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考前必记自然地理32个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 (全国通用)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3513323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 考前必记自然地理32个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 (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01 考前必记自然地理32个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 (全国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01 考前必记自然地理32个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 (全国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01 考前必记自然地理32个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 (全国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01 考前必记自然地理32个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 (全国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 考前必记自然地理32个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 (全国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 考前必记自然地理32个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 (全国通用)(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地理抢分秘籍01 考前必记自然地理32个核心考点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一定时,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昼、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24时(或0时),如ND、NB;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如NC和

2、NA二定向,确定两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选择“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选择“西减”三定差,确定两点的经度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四定值,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如以D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以B求F点地方时为24:0021:002区时的计算一定时区,确定出两地所在的时区若已知某地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二定向,确定两时区的相对东、西方向如果两地分别在东

3、西时区,则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如果两地都在东时区,区号大的在东,区号小的在西;两地都在西时区,区号大的在西,区号小的在东三定差,确定两个时区相差的个数如果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相差的时区数即为两区号相加。如果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差的时区数即为两区号相减四定值,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如当东八区为18:00时,西五区为18135:00;当零时区为3:00时,东三区为336:00特别提示(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

4、之和。(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三、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5、。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例如: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四、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及计算1昼夜长短的

6、分布规律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四周出现极昼(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四周出现极昼(

7、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点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2昼夜长短计算(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日出时间12日落时间12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

8、夜长,其方法为: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图形描述:特别说明:a.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b.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

9、正午太阳高度相等。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及分布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5增大到47),赤道上为23.5,回归线上为47。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7减小到23.5),极圈上为47,极点上为23.5。某一地点,太阳高度还有时间的变化,正午时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早上和傍晚最小。

10、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一般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一般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5)确定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

11、当距离,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方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最小楼间距前楼高度tanH/1(H为当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成直角。倾角+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六、太阳视运动1太阳周日视运动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北方的天空。若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反之,说明处于夏半年。根据已知

12、太阳直射点位置和当地纬度位置,来确定太阳视运动图中的方向;或已知不同节气某地纬度的正午太阳位置来确定图中方向。原理如下:不同点观测正午太阳的位置纬度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以南正午看太阳方向一直在正南夏至日在头顶上,其它一直在正南有时在北,有时在南,最大的太阳高度为90冬至日在头顶上,其它一直在正北一直在正北2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时间春分日夏半年秋分日冬半年昼夜长短状况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日 出时刻 (地方时)6时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6时 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方位正东方东北方正东方东南方日落时刻(地方时)18时晚于18时,夏至日晚18时早于1

13、8时,冬至日最早方位正西方西北方正西方西南方3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在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七、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

14、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八、逆温及其影响1逆温的类型和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