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10篇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35133247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10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10篇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精选篇1 出师表可谓千古名篇,是诸葛亮北伐之前,写给刘禅的奏章。上学的时候,只是把它当做顺口溜一样来背诵,却从未真正闹懂文章的深意。如今再读出师表,才知道为什么它会被千古传诵。文章往往是人的思想与灵魂的写照。细读出师表,我才体会到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其用情之深,用心之苦,渗透在字里行间,让人为之动容。读完出师表,也让我对诸葛亮其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朝廷政治的担忧,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接下来诸葛亮所做的通盘的.安排,详尽周到,可见倾注了很多心血。文中处

2、处流淌着诸葛亮的报国之志,以汉室之隆为己任,希望能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体现着诸葛亮忧国忧民的爱国深情。 临行前诸葛亮所做的统筹安排,自上而下,从宫中到府中,从军中到营中,细致稳妥,井井有条。规范制度,举荐良才,对刘禅一片赤诚。诸葛亮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用人之道。古来帝王犯错往往不是帝王本人的思想问题,而是因为他们亲近了小人。小人在身边,就会不由自主的走了小人之道,最终招致损失。诸葛亮以史为鉴,尽进忠言,用心良苦。所有这些都辉映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见解和不同凡响的政治才华。 诸葛亮有着敢于担当重任的英雄气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临终托孤”,所有国家的大事都由诸葛亮一人

3、承担。诸葛亮毫不畏惧,也不退缩,勇挑重担,而且把这些看做是自己的责任。认为“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的忠勇豪情就算是在今天也应被视为楷模。 诸葛亮不慕荣利,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所以跟随刘备“以驱驰”,完全是因为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孙权和曹操当中任何一方都比刘备势力强大。当初刘备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自己的军队,寄人篱下,落魄不堪。如果孔明想要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恐怕不会选择刘备。孙权和曹操也都招贤纳士,求才若渴,如果诸葛亮前去投奔,定会受到更多优待。然而,让诸葛亮一生感念的,却是刘备最初的一份知遇之情。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

4、耿,肝胆相照,虽为一介书生,却也堪称为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忠义之士。 诸葛亮不仅是一个超群的智者,他的无私奉公的高尚品质也令人钦佩。文章之中诸葛亮反复表明自己的报国之志,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只可惜蜀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即便是诸葛亮再怎么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也扶不起那该死的刘阿斗。诸葛亮只能抱恨九泉,留下千古遗憾,令人叹惋。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精选篇2 羽扇纶巾,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运筹帷幄;稳坐战车,用十足的信心与智谋应对挑战。他仿佛就是胜利的代名词,是敌军永远无法跨越的精神门槛。这也许是很多人想起诸葛亮时最直接的印象。然而,一篇出师表将其从“神”拉回“人”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一个有血

5、有肉、真实复杂的诸葛亮。 出师表诞生了一个“危急存亡”的时代,“天下三分,益州疲弊”,道出了此时蜀汉内外交困的艰难局面。面对一个年幼无知、易受奸臣控制的庸君,诸葛亮毅然扛起“兴汉”的大梁。对内赏罚分明,对外抚羌联吴,即使明知与曹魏实力悬殊,仍在准备过后进军以图中原。这与深谋远虑的诸葛亮形象大相径庭,好像一个铤而走险的赌徒要做“生死一搏”。然而,却正是这一坚定意志与实现“先帝遗愿”的决心打动无数后来读者。正如正气歌所言的“时穷节乃现”,出师表“名世”与诸葛亮“鞠躬尽瘁”形象永垂不朽的原因正在于此。 然而,在率直质朴的行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为人处世的严谨与机敏。他在文中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及

6、陛下,是为了强调其“忠心无取之意”。诸葛亮“夙夜忧叹”我想起所叹的不仅仅是如何实现先主遗愿,还有对于自身名声与道德的担忧,刘备一句“嗣子如不才,君可自立为主”给手握军政大权的诸葛亮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在三国这个混乱的时代,“杀君自取”现象屡见不鲜,后主身边谗臣众多,对诸葛亮的非议也多,诸葛亮深知后主“难辩是非”,故在出师北上之际作此表以忠心,一方面表明自己无意自取立场,一方面也使众臣明白“先帝之臣”的身份,警告他们恪守本分,不可趁国家空虚之际做“大逆”之事,这无不体现其良苦用心。 同时,文章中以极大篇幅描写了孔明对于后主的期望,但是最后一句“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却很黯然地道出了孔明本人对于这些

7、期望的悲观态度。写此表时孔明已侍后主多年,其“不才”孔明也都谙知,但是,那个封建时代,诸葛亮个人的道德修养却不允许其跨越取位“雷池”一步,取位的高低限制了诸葛亮所能发挥的作用,就好比一个沙漏在不停的漏沙,诸葛亮所做的只是不断向上半部分加入沙子,却没有勇气与意志将沙漏翻过来,拯救这将倾倒的大厦。在封建道德的滤纸中,一代智谋终究无法以个人力量力挽狂澜,这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因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做框架、教条束缚下的“单调者”,而要立足实际,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同时,要在正确的价值观下践行正确的道路。 “出师一表真名士”,每当我读健傲俦硖榱恪闭饧妇涫保业难矍熬

8、头路鸪鱿忠桓鲐偷纳碛昂鸵凰岬难劬梦已诰聿坏貌怀了及。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精选篇3 曹操的欺骗,刘备谦虚,谨慎明,周瑜的狭隘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笔者呼之欲出,细细品味,让读者似乎已经进入了状态。 故事的主要研究内容设计是以智和勇来依次进行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我们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就是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教学例子举不胜数。 但故事中也有“智慧,勇气不是敌人,文不能拿笔,武不动枪“。就像汉代的刘蝉,整天喝酒,无视政府,愿意奉献蜀国,最后上演人民(笑)笑的事情,快乐的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这样一件改变时间的事情呢? 有勇无谋的敌人,只能战斗到

