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消费者收入相对较低,购买力较弱,对品牌、质量和时尚敏感度较低,受经济能力限制为服装设计支付溢价的意愿较弱但总体而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追求服装设计的诉求愈发强烈,使中高端服装市场的发展受益三)服装行业季节性男装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而言,第一、四季度(秋冬季)是男装行业的销售旺季,第二、三季度(春夏季)为男装行业的销售淡季主要是由于秋冬产品使用面料与春夏产品存在差异,单价要高于春夏产品,企业秋冬款产品的销售额普遍高于春夏款;同时,第一、四季度节假日较多,如国庆、元旦和春节等,节日性消费的集中释放通常也会带来较明显的销售旺季此外,南方地区一年之中四季差异较小,而北方地区一年四季比较分明,故北方地区男装销售受季节性影响更大。

二、 十四五发展重点工程(一)纤维新材料持续创新升级纤维新材料领域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产业链安全为目标,依托优势企业,充分发挥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加快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主导差别化、多功能纤维材料的研发创新,进入国际上高性能纤维研发和生产的第一梯队,引领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进程二)智能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及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为目标,基于5G、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以纺织成套装备研发为重点,加快发展纺织领域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推进装备、软件、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以纺织装备数字化和信息互联互通为基础实施纺织行业智能制造重点工程三)时尚建设增强发展新动力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时代特征的纺织行业时尚生态,大力推动基于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产业复兴与时尚创新,以科技赋能创新,以包容彰显个性,以人文塑造价值,提升中国时尚影响力四)绿色制造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纺织行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履行环境责任导向,以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进产业链高效、清洁、协同发展,为国内外消费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绿色纺织产品,并引导绿色消费,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五)产业用纺织品着力高端化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纤维新材料应用和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差异化、高端化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满足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国防对先进纺织材料的需求三、 建设高质量的纺织制造体系(一)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纺织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基础纤维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加快突破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的尖端技术空白,推进生物基纤维和原料关键技术研发及其终端产品应用突破高精度、高效率、高适应性的纺织专用基础件,纺织装备加快向柔性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加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区块链等智能制造应用关键供应技术在纺织行业的深入融合,提升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能力强化产业链长板,立足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优势,进一步开发功能性、可降解新材料,扩大智能化、绿色化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创意设计能力,满足国际国内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发挥纺织产业链完整优势,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建设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安全可靠的纺织产业链、供应链。

加强纺织全产业链精细化加工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先进制造水平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具备高品质、多功能、智能化的高端纺织消费品加强高技术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织造、非织造、复合等成型技术,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重点领域的应用三)推进制造能力高端化加快纺织全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关键装备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运用先用适用技术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采用科学管理工具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推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面向纺织产业链、产业集群、特定行业领域、龙头企业,分别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纺织各细分领域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化解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约束在全行业强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研发绿色纺织产品四、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二次能源占比达到72.5%,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万元产值取水量累计下降11.9%,其中,印染行业单位产品水耗下降17%,水重复利用率从30%提高到40%。

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10%我国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016年以来共有251种绿色设计产品、91家绿色工厂、1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1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被工信部列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名单,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正在加速融入纺织产业链体系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的维度和内涵不断拓展,已经开始覆盖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工厂整体来看,至2020年末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纺织行业基本实现《2020建设纺织强国纲要》相关目标,我国纺织工业绝大部分指标已达到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建立起全世界最为完备的现代纺织制造产业体系,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长期居于世界首位,成为我国制造业进入强国阵列的第一梯队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进入并跑、领跑并存阶段,品牌建设形成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和区域品牌的三级体系,节能减排、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人才建设积极支撑行业创新和进步十三五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但也存在诸多困扰行业发展和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如纺织原料供给安全仍有一定风险,行业内仍存在部分关键技术短板有待突破,消费市场培育力度不够,中高端产品的市场有效供给能力仍待增强,行业内文化资源的应用及推广能力不足,品牌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等。

五、 畅通内需为基点的产业链循环(一)保障民生需求以保障国内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为战略基点,通过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产销衔接,使各类纺织消费产品满足多层次需求,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高品质生活完善行业和企业产品质量检测和服务体系,加强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国内自主品牌的消费认可度二)培育新型消费先进技术,流行趋势,品牌文化融合体现在纺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满足功能、时尚、绿色等升级消费需求加强信息技术在流行趋势预测、创意设计、消费研究中的应用,根据个性化消费趋势,依托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提高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大规模定制服务水平加强消费者研究,提升设计创意和市场营销水平,形成一批有高度市场影响力的服装和家纺产品品牌三)拓展产业应用提升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材料创新、制造升级和产品开发水平,努力贯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工具、土工建筑、安全防护和农业等领域重点产品的跨部门应用体系,在标准认证、品牌推广和工程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培育和拓展高质量的内需市场加强与装备、后勤、军兵种、科研单位及主要企业的合作,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六、 创新生态不断改善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截至2020年底,纺织行业共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1家(含5家分中心)、国家认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2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认定的行业重点实验室59个、技术创新中心37家2019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较2015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化纤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4%,较2015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共有1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纤维材料、绿色制造、纺织机械等领域一批技术难题被突破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以上七、 发展优势持续强化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稳步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70%以上202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9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纺织品出口额占全球的比重从2016年的36.6%提升到2019年的39.2%2020年,全国纺织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2万亿元,占全国工业4.3%,利润总额2065亿元,占全国工业3.2%。

八、 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一)加强关键技术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纺织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重点围绕纤维新材料、纺织绿色制造、先进纺织制品、纺织智能制造与装备等四个领域开展技术装备研发创新,补齐产业链短板技术,实现产业链安全和自主可控,强化行业关键技术优势,注重原始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带动全产业链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能力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纺织全产业链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用联合体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交叉学科、跨领域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创新平台协同机制,促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移转化三)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纺织标准化技术机构建设,优化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加大现行标准整合力度,鼓励新型纺织纤维材料、功能性纺织品、智能纺织品、高技术产业用纺织品以及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推动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鼓励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积极对标国际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