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上传人:jx****3 文档编号:3513335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广西北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 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

2、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

3、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 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

4、,大家认了罚回家。那位乡绅回头和我发了一阵牢骚:一代不如一代,真是世风日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当时体会到了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气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材料二: “无讼社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成都市中院提出的诉源治理。成都市法院2016年8月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辖区内21个基层法院结合当地实际就诉源治理工作进行创新探索。成都市大邑法院依据诉源治理和本县司法实践,倒逼出“无讼社区”建设,取得很好的示范效应。 大邑县地处成都远郊地区。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行政区划被打破,熟人社会环境瓦解,各种纠纷日渐增多。近几年大邑县法院受理

5、案件总量以超过 10%的速度增长,2018年县法院受理案件6502件,而员额法官只有31名。相应的大邑县基层调解组织弱化,传统的矛盾纠纷大多依赖行政化解,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用发挥削弱。 2016年8月,大邑法院开始探索将“无讼社区”的理念融入城乡社区的治理实践中,并逐步在全县城乡社区建立和推广“1+N”数字综合调解平台体系。平台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调解社会矛盾为突破点,高标准打造“无讼空间”,建立了人民调解、法院调解、公安调解和司法调解等社区调解的常设机构。针对不能调解和不愿调解的案件,引导当事人通过“1+N”综合调解平台进入“诉调对接”的法律程序,并在大邑县法院、各分支法庭和

6、各乡镇街道社区设立“诉调对接”的三级网络平台。 大邑县首先在广泛民意基础上制定了无讼公约,其次按照民主决策议事程序,商议讨论形成村规民约。无讼公约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村民办事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量纠纷在基层群众自治中得以化解。并通过依法选举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使社区自治组织得以修复、完善和壮大,并发挥应有功能,助推社区居民将自我管理和服务、自我约束和发展的自治精神落到实处。 大邑县建立了以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金牌调解员等为主体的 72人调解专家库,根据入库专家工作经历和专业特长,分为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11个专家组,面对面参与调解所辖区域内疑难复杂和专业性较

7、强的矛盾纠纷。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把与日常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常态化地融入法治宣传活动中,引导城乡社区居民知法守法用法。 大邑县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各地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的居民成立品牌化调解室。通过树立道德典范,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凝聚带动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将德治的理念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中,明显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自 2016年8月“无讼社区”建设以来的3年间,诉前分流16358件,同期法院民事受案数6974件,70.11%的矛盾纠纷在镇、村(社区)得以化解,法院司法确认案件806件。据大邑县法院提供的数据,仅2018年通过“1+N”综合性调解平台调解案件6271件,调

8、解成功5749件,涉及人数17743人,城乡社区居民对“无讼社区”的认可接受度稳步提升。 (摘编自包路芳费孝通的“无讼”思想与中国基层社会治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在费孝通看来,传统的乡土社会注重礼治,要求人们服膺传统规则;同时,地方官在维持礼治秩序时,应优先考虑教化。 B.从材料一第四段列举的实例来看,乡绅进行调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的过程,可见在乡土社会中,外在的监督不必存在。 C.大邑县建设“无讼社区”的举措能够很好地节省当地的司法资源,也能够促进当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D.“1+N”数字综合调解平台注重党建引领,包含不同的社区调解常

9、设机构,在大邑县“无讼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费孝通以足球比赛来论述乡土社会对讼事的看法,如乡土社会中有人破坏传统规则的情况如同足球场上有球员犯规。 B.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费孝通在论述中能够引用孔子的话,还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理深入浅出,观点鲜明。 C.大邑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进行创新探索,能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各种纠纷增多、基层调解组织弱化等。 D.在“无讼社区”构建中,大邑县不仅考虑“德治”,还考虑“法治”的作用,如将各种法律法规融入法治宣传活动中。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传统社会“无讼”思想的一项是 _ A.南宋诗人陆游

10、在家训中说:“纷然争讼,实为门户之羞、门户之耻。” B.明代王阳明在其管辖区内推行“十家牌法”,令“十家之内,但有争讼等事,同甲即时劝解和释”。 C.宋代,江西等地的蒙馆开设讼学,用邓思贤公理杂字等讼师秘本来教授生徒。 D.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4. 下面一句话是命题老师编辑阅读文本时漏掉的,请根据本文论证思路,说说这句应放在材料一哪一段后面。为什么? 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应放在第 _ 段后面,理由: _ 。5. 有学者认为大邑法院在开展“无讼社区”建设时,能够“吸收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无讼

11、的积极因子”。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片之上简福海乡下的老宅,屋顶上铺着的是瓦片,层层叠叠。远远望去,宛如一顶黑呢子大帽,扣在一位惊风怕雨的高个子头上,帽檐压得低低的。 素朴的泥瓦,罩得住土墙,也配得上高远的天空。刚出窑的瓦片,晴空一般的蓝,一片挨一片,一桁接一桁,密密麻麻地铺在新盖的屋顶上,与千古一碧的天空遥相呼应。那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天蓝的瓦片,单纯而宁静;瓦蓝的天空,干净而澄澈;天蓝,瓦蓝,心也透明的蓝了。最喜悦的当数房主,头顶上终于有“几片瓦”了,冬暖夏凉,风雨不侵,人生的安慰和生命的依托全在此了。这时的瓦片,分明是家的代名词。 人一旦入住