9、死。吕布和阎良就是典型的例子,吕布若在白门听命,为什么会被曹操在门前绞死?如果阎良已经向关羽解释了刘备在河北的遭遇,他怎么会被忠心耿耿的关羽杀死呢?古人说:有勇无谋,它的诅咒,上层的诅咒,下一个的祝福,进入战斗将在游戏中,死亡不会失败。 再谈谈国家,魏,宣他有一个时刻;蜀,谁不分享生活的荣誉;吴,曾被誉为河。这样的观点来看,从状态以反映君主组合物的性质。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江东独领风骚。 如果说作为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水平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方法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对外用兵如神。但是我们两个人之间都有提高自己带来致命的弱点:曹操具有多疑,司马懿选择太过阴险。再说蜀

10、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这些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进行一些重要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企业占据其中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通过周瑜了,少年儿童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研究一番学习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网络水军大都督,总统为了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容易嫉妒,死时年仅需要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人性的重要性。人性就是成功。 每个人生活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只要能够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企业成功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他们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国家羡慕地看着

11、学习别人没有成功时,往往可以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需要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精选篇4 今天读的是九上的语文课文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名篇,我想:这既然是“神人”诸葛孔明先生写的,那可真是要好好拜读一番。便认真的读了起来。 果然是一位大家啊,第一句话里就有我不认识的字,汗幸好哥哥的书上标有拼音,要不今天可真是要出丑了。 研究了一会儿后,屋里便传出了我朗朗的读书声,读着读着,我就陶醉在了这精炼、美妙的文字里。 虽然这只是一次请战书(请求后主同意他去把曹操的大本营包了饺子),但是却写得气势磅礴,诸葛亮为人的大气,豪迈之情不知不觉的便流露在字里行间,使我王某人(嘿

12、嘿,献丑了)不禁深深佩服了一把。 这篇表里还反映出了许多问题和道理,许多也是我们当代人很需要学习的。比如这一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意思就是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我们要将于君子相交,与君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就能收到君子的感染,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成了君子。我们应当远离小人,和小人呆在一起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变的小人。这就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的道理是一样的。 从这篇表中,也能充分看出诸葛亮的

13、谦虚,如“庶竭驽钝”一句中,驽钝就是诸葛亮的谦辞。这里也充分看出了诸葛亮的大家风范。 总之,读出师表一文,感受颇多。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精选篇5 羽扇纶巾,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运筹帷幄;稳坐战车,用十足的信心与智谋应对挑战。他仿佛就是胜利的代名词,是敌军永远无法跨越的精神门槛。这也许是很多人想起诸葛亮时最直接的印象。然而,一篇出师表将其从“神”拉回“人”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复杂的诸葛亮。 出师表诞生了一个“危急存亡”的时代,“天下三分,益州疲弊”,道出了此时蜀汉内外交困的艰难局面。面对一个年幼无知、易受奸臣控制的庸君,诸葛亮毅然扛起“兴汉”的大梁。对内赏罚分明,对外抚羌联吴

14、,即使明知与曹魏实力悬殊,仍在准备过后进军以图中原。这与深谋远虑的诸葛亮形象大相径庭,好像一个铤而走险的赌徒要做“生死一搏”。然而,却正是这一坚定意志与实现“先帝遗愿”的决心打动无数后来读者。正如正气歌所言的“时穷节乃现”,出师表“名世”与诸葛亮“鞠躬尽瘁”形象永垂不朽的原因正在于此。 然而,在率直质朴的行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为人处世的严谨与机敏。他在文中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及陛下,是为了强调其“忠心无取之意”。诸葛亮“夙夜忧叹”我想起所叹的不仅仅是如何实现先主遗愿,还有对于自身名声与道德的担忧,刘备一句“嗣子如不才,君可自立为主”给手握军政大权的诸葛亮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在三国这个混乱

15、的时代,“杀君自取”现象屡见不鲜,后主身边谗臣众多,对诸葛亮的非议也多,诸葛亮深知后主“难辩是非”,故在出师北上之际作此表以忠心,一方面表明自己无意自取立场,一方面也使众臣明白“先帝之臣”的身份,警告他们恪守本分,不可趁国家空虚之际做“大逆”之事,这无不体现其良苦用心。 同时,文章中以极大篇幅描写了孔明对于后主的期望,但是最后一句“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却很黯然地道出了孔明本人对于这些期望的悲观态度。写此表时孔明已侍后主多年,其“不才”孔明也都谙知,但是,那个封建时代,诸葛亮个人的道德修养却不允许其跨越取位“雷池”一步,取位的高低限制了诸葛亮所能发挥的作用,就好比一个沙漏在不停的漏沙,诸葛亮所做

16、的只是不断向上半部分加入沙子,却没有勇气与意志将沙漏翻过来,拯救这将倾倒的大厦。在封建道德的滤纸中,一代智谋终究无法以个人力量力挽狂澜,这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因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做框架、教条束缚下的“单调者”,而要立足实际,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同时,要在正确的价值观下践行正确的道路。 “出师一表真名士”,每当我读到“临表涕零”这几句时,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一个佝偻的身影和一双含泪的眼睛,让我掩卷不得不沉思啊! 中小学生读出师表心得体会精选篇6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作品,它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上表,表达了了诸葛亮出师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