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2023届 历史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3512164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6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2023届 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2023届 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2023届 历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启用前注意保密启用前注意保密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二二)历史历史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的“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

2、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3分,共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A.工商业集

3、镇的规模扩大B.天子权威与都城营建强化C.礼乐等级秩序逐渐加强D.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2.西汉末年,太官曾通过昼夜燃火的温室来反季节种植稀缺的“葱韭菜茹”。担任少府的召信臣以“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为由,奏请禁止栽培此类“非法食物”并获准,“省费岁数千万”。这表明当时A.主流价值渗透宫廷生活B.精耕细作坚持以农为本C.作物栽培影响天人观念D.财政危机阻碍技术革新3.南北朝时期,很多寺院大量接收政府和民间的捐输,它们据此开展典当业务,以“济民”名义放贷牟利,还宣传赖债的人来世要做牛马去偿还。据此可知当时寺院从事典当业务的重要信用来源是A.寺院承担的赋役义务B.老百姓对佛门的信仰C.信贷服务的逐利

4、动机D.政府的三教并行政策4.唐代中后期,官民葬礼“贵贱既无等差,资产为其损耗”的现象愈演愈烈,政府遂重申唐代前期开元礼和丧葬令的葬礼要求,并通过制、敕使之具体化,还增加了对内侍官、散试官、幕府官员和庶民葬礼的规定。可见,当时唐朝A.礼教和法令开始紧密结合B.适当扩大监察机构权力C.重视规范和引导社会风气D.促使政治秩序趋于稳定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5.明代内阁大臣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上疏,主张今后阁臣人选悉由廷推。自此,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这一变化使得A.中央行政中枢发生转移B.决策效率出现迟滞问

5、题C.部门斗争逐渐趋于和缓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6.表1为18581866年中外部分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情况统计。据此可推知A.万国公法在士人中风行B.同文馆的建立应实务所需C.中体西用的局限得以突破D.瓜分危机刺激了民族觉醒7.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在上海投资创办舆论日报,收购申报中外日报,补贴上海泰晤士报时事报神州日报等民营报纸,并争取到直隶、云贵、江西、安徽等地督抚的资金支持。据此可推知其旨在应对A.革命形势的日渐高涨B.阻力重重的维新运动C.民族经济的迅猛发展D.南北官员的内部论争8.民国初年,海港检疫在若干港口进行,并附属于各地海关税务司。1930年,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成立,并

6、在九一八事变前,先后接收筹办上海、厦门、汕头、牛庄、安东、汉口、天津、大沽、秦皇岛九处海港检疫所。这一变化反映出A.疫病传播途径被彻底阻断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C.中央政府的权威有所强化D.关税自主运动初见成效9.湘鄂西、赣南、闽西等根据地在开展武装斗争时逐渐形成一套战略战术,该战略战术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这一战略战术意在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赢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D.推进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10.1954年,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

7、资本主义国家”等称呼,而是改用如表2所示的称呼。表2中国对亚非新兴国家的新称呼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上述调整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D.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11.在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修道院、大学和城市都是造伪的主体。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格兰A.王权强化得到广泛认可B.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C.大学创造力受到了限制D.城市摆脱国王谋求自治12.图1是1506年在德国流传甚广的一幅著名木

8、刻画,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巴西“食人族”的行为。该画的流传说明A.宗教权威遭遇严重冲击B.商业印刷依托先进技术支持C.欧洲殖民活动日渐盛行D.文明多元特性得到有效彰显13.18世纪,法国经营时尚物品的商人们对流苏、丝带、花朵等饰件进行创造性发挥,使得服饰的种类、色彩、质地空前多样,他们还采用橱窗展示、模特推广等营销方式传播时尚,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成为“王后的御用时尚商”,一时间宫廷时尚成为社会风尚。上述现象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等级B.标志着理性主义应运而生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显示出工业革命迅猛发展14.1819年,印度宫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

9、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5.1917年墨西哥宪法改变了此前的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有权分割大地产,发展小所有制,发展农业”。19171940年,共分配土地6300万英亩,约144万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农民受益。这些现象反映当时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遭遇强烈抗拒B.规模经营模式超越了生产力水平C.考迪罗制度残余受到新政权打击D.种族歧视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16.19

10、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德矛盾D.德国统一已迫在眉睫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小题,共52分。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材料一摘编自傅维康等主编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等材料二材料二摘编自美艾提捷等编中国医药与治疗史材料三材料三18世纪末到维新以前,日本江户医学馆以忠、孝、仁、慈为本,主授本经

11、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兼授针灸、儒学和诸子百家等,组织集体研习医案和实习。同时期,欧洲各国派出一批传教士来华搜集中国药物资料,采集植物标本,译介和编写本草、针灸、法医和炼丹术等相关博物学著作。摘编自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三,简述当时日本人和欧洲人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3)“中国针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为其编写入选理由。(4分)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材料一1933年11月至1934年5月,广东农村

12、经济调查团对广东38个县152个村村户中的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户数进行统计,具体如表4所示。摘编自陈翰笙主编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材料二材料二在上海郊区宝山,因菜圃获利比农地要丰厚,县城内外以种菜为业者甚多。20年代初,穆湘瑶和葛敬中在上海杨思乡创办东大蔬菜农场,资本2万元,租用土地180余亩,共有雇工40余人。2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创办鸡场的热潮,此外还有鸭场,每年产鸭数万只,专供上海各菜馆之用。据民国上海县志等整理材料三材料三1934年,学术界围绕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甲方的意见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的意见认为中国的农

13、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摘编自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当地农村经济状况。(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双方所持观点共同的理论基础。评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讨材料三所述争论的价值。(6分)19.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材料一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持续700余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形成虔诚的宗教信仰与爱国意识,最终于15世纪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启

14、短暂却辉煌的新世纪篇章。同时期,英法日益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民族解放和重振德意志的壮志激励着俾斯麦用:“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等材料二材料二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民族国家得以产生的共同条件。(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国家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3分)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材料 英国劳伦新詹姆斯所著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裘落一书的目录: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挖掘不同时段标题的内涵,选择其中一个部分,为其编写三个子目,并阐述理由。(要求:所编写的子目须与作者划定时段的时代主旨内涵一致,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理由充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