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5159749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6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查补易混易错点01 大气的运动原理大气的运动原理是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同时与自然地理其他知识点关联密切。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大气运动的原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是高考高频考点,2023年浙江1月选考的第24-25题,2022年浙江6月选考的第24-25题,2022年全国乙卷第9-11题等都对大气的运动原理进行了考查。易错01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的受热不均。受热较快的地方,空气受

2、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受热较慢的地方,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2.近地面受热快慢的影响因素:(1)下垫面性质: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快于海洋;裸露地表升温和降温的速度快于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2)地形:山谷地形较为封闭,升温和降温速度较慢,山顶或山坡升温和降温速度较快。3.热力环流常见规律:(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2)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气压中心相反,例如近地面是低压中心,则垂直的高空形成高压中心,但是高空气压值小于近地面气压值。(3)上升气流可能产生降水,下沉气流则不会产生降水。(4)气温高的地方一般会形成低压中心,气温低的地方往往形成高

3、压中心。易错02 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1)海陆风的形成原理分析:白天陆地升温速度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速度慢,气温低,气压高;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速度快,气温低,气压高;海洋降温速度慢,气温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2)海风和陆风形成的前提条件:吹海风的前提条件是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一般出现在中午前后直至日落前后。吹陆风的前提条件是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一般出现在午夜时分至日出前后。2.山谷风(1)山谷风的形成原理分析:白天山顶升温速度快,气温高,气压低;山谷升温速度慢,气温低,气压高;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

4、吹向低压,即从山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夜晚,山顶降温速度快,气温低,气压高;山谷降温速度慢,气温高,气压低;水平方向上风由山顶吹向山谷,形成山风。(2)谷风和山风形成的前提条件:吹谷风的前提条件是山顶气温高于山谷气温,一般出现在中午前后直至日落前后。吹山风的前提条件是山顶气温低于山谷,一般出现在午夜时分至日出前后。易错03 风向的作图1.近地面风向作图的步骤:(1)作水平气压梯度力(要求:垂直于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北半球右偏45,南半球左偏45。2.高空风向作图的步骤:(1)作水平气压梯度力(要求:垂直于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北半球右偏90,南半球左偏90。(20

5、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A1时B7时C13时D19时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

6、,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4-5小题。4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ABCD5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ABCD(2023浙江杭州统考二模)有研究团队利用某观测站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间的气象数据,分析珠穆朗玛峰北坡某河谷的局地环流日变化特征,发现该河谷主要受山谷风和冰川风的影响。山谷风、冰川风都是冷热不均引起的局地环流,冰川风影响主要集中在下午时段且强度大。

7、图为某年5月28日风向、风速日变化图。完成下面6-7小题。注:风向以正北为0,顺时针增大到3606该团队选择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期间的气象数据来分析局地环流是因为()大气环流影响弱天气系统影响强阴雨天气为主晴朗天气为主ABCD7冰川位于河谷的方位及冰川风对山谷风的主要影响分别是()A南方削弱了山风B南方削弱了谷风C北方加强了山风D北方加强了谷风(2023江苏一模)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1月份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8-1

8、0小题。8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约为()A4:00前后B10:00前后C17:00前后D22:00前后9该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是()A东北西南走向B南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西走向10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B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C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D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图是我国某城市月均热岛强度和气象用电量强度季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1-12小题。11关于该城市热岛强度和人均用电强度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原因,正确叙述是()A58月天气炎热,用电量攀升;降水较少,热岛强度较低B1011月气温适宜,用电量适中

9、;云量少,热岛效应显著C122月燃煤供暖加强了热岛效应;能源紧张降低了用电量D34月农作物返青,增大了城郊温差,城市热岛强度增加12该城市最有可能是()A广州B北京C昆明D哈尔滨(2023河北唐山唐山市第十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天山北坡的天池位于博格达峰(海拔为5445m)的坡下,山谷风相当典型,与普通山谷风相比,山风略大于谷风。下图示意某年7月25日至8月8日无大风干扰的情况下,天池平均山谷风风速的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13-15小题。13影响天山天池山风略大于谷风的主要因素是()A雪峰下沉的冷空气B湖泊的稳定水量C雪峰上升的暖空气D阴坡缺少光照14依据该时段山谷风的变化特点,可推测天山天池

10、1月()A谷风势力减弱,频率升高B山风势力减弱,频率升高C谷风势力更强,频率升高D山风势力更强,频率升高15山顶出现较厚云层的时段最可能是()A46时B911时C1416时D2022时16(2023浙江校联考二模)在2022年4月2527日,湖南长沙和江西南昌等地出现了“下击暴流”。“下击暴流”是一股在地面或地面附近引起辐射型灾害性大风的强烈下沉气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小概率、强对流天气。下图为“下击暴流”结构示意图。“下击暴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地球内部的磁场B水平气压差和太阳辐射C太阳辐射和重力势能D大气垂直方向的气压(2023浙江校联考二模)盘锦位于辽河口,渤海北岸,其与渤海间存在

11、海陆风的日变化。读盘锦一年中海风和陆风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布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17图中甲风名称及风向为()A陆风偏南风B陆风偏北风C海风偏南风D海风偏北风18与冬季相比夏季盘锦地区海风持续时间()A不确定B较短C不变D较长(2023福建泉州统考二模)热岛效应强度指的是城区气温和郊区气温的差值,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表为我国四个城市季节平均和年平均热岛效应强度。据此完成下面19-21小题。表(单位:C)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长春市0.710.880.931.300.96北京市0.900.711.131.511.06武汉市0.740.851.260.920.91广州市0.650.750.880.840.7819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季节变化幅度,总体上()A北方大于南方B北方春夏大于秋冬C南方大于北方D南方冬春大于夏秋20冬季南北方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北方()天气晴朗,近地面大气升温快降雪多,近地面降温快取暖设施排放热量气压高,风力大ABCD21与其它城市相比,导致武汉市夏季的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差异较小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势起伏C水域面积D植被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