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整体性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515974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整体性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整体性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整体性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整体性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整体性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整体性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整体性原理 查漏补缺 2023年高三地理三轮冲刺过关(原卷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查补易混易错点08 整体性原理大气的运动原理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结合地球运动、自然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自然地理基本过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掌握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区域认知),是高考高频考点。2022年福建高考的第17题,2022年辽宁高考的第3-4题,2022年山东高考第8-9题等都对整

2、体性原理原理进行了考查。易错01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

3、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中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

4、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易错0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1)环境特征的一致性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整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2)要素的内在关联性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发生发展的统一性不同区

5、域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易错03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

6、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升,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一、选择题(2022河北高考真题)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县的土壤侵蚀状况,研学小组收集了两种分辨率的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基础数据。根据基于实地监测试验制定的土壤水蚀评价国家标准(表),应用GIS技术,对该县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依据高分辨率(大比例尺)和低分辨率(小比例尺)两种数据得到的评价结果差异明显(图)。因高分辨率数据与制定国标所依据数据的分辨率更接近,故其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1两种方案评价结果差

7、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分辨率下的()A地面坡度数据差异明显B土地分类数据差异明显C植被覆盖度数据差异明显D降水强度数据差异明显2改善低分辨率方案评价结果“失真”的可能途径是()调整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基础数据分辨率建立新的评价标准采用新的评价技术ABCD(2022山东高考真题)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3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地形D岩性4图b中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023贵州黔东南统考模拟预测)呼伦湖是

8、中国著名的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纬度最高的湖泊。湖盆呈不规则四边形,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最低的区域,两侧为断裂带,其中湖岸的湖蚀崖上分布的湖蚀洞普遍高出呼伦湖水位线4m,且发育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下图示意呼伦湖湖岸侵蚀地貌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5呼伦湖最稳定的补给水源是()A地表径流B冰川融水C积雪融水D地下水6呼伦湖湖岸呈现直立陡峭的断崖形态主要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断层发育强烈湖水侵蚀冲刷人类活动频繁ABCD7推测呼伦湖历史最高水位最接近()A湖蚀崖B现代湖蚀台地C湖蚀柱D湖堤(2023湖南模拟预测)第四纪冰期,斯堪的纳维亚冰盖面积达到660万平方千米,向南覆盖广大欧洲地区。目前冰盖消

9、失,海岸线退缩。下图示意波罗的海及沿岸斯堪的纳维亚冰盖边缘排水方向。研究表明图示T沉积物形成于冰下隧道的环境中,流水挟带物质沿冰下隧道排入大西洋。读图,完成下面8-10小题。8冰下隧道的形成与扩张得益于()冰川运动,裂隙发育板块挤压,断裂发育流水下渗,不断侵蚀海水入侵,不断侵蚀ABCD9随着斯堪的纳维亚冰盖消融,该地()A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面上升幅度B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面上升幅度C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面下降幅度D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面下降幅度10斯堪的纳维亚冰盖的存在与消融,导致()A消融时地表吸热减少B消融时北大西洋暖流增强C消融后地表趋于平坦D消融后海岸形态趋于曲折(2023广东模拟预测)若尔

10、盖古湖(今若尔盖盆地)的消亡与黄河贯通,是青藏高原东部水文环境变化的转折点。图示意若尔盖盆地水系分布,甲地位于黄河左岸的二级阶地上,其沉积剖面记录了若尔盖湖、河环境演化的历史,是研究黄河溯源侵蚀切开若尔盖盆地的典型沉积证据。据此完成各11-13小题。11图中能反映古湖水外泄过程的沉积层是()A风成沙层B古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C古浅湖相沉积层D古深湖相沉积层12古深湖相沉积层形成末期,该区域()A温暖湿润B低温少雨C地壳稳定D炎热干燥13古浅湖相沉积层形成时期,若尔盖盆地水系()A转为内流水系B流域面积扩大C呈放射状分流D成为黄河源区(2023海南海口文昌中学校联考一模)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反映地表植

11、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数值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与大气水汽含量关系密切。下图示意北疆绿洲地区植被水汽相关性。据此完成下列14-15小题。14图示可反映出当地()A植被越多,对大气水汽含量的调控效果越显著B太阳辐射强度小,植被蒸腾作用弱C常绿阔叶林覆盖率高,大气水汽含量大D在相同植被覆盖情况下,白天大气水汽含量较夜晚小15北疆绿洲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23全国一模)土屑蠕动是斜坡上的碎屑或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向下的缓慢蠕动。这种运动表现为颗粒间相对的微小位移,使斜坡上的各种物体发生变形。它的形成主要是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而引起斜坡碎屑和土壤颗

12、粒的物理性质改变所致。下图为土屑蠕动概念图,据此完成下面16-17小题。16土屑蠕动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树干歪斜草皮移动路面冻融ABCD17图中正确表示温带地区碎屑变干时土屑蠕动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丁丙乙B甲丁丙C乙丙丁D丙甲乙(2023湖南三模)“泻风”是气流越过山脉快速下沉形成的。下左图是哥伦比亚的泻风所在区域位置,泻风气流在近海地区、西科迪勒拉山脉、中科迪勒拉山脉分别形成对流中心,对流云体垂直向上,右图是某时段气流及对流云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8-19小题。18泻风气流主要来自()A大西洋B太平洋C南美大陆D加勒比海19右图所示,西科迪勒拉山脉“泻风”出现的时间()A冬季的上午B冬季

13、的下午C夏季的上午D夏季的下午(2023全国三模)呼伦湖(左图)为内蒙古地区最大湖泊,受湖泊自身特征和区域内气象因素等影响,呼伦湖不同部位冰情复杂。在呼伦湖湖冰冻结消融过程中,湖泊南部是最早开始结冰的区域。右图为呼伦湖封冻期与气温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0-22小题。20呼伦湖南部水域结冰最早的原因最可能是()A湖泊盐度较低B湖泊深度较大C湖泊水域封闭D纬度位置较高21受大风天气影响,呼伦湖融冰最早的区域是()A西南部湖区B西北部湖区C东南部湖区D东北部湖区22呼伦湖封冻期()A长短与同时段平均气温呈正相关B累积负积温高,结冰早C累积负积温低,封冻时间长D同时段平均气温和累积负积温呈负相关二

14、、综合题23(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24(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们印象中的兔子,一般有一对长长的耳朵,不仅使兔子听力敏锐,而且有调节温度的作用。但是世界上有一种小耳朵免子一北极兔,身材硕大、耳朵很小;身体偏胖、脂肪较多;脚掌宽厚、掌下有毛。北极兔属于群居动物,主要以苔藓、植物、树根等为食,偶尔也会吃肉,主要栖息于北美北部寒冷地区(下图)。当夏季来临时,北极兔的毛色会变成浅灰色,到了冬季,北极兔的毛色又会变成纯白。(1)分析北极兔形态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据图文资料,推测北极兔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带名称,并说明推测依据。25(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