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515979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A9协作体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距今一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下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位于浙江省境内的是A. 龙山文化B. 仰韶文化C. 大汶口文化D. 河姆渡文化2. 礼记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统治者“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契刻于甲骨上。这一时期是A. 夏朝B. 商朝C. 战国D. 秦汉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些主张出自A

2、. 论语B. 老子C. 诗经D. 韩非子4. 秦王嬴政即位后,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下列关于秦灭六国时间表中空格处填写正确的是国名赵魏楚燕攻灭时间前230年前228年前225年前223年前222年前221年A. 晋、齐B. 晋、鲁C. 韩、齐D. 韩、鲁5.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汉,有传闻称汉献帝已遇害。刘备乃于建安二十六年(魏黄初二年)即皇帝位,年号“章武”。八年后,孙权于武昌登基帝,建国号为吴。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在A. 公元前3世纪B. 公元前1世纪C. 公元1世纪D. 公元3世纪6. 史载唐朝某位皇帝在即位之初“贤臣当国,四门俱穆”“励精政事,几致太平,何

3、其盛也!”到了后期则“妒贤害功,前功并弃”。这位曾将唐朝推向全盛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7. 宋初统治者为分割宰相权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专掌财政的机构是A. 三司B. 枢密院C. 御史台D. 政事堂8. 宋仁宗(公元10221063年在位)年间,苏轼向朝廷进献了教战守策,认为“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因此建议朝廷早做准备,以免发生不测之患。文中“西北二虏”是指A. 辽和金B. 辽和西夏C. 西夏和金D. 金和元9. 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如图所示水道

4、路线图对应的朝代是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10. 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的商品是A. 茶叶B. 火药C. 瓷器D. 棉布二、选择题11.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这一记载说明A.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 内外服制度走向解体C. 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形成D.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12.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从下层平民的利益出发,认为应当“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下列属于该学派主张的有隆礼重法 道法自然 提倡节俭

5、 兼爱非攻A B. C. D. 13. 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某一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下列关于该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名义上为天子所有,不得随意买卖B. 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使这一制度得以巩固C. 国家直接授田给农民,并配套实行租庸调制D. 该制度使天子权力高度集中,郡县制推行全国14.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汉高祖为“矫秦县之失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A. 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B. 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C. 完善三公九卿制强化皇权D. 改革币制中央收回铸币权15.

6、 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首创了纪传体通史题材。下列内容不可能出自史记的是A. 孔子世家B. 蔡伦传C. 秦始皇本纪D. 六国年表16. 如图为某一时期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此后,中国再次进入一个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这一政权分立时期是A. 三国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五代十国时期D. 东晋十六国时期17.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下列有关科举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曹魏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B. 隋朝以“四书五经”为考试范围C. 唐朝扩大取士规模,首创武举和殿试D. 元朝开始采用南北分卷制度18. 据下表可知,从租庸调制到

7、两税法征税法税额征收次数征收方式课税标准徭役租庸调制固定一次征收征收实物丁户每丁岁役20日两税法不固定夏、秋两次征收概以钱计资产的多少省徭役A. 有效遏制了土地买卖兼并之风B.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 有利于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D. 为实行均田制创造了有利前提19. 唐代某一中央机构的长官为“侍中二人,正二品”。其主要职能是审核诏令,“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该机构最有可能是A. 中书省B. 尚书省C. 门下省D. 政事堂20. 唐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为加强边防,唐政府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并赋予军镇长官节度使以大权。下列事件与此

8、关联最为密切的是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宦官专权D. 朱温代唐21. 某医药学家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而他将自己著作命名为千金方。“他”是A. 西晋的裴秀B. 隋朝的李春C. 北朝的贾思勰D. 唐朝的孙思邈22. 有学者指出:“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这说明A. 改革者的性格决定改革成败B. 集团斗争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C. 变法主张折射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D. 时代契机决定变法不可能达到富国目的23.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

9、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为经略台湾,元朝设置了A. 宣政院B. 安抚司C. 提点刑狱司D. 澎湖巡检司24.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当时主要外贸港口包括广州 泉州 明州 上海A. B. C. D. 25. 据梦溪笔谈记载:“庆历中,有布衣,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文中“”处应填入的是A. 沈括B. 毕昇C. 王祯D. 郭守敬三、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在秦孝公在位期间主持了变法。其变法内容之一是“废井田,开阡陌”。时值孝公十二年,秦迁都于咸阳之际,曾将城市和农村

10、进行重新划分,变成了四十一县(也有史料记载为三十一县),并垦荒田开阡陌。在百姓中实行什伍连坐,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什伍之内互相纠察告发。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商鞅大力推动变法使他树敌无数。秦孝公死后,商鞅就立刻被抓入狱,最终死于车裂之刑。摘编自【日】平势隆郎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商春秋战国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这个漫长的分裂时期之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扫平了六国,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大一统时代。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秦王朝又以原来秦国之制为主要标准,尽可能地对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制度进行整齐划一的工作。摘编自张荫

11、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分析变法对商鞅本人和秦国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指出“守”“尉”“监御史”所仿效的中央政府的具体官职,举例说明秦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的整齐划一的工作,并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措施的意义。27. 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地方和边疆治理与管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朔二年,汉将卫青继秦朝蒙恬之后又一次夺回河套地区,汉于此设置朔方郡,徙民10万口居之。汉武帝欲伐匈奴,计划联络大月氏自西夹击,遂于建元元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逐步开

12、辟。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元朝逐渐形成一套行省制度。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元朝行省极少扮演体现地方独立性、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相反主要起到了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征敛财富的作用。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在河套地区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说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变化,概括中央加重行省权力的原因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行省制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