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考试(历史DA)答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3512163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6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考试(历史DA)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考试(历史DA)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考试(历史DA)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 历史答案与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军事征伐”“朝聘盟会”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时期统治秩序受到重视,故答案为项。材料没有原始民主传统尚存的相关信息,排除项;项表述中,“等级体系”之说材料没有体现,故而不选;夏商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建立,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成帝派官员搜求遗书并加以整理,故得出汉成帝喜好整理文化典籍的结论,项正确。汉书继承了 史记的体例,略加调整,并非开创了新的史学体例,项错误;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三教合一”出现在宋代,项错误。【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官府设有负责养牛的多种官职,形成了

2、完备的管理体系”“民间养牛业也有很大发展”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养牛业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项。材料没有传统的经济政策、南北经济交流的相关信息,排除、两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与畜牧业的结合,项错误。【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都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姿态,故答案为项。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相符,故而不选。【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习仪与纠仪成为朝廷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习仪是指以习学、演练的方式使百官熟练正确的典礼,纠仪则以纠劾、处罚的方式保障典礼的敬谨、有序”等并结合所

3、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故答案为项。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材料没有监察权力异化的相关信息,项错误;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师夷长技”说对列强挑战作出了积极回应,故答案为项。魏源并没有找到中国富强的正确道路,项错误;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明代中国已出现西学东渐潮流,项错误。【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重庆出版的 新蜀报上的消息竟比上海的报纸晚了十几天”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地域文化差异较为显著,故答案为项。材料没有新闻传媒近代化遭遇阻碍的相关信息,排除项;材料无法体现时局动荡影响社会发展,项错误;项表述与

4、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故答案为项。项表述中,“抵制了”之说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两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故而不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论持久战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等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论持久战调动了广大军民抗日积极性,故答案为项。其余选项均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故而不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激发企业的活力为出发点,故答案为项。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材料没有农村和城市间差距缩小的相关信息,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且这是在 世纪 年代提出

5、的,项错误。【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炼金术”“蒸馏、加热、溶解等方法,以及改变物质物理形态的其他方法都被发明或改进了”“许多化合物被成功地合成”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1知,在古代阿拉伯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故答案为项。材料无法体现封建迷信的影响力减弱,项错误;材料没有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相关信息,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经济转型引发观念更新,项错误。【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他截然摒弃宗教、习俗、道德、传统等作为政治体制的基础,而代之以纯粹理性思考,行文力求简明清晰,结构类似于数学著作”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霍布斯的做法受到了理性精神的影响,故答案为项。其余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解析】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状况表明法国工业革命有所进展,这使经济结构发生极大变化,故选项。材料没有英国工业化的信息,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法国工业革命的手段较为单一,项错误;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以藩为单位的组织性军事对抗几无可能”“明治政府把临时征调的御亲兵变成了常备近卫军”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世纪 年代末 年代初日本军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国家政治权威的重构,故选项。材料无法体现军队内部的分权,项错误;项“消弭”之说,项“清除”之说,都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读者们都明白,青年印度和 新生活都不因商业目的而存在”等并结合所

7、学知识可知,甘地的说法意在为政治变革营造舆论氛围,故答案为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形式,项错误;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相符,故而不选;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苏间经济合作的破裂、西欧经济形势的恶化和西欧安全形势之间的互动,共同推动了冷战秩序的形成”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秩序的形成缘于政治对抗与金融竞争的结合,故答案为项。材料无法体现欧洲走向联合,项错误;、两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答案】()重要作用:农业灌溉;减轻水患;便利交通;有些水利工程成为世界遗产,受到全世界瞩目等。(分,每点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史学价值:为研究中国古代

8、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对外交往、社会状况等提供了实物证据,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分)()【示例】补充: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分,言之成理即可)举例说明:大运河是隋唐及之后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南方和北方的商品通过运河运输进行交换,从而有利于沿岸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运河口岸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者,逐渐形成运河枢纽城市,这些城市也因运河而日益繁荣。(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解析】第()问,“重要作用”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可从农业灌溉、减轻水患、便利交通、有些水利工程成为世界遗产并受到全世界瞩目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

9、即可;“史学价值”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等领域提供了实物证据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第()问,“补充”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举例说明”可结合中国古代某一水利工程,说明前述作用即可。【答案】()主要变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组织类型由单一走向多元;运作模式渐趋专业。(分,言之成理即可)()简要评价: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分,言之成理即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问,“主要变化”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活动范围日益扩2大、组织类型

10、由单一走向多元、运作模式渐趋专业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第()问,“简要评价”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答案】()历史意义:克服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虚假性和局限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继承了巴黎公社的事业;适应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分,每点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相同之处:以地方直接选举代表为基础;议行合一;突出工农的主体地位;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分,每点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主要不同之处:俄国苏维埃制度是通过走城市中心革命道路,进而取

11、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在全国确立的,中国近代苏维埃制度是在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过程中确立的,可作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成果。(分,言之成理即可)原因:中俄两国国情不同(社会性质不同),俄国在十月革命前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问,“历史意义”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克服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虚假性和局限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继承了巴黎公社的事业、适应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第()问,“相同之处”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地方直接选举代表为基础、议行合

12、一、突出工农的主体地位、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主要不同之处”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俄两国不同的革命道路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俄两国不同的国情(社会性质)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论题:现代中国展会和展览馆的发展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分)阐述: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 年莱比锡博览会,并在会上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馆,这展示了新中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冲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也有利于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从而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改革开放后,年建成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示了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形象

13、,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形成,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都有利于展会和展览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以华北油田科技展览馆为代表的地方展览馆迅速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总之,现代中国展会和展览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代中国发展的历程,推动了中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评分细则】一等(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解析】首先,提取材料中一处或多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现代中国的展会和展览馆”,自拟论题,如“现代中国展会和展览馆的发展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展会和展览馆有利于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等,然后展开论述即可。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