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35121628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答案D任务关注阶段2.答案B学生发展的多样性3.答案A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4.答案B研究者5.答案A制定行政法规6.答案A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7.答案D。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做出处理8.答案C。由各级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9.答案B。学校应当保留小航学籍10. 答案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11.答案C。家长应让秦某继续上学12.答案C。孙某监护人承担过错责任13.答案B。全面性14.答案C。可与言终

2、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15.答案B。12个月16.答案C。道德认知的冲突17.答案C菲尔兹奖18.答案A。居鲁士二世19.答案A夏完淳别云间20.答案D欧也妮葛朗台21.答案B韩信和项羽22.答案C产地23.答案B爵士音乐24.答案C平昌县25.答案C7726.答案 DAVERAGE27.答案A无显示内容28.答案B汽水和饮料29.答案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参考答案彭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只是一开始认识上有些不当之处,后来及时反思改正,整体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的相关要求。1.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教师要给学生以帮

3、助,启迪与激励。材料中,彭老师刚开始面临学生辍学问题,想方设法挽留,了解学生情况,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虽然中间认识上有些偏差,认为辍学了就不再是自己的学生,但是最好还是鼓励很多同学返回校园,促进学生发展。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材料中,彭老师面对辍学学生的不同回复,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并分析哪种方法更有效,做到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3.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教师要与

4、其他教师、学生家长沟通、配合,深化教育合作。材料中,彭老师尊重赵老师,认真听取赵老师意见,即使刚开始不赞同,也采取行动去尝试,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总之,该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31.参考答案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体现了是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1.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李老师耐心与晓斌进行沟通,联系晓斌父母反映情况引导帮助晓斌等行为体现了对工作对学生的认真负责。2.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

5、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李老师对晓斌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歧视和放弃,反而耐心地进行帮助和引导,给其表现的机会,最终晓斌逐渐转变,成绩不断提高,表明李老师尊重关爱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3.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标准。材料中,李老师面对问题学生晓斌,并没有盲目的批评,而是耐心帮助和引导,发现打篮球做航模等特长,让其担任篮球队队长,最终使晓斌逐渐改变,做到了因材施教。4

6、.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李老师耐心和晓斌的家长沟通,反应情况,表明李老师在工作上尊重家长,团结协作。总之,李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32.参考答案1)朗读古典诗歌与吟诵古典诗歌的不同朗读古典诗歌可以符合朗读语言的长调,而吟诵则更有节奏感,吟通诗歌比朗读诗歌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朗读古典诗歌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则进行,吟诵古典诗歌则是将诗歌形成旋律和乐音。朗读多按“意义节奏”,而吟诵均以韵律节奏”,吟诵对节奏、韵律句、韵脚句、平声字仄声字、音步等的处理,在凸显古典诗歌音韵独特性

7、的同时,更能超越一般思想内容的理解而具有较强的激情作用直接打动人心。(2)反复吟诵能够增加对诗歌的情感的感悟和体验,更好的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吟诵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衡量读者之情与诗人之情融合程度的重要尺度。2反复吟诵更容易激发人的情感,侵染读者感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3诗歌反复吟诵符合音乐心理学中的音调模块,与人的情感心理密切相关。4诗歌反复吟诵符合神经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认知阶段,和人类的语言认知有一定的相似性。5反复吟诵可以有效促进诗情与人性之间的相互运转,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和熔铸品性的目的。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审题材料通过创设情境,以对比的方式来展现人物在竞争与合作的不同情境中

8、的状态。写作时,可以从合作入手,写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可将竞争与合作结合来谈,即竞争与合作都是为了获取利益、实现目标的方式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答案D.陶行知2.答案C.永恒性3.答案B忽视社会属性4.答案A.生产力水平5.答案D.环境的潜移默化6.答案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7.答案D.九年一贯8.答案C.布鲁纳9.答案A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方法107答家C特朗普制11.答案C榜样示范法12.答案C.短时记忆13.答案B.无意注意14.答案A.自我效能15.答案B坚韧性16答案A动荡性17.答案

9、B适应问题18.答案C.退行19.答案A.认同阶段20.答案C.专断型21.答案D自我促成的纪律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该说法正确。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一就是具有历史继承性。虽然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但是教育的发展也具有自身特点,这就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从古至今,教育在某些领域内容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以及教育的理论等等,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所以本题说法正确。23.参考答案错误。德育过程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个体的自我发展过程,而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0、的调节与控制,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定的思想品德。二者的区别在于,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由此可见,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学生品德的自我发展过程属于自我教育过程,不包括教育者的教育过程。题千是对德育过程的片面理解,因而是错误的24.参考答案正确。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的本质区别是: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

11、介作用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25.参考答案错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单是对各种心理疾病进行防治,更主要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学校心理辅导是以正常学生为主的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故本题表述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参考答案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第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形式第三,

12、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7.参考答案(1)基于学生差异性、独特性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2)学校及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在的规定性要求,也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3)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8.参考答案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其基本特征为:1)流畅性。流畅性是指仕限定时间内产生观总数里的多少。(2)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3)独创性(独特性)。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

13、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29.参考答案)良好性格的培养途径如下(1)树立效仿的榜样。在性格教育中要注意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引导学生向这些优秀人物学习。(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性格是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的通过实际锻炼可使学生形成勤奋、认真、守纪律等良好的性格品质。(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性格教育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通过集体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而且其他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如诚实、助人等。(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控制和支

14、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参考答案)(1)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李老师先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热情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在太平洋上定位问题”理解了经纬线概念,这也是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明确学习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的讲授应该强调重点、难点、关键

15、点。(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等。31.参考答案)(1)材料一的老师运用了消退方法。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之前被强化过的行为)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材料中后面老师和同学“无视小华的捣乱”致使小华降低了自己的捣乱行为,体现了消退法的应用。材料二老师运用的是负惩罚的方法。负惩罚是指儿童出现一个不适宜行为时,去掉一个好的刺激,即不给予原有的奖励以减少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出现概率。材料中面对小李上课继续捣乱的行为,老师“取消小李下学期春游资格”,属于去掉了一个良好刺激以降低其消极行为发生概率,属于负惩。材料三老师运用的是正强化。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材料中老师通过表扬小孟“上课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