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生物技术与工程》考前必背23个核心考点 高考生物 (新高考)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35133225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5 《生物技术与工程》考前必背23个核心考点 高考生物 (新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05 《生物技术与工程》考前必背23个核心考点 高考生物 (新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05 《生物技术与工程》考前必背23个核心考点 高考生物 (新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05 《生物技术与工程》考前必背23个核心考点 高考生物 (新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05 《生物技术与工程》考前必背23个核心考点 高考生物 (新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5 《生物技术与工程》考前必背23个核心考点 高考生物 (新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 《生物技术与工程》考前必背23个核心考点 高考生物 (新高考)(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 传统发酵技术 2. 腐乳制作(1)原理:蛋白质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甘油和脂肪酸。(2)腐乳制作过程中参与的微生物: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其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3. 泡菜的制作(1)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的原理: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2)制作流程:(3)关键操作: (4)泡菜腌制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发酵时期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发酵初期少(有O2,乳酸菌活动受抑制)少增加(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发酵中期最多(乳酸抑制其他菌活动)积累、增多、pH下降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发酵后期减少(乳酸继续积累,p

2、H继续下降,抑制其活动)继续增多,pH继续下降下降至相对稳定(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制)变化曲线注意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菌促进硝酸盐还原形成的,而不是硝化细菌氧化氨形成的4.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原理和条件项目制作果酒制作果醋发酵菌种酵母菌醋酸菌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发酵过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能量O2、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能量;O2充足、缺少糖源时:C2H5OHO2CH3COOHH2O能量对氧

3、的需求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一直需氧产物检测闻气味、品尝、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橙色灰绿色)酸碱指示剂(pH试纸)、闻气味、品尝(2)具体流程及相关操作目的5. 果酒和果醋发酵改进装置及其分析二、发酵工程及其应用1. 发酵工程基本环节2. 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3. “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的区别4. 发酵工程的特点5. 发酵工程的应用6. 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1)温度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会引起发酵温度升高;机械搅拌也会产生一部分热量引起发酵温度升高。此外,发酵罐壁散热,水分蒸发会带走部分热量,使发酵温度降低。可用冷却水进行温度的调节。(2)pH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成分的

4、利用和代谢物的积累。例如,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调节和控制培养液pH的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缓冲液,在发酵过程中加酸或碱。(3)溶解氧好氧型微生物:溶解氧要充足;厌氧型微生物:严格的无氧环境,由发酵罐的通气口来控制。三、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1. 培养基的配制(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2)用途: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3)类型:按物理状态分类培养基种类特点用途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呈液体状态工业生产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如琼脂),呈固体状态微生物

5、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菌种保藏(4)成分成分含义作用来源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的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有些也是异养生物的能源物质无机碳源:CO2、NaHCO3等;有机碳源:糖类、牛肉膏等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无机氮源:N2、NH3、铵盐、硝酸盐等;有机氮源:蛋白胨等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之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为微生物提供无机营养,调节培养基的pH等无机化合物:KH2PO4、K2HPO4、NaCl等水生物体含量最高的无机化合物良好的溶剂,参与化学反应等培养基、代谢产物2. 几种微生物的营养和能量来源微生物碳源氮源能源蓝细菌CO2NH、NO

6、等光能硝化细菌CO2NH3NH3的氧化根瘤菌糖类等有机物N2有机物酵母菌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蛋白质等有机物四、培养微生物的无菌技术1. 无菌技术2. 消毒与灭菌的比较比较项目条件结果常用方法应用范围消毒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煮沸消毒法日常用品巴氏消毒法不耐高温的液体化学药物消毒法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物和手等紫外线消毒法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灭菌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湿热灭菌法培养基、容器等干热灭菌法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灼烧灭菌法接种工具等3. 常见物品的消毒或灭菌方法五、微生物的接种方法1. 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2.

7、平板划线操作中几次灼烧接种环的目的3.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1)系列稀释操作取1 mL上清液加入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2)涂布平板操作4.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比较项目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过程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优点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缺点不能计数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相同点都使

8、用固体培养基,若没有特殊要求,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分离微生物六、微生物的纯培养1. 微生物的纯培养2. 酵母菌纯培养的操作步骤3. 培养物、纯培养物、纯培养的辨析七、微生物的选择培养1. 选择培养基2. 选择培养基四种常见制备方法或实例(1)加入某些特定的物质(前提是培养基具备全部营养成分) (2)改变培养基的营养成分(3)利用培养基“特定化学成分”分离(4)通过某些“特殊环境”分离3. 区分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种类特点用途举例选择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的微生物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

9、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进而产生特定的颜色或其他变化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用伊红亚甲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八、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别方法1. 微生物的筛选方法2. 微生物的鉴别方法九、微生物的数量测定方法1.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 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即稀释涂布平板法)(1)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单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2)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适于计数的平板计数,并且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并求平均值。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3)用此种方法统计的菌

10、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 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3. 两种计数方法的比较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直接计数法(显微计数法)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MC:某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稀释倍数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内平均细菌数4001

11、04稀释倍数缺点当两个或多个菌体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不能区分细胞死活结果比实际值偏小比实际值偏大十、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 实验原理2. 实验流程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十一、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 分离方法与原理2. 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成分及鉴定原理十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 细胞工程的概念2.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4. 菊花的组织培养5.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1)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使用顺序实验结果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

12、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同时使用分化频率提高简记为:先“生”分裂不分化,后“生”分裂又分化,同“使”分化频率高(2)当同时使用这两类激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简记为:“高”根,“低”芽,“中”愈伤十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 概念: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2. 原理体细胞杂交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 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有性杂交的辨析十四、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13、1.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2.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3.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十五、动物细胞培养1. 培养条件2. 培养过程3.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比较项目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理论基础细胞增殖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养前处理无菌;用机械的方法或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无菌、离体取材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植物幼嫩的部位或花药等培养基性质液体固体培养基成分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水、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和琼脂等结果细胞培养产生大量细胞,不形成新个体可产生新个体应用人造皮肤的构建、动物分泌蛋白的规模化生产快速繁殖、作物脱毒、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和单倍体育种等相同点都需人工条件下的无菌操作;都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都进行有丝分裂,都不涉及减数分裂4. 干细胞培养及其应用种类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早期胚胎骨髓、脐带血等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等)特点能分化成任何一种细胞、组织或器官,甚至成为个体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能诱导分化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细胞应用分化成心肌细胞、神经元和造血干细胞等造血干细胞用于治疗白血病,神经干细胞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治疗镰状细胞贫血、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十六、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2. 单克隆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