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12168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 下面哪部作品的出版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A.家 B.呐喊 C.春蚕 D.骆驼祥子2.诗作被后人称为“诗史”的诗人是()A.屈原 B.陶渊明 C.杜甫 D.陆游3.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的是 ( )A.达尔文 B.培根 C.牛顿 D.爱因斯坦4.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A.抒情与叙事并重;B.议论与叙事并重C.议论与抒情并重;D.描写与抒情并重5.望洋兴叹一语出自()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6.25.为了鲜明地体现主旨,五代史伶

2、官传序所 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托物言志 B.侧面烘托 C.象征 D.对比7.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的诗集()A.大堰河 B.向太阳 C.黎明的通知 D.北方8.论学问提出读书做学问的用途是()A.增长才识 B.旅游 C.改造国民性 D.如何绘画9.种树郭橐驼传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 )A.被动句 B.判断句 C.宾语前置 D.双宾语句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别具一格。B.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D.你放心

3、,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11.门槛中“一座大楼”的象征意义是()A.革命事业 B.革命征途上的险阻 C.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D.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12.契诃夫是()A.俄国诗人 B.俄国散文随笔作家 C.俄国政论家 D.俄国短篇小说之王13.风波在总体上采取的是( )A.象征手法 B.白描手法 C.对比手法 D.隐喻手法14.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A.A.客利于秦 B.逐客错误 C.逐客正确 D.客有负于秦15. 议论文失败了以后的作者是 ( )A.朱光潜 B.胡适 C.钱钟书 D.林语堂1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 ( )A.蜀道难 B.采薇 C

4、.渔父 D.长恨歌17.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 B.孟子 C.战国策 D.庄子18. 在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作者所采用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A.肖像描写 B.言语描写 C.行为描写 D.心理描写19.七斤、八一嫂和赵七爷是鲁迅的哪部小说中的人物?A.狂人日记 B.伤逝 C.祝福 D.风波20. 小说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 )A.海明威 B.莫泊桑 C.巴尔扎克 D.都德二、填空题(10题)21. 秋水中对话的两个神话人物是_和北海若。2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_,人生代代无穷 已,江月年年只相似。2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语出自。24.老舍,原名_

5、,字_。25. 老舍在短篇小说断魂枪中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是 _ 。26.在屈原的作品_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27. 八一嫂是小说_中的一个人物。28. 黄庭坚宗法 杜甫,风格奇拗瘦硬,在宋代影响很大,与_并称 “苏黄”。29. 种树郭橐驼传是具有寓言性质的_作品。30. 赋是_代形成的一种文体。三、判断题(5题)31. 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 )32. 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33. 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 )34. 苏轼以豪放词著称, 但江城子十

6、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35.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月牙儿等。 (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 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驳论方法?(4分)37.遂置姜氏于城颍,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 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 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大隧 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7、。君子曰:“颍考 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1)指出这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3分)(2)这段文字中,作者描写颍考叔的意图是什么。 (3分)(3)结合全文,概括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3分)38.阅读梁启超论毅力片段,回答下列各小题:孔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日:“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2分)数:五、现代文阅读(3题)39. “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从上文看,这“魅力”表现在哪几方面?40.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

8、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查看材料41.(一)阅读作品片段,并回答3032小题:“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只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崖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在这一片段中作者着重描写的场面是什么?六、作文(1题)42. 据

9、说有一个人问牧师,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牧师带他到一个大房间,里面有一个特大的锅,煮着非常好吃的食物,围在周围的人各人拿着一把很长的勺子,就是拿不到自己嘴巴吃。牧师告诉他,这就是地狱。然后牧师又带他到另外一个大房间,里面同样是特大的锅,煮着非常好吃的食物。而围在周围的人各人拿着很长的勺子,舀出食物给对方吃,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牧师告诉他,这就是天堂。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白选(诗歌除外);(2)题目白拟;(3)立意自定;(4)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C本题考查了杜甫的相关内容。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诗风格

10、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别。3.B4.B5.B6.D7.D8.A9.C“故不我若也”,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前,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所以这句话从语法上看属于宾语前置。10.A11.AB项是“门槛”的象征意义,C项是“一位圣人”的象征意义,D项是“一位姑娘”的象征意义。12.D13.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应试指导】风波在描写风物、叙述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传统的白描手法,如对七斤的塑造,通过简白的描述,短短几句话,就表现了七斤愚昧无知、浅薄懦弱。14.B15.D16.A17.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古代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论语

11、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18.C19.D20.A21.黄河伯黄河伯22.江月何年初照人23.论语论语24.舒庆春;舍予25.沙子龙26.天问27. 风波28.苏轼29.传记传记30.汉汉31.Y32.Y33.N34.Y35.N36. 作者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对司马光的五点指责一一给予了反驳。37.(1)作者选择了“食舍肉”和郑庄公母子“隧而相见”这两个生活细节,将其与重大的 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描写, 对于表现郑庄公阴险狠毒、 工于心计,颍考叔聪慧机敏的性格特征, 深化作品的主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3分)(2) 以颍考叔的“纯孝”衬托郑庄公的不孝与虚伪; (2分) 以颍考叔母子关系衬托郑庄公母子关系。 (1分)(3)本文记叙了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一场斗争,通过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为争权夺利而钩 心斗角,以致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 (3分)38.数:天数,运数,含有规律的意思。39.废墟是历史的化石。废墟是文明的见证。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废墟是历史的化石。废墟是文明的见证。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40.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爱子之情的体悟,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挚但又隐忍的关心与爱。41.五月十五,大端阳节的赛龙舟场面。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