12、,瓦房便开始弥漫浓厚的生活气息,就连小小的瓦檐,都氤氲成一个丰富幽深的世界。瓦檐上,总有月光铺洒下来;瓦檐下,总有温暖的灯光透出来。瓦檐内,总有远行的叮咛;瓦檐外,总有回归的脚步。而晨光夕阳里,瓦檐下出入往来的,总是乡亲们勤俭的身影。椽柱上垂着几捆山上采来的草药,头疼脑热方便管用;生了锈的铁钩上挂着几个留种的老瓜和几条诱人的腊肉;屋顶上放着簸箕,摊晒着新腌的菜干;倚着檐下的土墙,叔婆伯婶们端着碗边吃边聊,几只狗晃来晃去盼着骨头;还有一些沾了泥巴的锄头倦倦地立在墙根;向阳的檐角,有燕子在忙着衔泥筑巢。偶尔,暴雨突降,毫无防备没伞缺笠的路人缩在瓦檐下躲雨。瓦檐下,遂成乡亲们的舞台之一,虽土气狭小,

13、却也温暖可亲,方言版的生活剧,就这样昼夜上演,精彩鲜活。 时光的手,悄然抚过瓦房。瓦房里的小孩长成青年,母亲变成祖母,瓦片也同岁月一起成长老去。瓦的蓝色,慢慢转成黛色,进而墨黑;瓦阵松了,瓦片破了,瓦缝参差了,积了落叶,漏了月光,渗了雨水,终于到需要翻修的时候了。翻修,在乡下有更通俗亲切的叫法捡瓦。 曾经简单地以为,瓦只不过是晴天遮阳、雨天淌水罢了。直到一个月色薄凉的夜晚,有风呼呼地吹,我敏感而安静的心,听见了瓦片在我无眠的头顶纵情歌唱。自此,处处留心,且听瓦吟:冬日煦暖的阳光敲打在瓦片上,如小提琴缓缓推拉,若有若无,旋律平和;秋天飒飒的风在瓦面跑过,时缓时疾,声如短笛,悠扬跳跃;春夜的细雨,

14、潇潇洒落,二胡般如泣如诉,惹人轻愁;夏季的暴雨,疏狂不羁,自是钟鼓铙钹急管繁弦的交响乐,即便停了,余音不散。这不,瓦沟上的雨滴如断线的珠子,一颗一颗,从黑夜滴到天明,那是繁华散尽后落寞的红颜无休无止的叹息。 小小的瓦,还有另一种风情可读可赏。偶尔碰到一两个“瓦片头”的小男孩,倍觉温顺伶俐。有时,也会遇着一块瓦片似的厚重刘海的妙龄少女,民国女子的遗韵,让人无端猜度她小时候是否把玩过瓦片。尽管明白,古人生女虽称“弄瓦”,这里的“瓦”绝不是泥瓦,而是纺锤。但我想,倘若尘土有幸被制瓦匠巧手抟制成别致的瓦,又经如花女子的纤手细细把玩,那窸窸窣窣摩挲出的也是玲珑妙曲,一如粲然的心事和等待的青春。 也一直为

1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震撼感动,那里有爱情的坚贞,有气节的凛然,有灵魂的不屈,有正义的呐喊。小时候曾听过一则与瓦片有关的故事:说是几十年前,村里某户人家有个媳妇不孝顺,婆婆受尽虐待,不得不暗使一招,夜夜在楼上摩刮“金子”。楼下的媳妇听后,觊觎这份遗产,顿时奇孝无比。婆婆死后,方知摩刮的不过是两片破瓦而已。 不曾想,我们的祖先让沉实的泥土变成轻盈的瓦片,以飞翔的姿态高悬人类头顶上空,竟也凝成了我们心中漂流的梦。小时候,我们站在河边,和小伙伴们比赛掷瓦片打水漂,看谁打得最远、水漂数量最多。挑拣、握紧、半蹲、扭身、抛掷、注目、聆听,瓦片在水面不停地飞掠弹跳,激起高高低低的声响和起起伏伏的涟漪

16、,顿时,平静的河面有了鲜花绽放般的喧闹。我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瓦片的去向,尽管它最终要沉到水底,但它“嗖嗖”飞奔而去的身影,就是水上行舟的意象,摆渡着我们的快乐和梦想。现在想来,当时,瓦片用最轻的身体承载了最大的重量童年远航的梦想。 踮足仰望屋顶的瓦片,曾是我年少的闲情。方正的瓦片,一如书页,一页压着一页,倾吐着浓浓淡淡的文化气息。 这瓦片一路从西周走来,从祖先的双手上走来,从泥土中走来,从火窑里走来,已然穿梭了数千年,遮蔽了无数的风霜雪雨。这时,总想起母亲的形象。松软的土坯变成坚硬的瓦片,再变成家园的守望,其间历经了多少苦难、敲击、揉搓、踩踏、烧铸、风吹、日晒、雨淋、露打、霜欺、雪冻承载了多少,获取又几何?原来,时光背后,瓦片一直在苦难和奉献的路上默默行进,它的价值,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