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12417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宜昌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作品经常在喜剧效果中渗透着悲剧色彩的著名短篇小说家是( )A.A.莫泊桑 B.欧亨利 C.契诃夫 D.老舍2. 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府”原指掌管采诗事务的官府,后来就把民间采来的诗以及文人仿做的这类诗统称为“乐府诗”。B.骈文是散体中有意多用对偶甚至通篇用对偶的一种文体,多为四六字一句,所以又名四六文。C.词,起于宋朝,原是演唱的歌词,有豪放词派和婉约词派,代表作家分别有苏轼、辛弃疾和晏殊、柳永。D.杂剧在元朝盛行,著名的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

2、与杂剧并行的是“散曲”。3.第 14 题 故乡的野菜的作者是( )A.周树人 B.茅盾 C.周作人 D.郁达夫4. 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的意思是A.参加国之一 B.三个国家中的一个 C.三个国都中的一个 D.国都的三分之一5.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民本思想 B.仁和礼 C.严刑峻法 D.自然无为6.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A.“满招损,谦得益”B.“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7.在鲁迅的作品集中,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开端的是( )A.A.呐喊 B.彷徨 C.坟 D.野草8.鲁迅在灯下漫

3、笔中提到的罗素是A.英国哲学家 B.英国文学家 C.美国哲学家 D.法国哲学家9.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A.鼎足对 B.流水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10.诗集死水的作者是()A.鲁迅 B.郭沫若 C.艾青 D.闻一多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都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杰作。B.己亥杂诗是近代文学先驱龚自珍创作的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C.陆游是我国南宋爱国诗人,他的关山月、书愤等作品极富现实主义精神, 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统一大业的爱国情怀。D.蒲松龄

4、的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作者创造了许多富有 人情味的狐鬼故事,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的黑暗社会。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A.鲁迅的D内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C.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D.沈从文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1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

5、较慢。D.目前以慢光为墓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14.马伶传中的“分宜”“昆山”依次指()A.分宜人、顾秉谦 B.严嵩、昆山人 C.严嵩、顾秉谦 D.分宜人、昆山人1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诫性语句是()。A.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16.第20题故乡的野菜是现代散文家、学者周作人的一篇通过野菜反映浙东地区风俗的散文,选自他的()。17.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18.苦恼中写马儿挨了鞭

6、子、姚纳挨了脖儿拐,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 B.类比 C.铺垫 D.象征19.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四围 四维空间 随和 随声附合B.题跋 提拔干部 体例 体力运动C.天皇 天荒地老 学力 学历达标D.言词 言辞犀利 衣襟 衣锦还乡20.从文中看,纳米科技的意义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纳米科技的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操纵单个原子、分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B.纳米科技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C.纳米技术可运用于空气净化过滤。D.纳米科技还被运用于一些楼盘的内外墙粉刷、医院手术室器材和汽车后

7、视镜等方面。二、填空题(10题)21. 李白行路难一诗运用了吕尚典故的诗句是 _ 。22. 秦观少从苏轼游,其词善写男女想思离别,兼抒身世之感,柔婉凄丽,被 奉为_正宗。23.茅盾第一部小说 _24. 战国策的原著者不可考,后经西汉末年的整理后定为战国策。25. 日薄西山_。26.老舍的断魂枪主要表现了老拳师 _在近代 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27. 所谓四书是指孟子、大学、中庸和_。28. 柳永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_.29. 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30. 吾归破贼,必灭楼兰,此矢所以志也是_的誓言。三、判断题(5题)31. 苏轼以豪放词著称, 但

8、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32. 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 )33. 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 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 )34. 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35.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月牙儿等。 (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霜林醉”中包含怎样的喻意?37.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逆:就:滋:淫辞:38.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诗句,然后回答下面小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哪几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五、现代文阅读(3题)39.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我匆匆地来,也匆匆地去。用留恋的眼光看我出生的房屋,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我的心似乎想在那里寻觅什么。但我所要的东西绝不会在那里找到。我不会像我的一个姑母或者嫂嫂对着园中的花树垂泪我没有跟着那些人走一条路,我当然在这里找不到自己的脚迹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吼叫驱散了我的离愁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了广大的世界中去!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所展示的两条不同的生活道路各指的是什么?40.“傻瓜”的咒骂在此说明了什么?(4分)41.“雷霆”、“猛狮”、“碎银”分

10、别喻指什么?六、作文(1题)4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轰轰烈烈。结合上面材料,以走向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作文,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C3.C4.D解析: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参:同“三”。5.B6.B作者通过记述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经过,阐明了“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中心论点,从而告诫当朝者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误国。7.A8.A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中涉及的细节知识(外国作

11、家的国籍、评价等)的掌握情况。这是历届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常见题目类型。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9.A解析:天净沙秋思前三句采用景物并置的手法,每句都由表现景物的三个名词并列,无动词或关联词连接,构成鼎足对。10.D11.D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12.C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鲁迅的呐喊是短篇小说集。茶馆的作者是老舍。沈从文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湘西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因此只有C项正确无误。13.B14.C严嵩是分宜人,顾秉谦是昆山人,二人皆是明朝著名的奸臣。侯方域在马伶传中分别以“分宜”

12、“昆山”指代二人。15.C16.A17.B18.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修辞手法。 【应试指导】苦恼中用类比的方法写了姚纳的悲惨处境,通过马挨鞭子和姚纳挨脖儿拐的类比,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与冷酷,表现了人的处境像牲畜一样的社会现实。19.A20.A21.闲来垂钓碧溪上22.婉约派23.幻灭24.刘向刘向25. 气息奄奄26.沙子龙27.论语论语28.无语东流无语东流29.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30.南霁云南霁云31.Y32.N33.N34.Y35.N36.把霜叶红比喻成醉人的脸红,暗示离人难以自持的情态,属于暗示。37.逆:事先转移。就:接近。滋:增多。淫辞:夸大失实的邪说。38.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旬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39.一是祖辈们所安排的囿于封建家庭礼教和孝道的“平坦而舒适”的道路,这是一条扼杀青春和生命的死路,另一条是作者自己勇敢走出来的、投身到“广大的世界中”的光明和希望之路。40.说明了市侩和怯懦者对于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诋毁。41.“雷霆”比喻潮水声音巨响;“猛狮”比喻潮水的凶猛;“碎银”比喻江面上辉映的月光。42.此题暂无标准答案,请根据以下评分标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