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

上传人:人****画 文档编号:3512159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语文《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2、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仿佛若有光 仿佛:_(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3)具答之 具:_(4)便要还家 要: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具答之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寻向所志 未果,寻病终3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_4、用文中原句填空:从“_”“_”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从“_”可以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想让外人打扰。(6分)答案:1、(4分)(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类(3)详细(4)同“邀”,邀请2、(3分)B3、(3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4、(6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不足为外人道也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

5、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上:指唐太宗。 哂:微笑。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才通人 才:_ (2)具答之 具:_(3)民之所以为盗者 所以:_(4)自是数年之后 自: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_3、两文在叙事时都运用了描写方法,如甲文“_”一词间描写了桃花源中的人初见渔人时的神态:乙文中“_”字描写了唐太宗听完大臣意见后的动作。(

6、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4、乙文中“数年之后”的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何异同?(4分)_答案:1、(4分)(1)只、仅仅 (2)详细 (3)的原因 (4)从2、(6分)(1)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村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2)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哪里用得着严厉的刑法呢?3、(2分)大惊 哂4、(4分)同:都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远离战乱、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异:乙文中“数年之后”的社会是在君王实施政策后形成的社会状态: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只是一种想象,是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乙文参考译文:唐太宗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

7、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哪里用得着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已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8、、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乙郑變,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變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

9、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注留牍:遗留的公文。 维县:地名。值:遇,遇到。 谴:谴责,责备。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渔人甚异之 属引凄异(三峡)B.便舍船 屋舍俨然C.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不足为外人道也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_(2)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_3、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有什么作用?(3分)_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总结概括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_答案:

10、1、(3分)C2、(6分)(1)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2)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尽情地喝酒诵诗,以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3、(3分)第一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人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展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4、(4分)国家太平,没有战乱;民风淳朴,生活富足;政府官员勤政爱民,体恤百姓。乙文参考译文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他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候就和文人们尽情喝酒诵诗,以至于有人忘记他是

11、一县的长官。(后来他)被调到潍县当官,遇上荒年,(灾情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百姓怎能活命?皇上怪罪下来,所有罪名,我一人承担。”于是立即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为他送行。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节选自杜甫兵车行)注辚辚:车轮声。 行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阡陌交通 交通:_ (2)停数日,辞去 去:_(3)此中人语云 语:_ (4)爷娘妻子走相送 走: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